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的心理學傾向

Kyle Wu
ESG Research
Published in
5 min readJul 26, 2020

波克夏海瑟威的合夥人 Charlie Munger 對於建構思維模型、廣泛閱讀跨領域知識終生有著強烈的熱情。曾經有人問 Warren Buffett ,引領他投資生涯成功的原因為何,而股神也點出了貫穿書中的一項特質,「理性」。

理性之於投資的重要性在於合理判斷資產價值亦或事件的嚴重性被高估或低估。本能行為化簡了原需要學習和思考才能得到的結論,而人類在演化下衍生的諸多本能雖能有效讓我們生存在惡劣環境,但卻可能對行為伴隨而來的後果有重大負面影響。因此,在此書中,Charlie Munger 試圖指出其中關鍵的幾項人類心理行為傾向,並拆解傾向有可能導致的後過,以及交相反應下的魯拉帕魯薩效應 (Lollapalooza Effect)

如果資訊是完全的揭露且被理解,就不會有感性套利的空間

根據Charlie所給之建議,若能用飛行員起飛前之固定行程檢查事件內所含有的心理傾向,我們有機會比大多數的人更靠近真理(這個詞背後帶有部分查理所厭惡的鐵鎚人傾向,真理大多只能接近而無法達到)。

在手握鐵鎚的人眼裡,世界就像一根釘子

避免不一致性傾向

凱因斯曾經說過:「新理論難以被接受並不是因為本身的複雜,而是舊理論的存在」。無論是學術、商業界、家裡,我們都曾接觸過堅守似是而非立場的人,若要求用具結構性和邏輯性的言論闡述發生原因和可能後果,卻又無以答覆。單倚靠過去作為留下的非理性因素而決定之後行為,往往會陷入相當危險的處境,好比人在獲取新身份中做出重大奉獻,會增加對身份的忠誠度,例如:結婚誓詞、總統宣示宣言、納粹入黨儀式、兄弟會入會考驗。

簡單聯想誤導傾向

人類對於成功的經驗象徵下次仍會成功有著強烈的執著,並透過此種去脈絡化的思考方式簡化複雜的人類社會。於投資而言,共同基金投資人剛開始涉略時,大多以績效為唯一考量,複雜的投資目的被簡化為賺錢、複雜的風險和槓桿被簡化為伴隨高績效。又或是,你有一位號稱擅長投資的朋友去年投資績效遠勝大盤,你今年請他管理資產時卻發生重大損失。地下賭場也會應用這個傾向,設計一開始容易贏錢的賭局,並令你產生有辦法繼續獲勝的心理謬誤。

自視過高傾向

人類會將自己的成功經驗簡化為唯一的方程式,也會將自己所擁有的資產、作品視為是世上最可貴的,這也就是俗稱的稟賦效應。一味的肯定自己決策的正確性,而不聽取市場上的其他看法是危險的,舉例而言,散戶常將手上持有的投資組合視為珍寶,並會在市場上極力搜尋支持買進的言論,並無視壞消息,把每次證券的下跌都視為是炒底好機會,而無視價格是市場共識一事。再者,孔丘曾云:「友直、友諒、友多聞」,而我們交友時,卻常對於熟識之人(自己圈子裡的人)保有較大的寬容度,對於志趣未相投之人卻以相當嚴苛的標準看待他人行為,甚至保有偏見。這也顯見了稟賦效應不只是發生於我們的周遭的事物,也發生在人身上。

權威誤導傾向

僅相信權威的品牌價值而沒思考對自己行為的影響,無異於將自己的思想任由他人操縱。而權威誤導傾向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多半與權威的代理人風險有關。以耳聞為例,補習班為了招收更多學生增加收入,老師的教學方式不一定是以最有效幫助學生為目的,而是透過結合心理學的洗腦式的教育引人慕名而來(雖成為台北市最知名的數理補習班之ㄧ,但我幾無朋友因而大幅提升數學能力)。又或是希特勒得以操縱虔誠的路德、天主教徒唯命是從地從事大規模屠殺活動,也是利用權威改變一個人內心的價值基準。

如果在閱讀完此篇文章後,你發現自己著實被其中幾項心理傾向操控,而做出非理性的行爲,那你將會是幸福的,因為你可以在接來避免持續被操縱。但若未能想到自己曾在生活中出現過以上哪些傾向,反之將是危險的。準備一張飛行員般的檢查清單並時時反思,對於增加生活知覺、避免受心理傾向影響有相當大的助益。

心理上的魯拉帕魯薩效應,指的是心理傾向並非單獨出現,而是多項交互反應、產生。舉LTCM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為例,由打造選擇權定價模式的兩位諾貝爾獎得主,Myron Scholes和Robert Merton擔任董事。所管理的資產由13億美金到崩盤前的1400億高峰,前四年的績效分別為,28%、59%、57%、25%,最後在1998年的績效為-92%。

銀行在放款給LTCM增加貸款時,會因為簡單聯想誤導傾向權威誤導傾向而非理性的增加貸放金額增加風險。LTCM的基金管理人為了避免給予自己與客戶不一樣的績效預期(避免不一致性傾向),選擇加大槓桿與不熟悉的投資策略以提升

績效。而LTCM低估風險的自視過高傾向,也契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erton Miller對LTCM事件的評論:「嚴格來說,如果世界的行為與過去一樣(未來可預測),是不會有任何風險的。」

結論

不如某些績效導向的投資人盲目追求績效,眾所皆知地,Howard Marks的第二層思考、Charlie Munger 反過來想事情的習慣對於他們的投資生涯有著重大的影響,理性伴隨而來的觀察力往往可以由不一樣的觀點切入同一件事,得到異於一般人的見解。但這種見解卻也不限於投資專業,而是種剖析人生中大小事的洞察力。

這也讓我時常在想,投資大師們強調的基本概念如價值、週期、人性心理等,雖然表面上都已是正常成年人了解的一些人生道理,但卻鮮少人能有效將他們做跨領域的連結應用。若我們能善用人類的好奇傾向並去探索人世間的普世智慧,我們是否也能如96歲的Charlie Munger在逾70年的投資生涯中,獲取來自追尋知識的無盡快樂。

參考資料:

謬誤列表

The Failure of LTCM

--

--

Kyle Wu
ESG Research

A Cornell CIS student striving for a better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