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食品安全小知識

Winnie Chung
ESG & Sustainability 101
Dec 10, 2020

不久前的文章分享了食物冰箱、食物銀行的概念,他們很多都是收集 「臨保食品」 (臨近保質期的食品) 然後分發給有需要人士。

通過 「臨保食品」這個詞,我找了三個有關食品安全的小知識寫成了「短、平、快」的版本,讓大家容易記著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1. 觀察日期標籤

最常見的日期標籤分兩種:Best Before (最佳食用日期)和 Expiry Day(有效日期)。很多食品過了Best Before 還是能夠食用的。風味可能會有所改變,但不會對人體有害。

而 Expiry Day 就是食品最長的保質期。通常過了該日期食品就會開始變質,不宜食用。

Source: The News Lens

2. 查看食品添加劑一欄

過多攝入添加劑會增加肝臟的負荷。如果你從食物標籤看到一大堆代表人工食品添加劑的數字編碼(如 E321),還是慎選為妙。

同時,食品的成分是由多到少排列。成分最多的排第一,最少的排最後。

以酸奶為例,有的產品第一個成分是牛奶,有的是奶粉、甚至是糖等等,我們在挑選時要小心選擇。

3. 小心「低脂、低糖、低油」的陷阱

有的商家為了迎合健康風潮會在原有的產品線增加「低脂、低糖、低油」版本。但他們是不是真的比正常的版本更好、更健康呢?

比方說經過加工處理的低脂牛奶會因為不夠奶味和不夠稠,有的商家會加入乳化劑或者玉米糖漿作補償;有些低糖產品會加入代糖來取代砂糖;低油產品會加上一些化學油脂讓食物味道更香濃。大家在購買時要根據身體狀況來決定最合適的產品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