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 「美好商業」?

Winnie Chung
ESG & Sustainability 101
Dec 29, 2020

前幾天我在上海參加了一個名為「美好商業」的論壇。 舉辦方為美好商業中心(Good Business Centre),屬於法國里昂商學院。這次除了支持朋友的活動,我也想多聆聽從業者有關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社會責任的想法。

開場嘉賓是被譽為英國社會企業家教父的 Michael Norton,他的演講主題是「商業逐利與初心」 (Balancing Business and Purpose)。

Michael 提及一家好企業需具有道德責任感以及對環境友好。道德方面包括有否僱用童工、提供法律規定員工福利等。而環境友好,就是確保公司運營中對水、空氣、陸地污染減到最低,還有循環利用物料。

企業就像天秤,一直在平衡業務對社會的好與壞(Good or Evil)。Michael 以可口可樂公司和 Bajaj 一家在印度的三輪摩托車公司為例。前者每年有大量資源投放在社會責任項目、以及優化供應鏈管理等,同時產品如可樂卻有危害身體健康的風險;而印度的三輪摩托車公司幫助人們交通出行,但是卻讓印度糟糕的空氣變得更差。 這樣看來,這兩家公司是不是「好」呢?

他也提及 CSR 成為公司「漂綠」(Green-washing)的手段。就算在 Michael 的家鄉英國,很多企業的 CSR 投資也只是占利潤率的百分之二。他說與其把利潤率的百分之二拿出來,倒不如把所有產品都融入社會責任的元素。他舉了一些例子:

案例一:售賣肥皂 + 預防疾病 (Selling soap or preventing disease)

聯合利華旗下一個肥皂品牌在發展中國家以預防疾病為賣點。品牌在學校、社區有很多教育活動,讓大家培養使用肥皂的習慣。這樣不單減少疾病的發生,減輕醫療體系的負擔,連帶肥皂的銷量也上升,令公司銷售額增加。

案例二:貧窮國家的便宜藥物(Cheap drugs for poor countries)

眾所周知製藥的研發成本很高,但是藥物在批量生產後其實可以非常便宜。可惜很多製藥公司都不願意把藥品用接近成本的價錢賣到發展中國家。有些藥品公司願意作出嘗試的時候,成功開拓一個人口龐大的市場,而穩定且大量生產導致成本下降。可負擔藥物的銷售無形中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緩疾病的蔓延。

案例三:聘請前囚犯

Timpson 是英國一家很有名的零售店,他們有約百分之十的員工是前囚犯。對比普通員工,他們流動性低,也較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 由於剛出獄的囚犯重犯的機會很高,這舉措也能增加社會的穩定和安全性。

Business for Good = Good for Business

公司可以從小細節開始做起,如優化高耗能、對環境破壞嚴重的工作方法等。

舉個例子。如果有公司採用優化的鞋盒設計,例如從長方形改為三角形,同一個運輸空間就可以有更多的貨物被運送,減少環境污染同時為企業節省龐大的運輸費(有些公司已經在利用這種方法)。

我們也可以從細分的角度(如產品角度、供應鏈角度、員工角度等)而不是企業總體角度去評價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

一份 CSR 報告是無法看到企業的好壞,我們需要對比同行業的 CSR 報告才會發現企業的不足以及可以互相學習的地方。

至於如何分享社會責任的概念給每一位員工和企業家,讓他們樂意去思考把社會問題轉化為商業機遇,這是我工作的一個瓶頸,相信大家也有同樣的感受吧。

共勉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