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荒離我們有多遠?

Winnie Chung
ESG & Sustainability 101
5 min readNov 25, 2020

2017 年 2 月20 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兒童基金會和世界糧食計劃署三家機構共同發布警報,稱戰爭和處於崩潰邊緣的經濟使南蘇丹部分地區目前進入飢荒狀態,約10 萬人面臨飢餓,另有100 萬人處於飢荒邊緣。

南蘇丹在 2011 年 7 月 9 日正式獨立。它是聯合國第 193 個成員國,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

由於南蘇丹是從內戰誕生,大家都期待它能通過獨立回歸和平。

很可惜事與願違,南蘇丹已成為全球由衝突導致的人口流離失所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上一次聯合國宣布飢荒是在 2011 年 7 月,索馬利亞在兩個月內有超過 26 萬人死亡。沒想到六年後在科技經濟更發達的時代,飢荒會捲土重來。

飢荒並不是 「沒東西吃」那麼簡單。

飢荒(famine)是指廣泛地區嚴重缺糧,導致大規模人口挨餓、營養不良及死亡。

聯合國糧食計畫署(WPF)對 「飢荒」的定義:
1. 20%民眾嚴重缺乏糧食
2. 急性營養不良比率超過30%
3. 死亡率超過每萬人每天兩人

營養不良(Malnutrition)是身體因缺乏食物營養而未能維持正常身體機能。

飢餓(hunger)是形容身體沒有吸收足夠營養,以維持基本健康的狀況。

大量人口長時間「飢餓」會造成「營養不良」和 「飢荒」。

飢荒可以用無血的大屠殺來形容:人們不會一下子死掉,而是慢慢在痛苦死去。

“You don’t suddenly get malnutrition and die. You spiral slowly into death” - Steve Collins, Valid Nutrition

從國際組織的地圖可見南非大部分國家都是處於不穩定與飢餓的狀態:

1. 2015年全球飢餓情況地圖

綠色處是解決飢餓目標達成,紅色處為沒有達成
深紅色處是代表全國有 35% 以上人口處於飢餓狀態

2. 2016 年脆弱國家指數(FSI)

FSI 是根據和平基金(The Fund for Peace)利用 CAST 方法選出十二個關於社會,經濟和政治指標。 2016年共有178個國家被評估。

南蘇丹評為最脆弱的國家,芬蘭評為最可持續發展的國家。

當我以為飢荒是由於世界糧食產量不足,國際糧農組織(FAO)的數據卻顯示全球糧食的供應早已大於需求, 2016年的全球糧食庫存量,甚至超過六億噸。

產量不足的疑惑解決了,那應該是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吧?

但現在科技發達,各國已經可以暢通無阻的進行貿易。而各國家可以進行分工(specialisation),用對比其他國家相對較低的成本生產最擅長的產品,再通過交易各取所需。因此,全球資源理應是可以做到分配均勻的。

然而,貨品從生產地到消費者手上,交易成本的高低(政府關稅、運輸費用、交通配套、政治情況等)會影響售價。

而一個國家資源流動性(mobility)越高,交易成本就會越低,人們就可以用平易近人的價格購買需要的用品。

南蘇丹是石油產量非常豐富的地方。正因為龐大的商業利益,石油為南蘇丹帶來連綿不斷的內戰,資源被戰爭雙方爭奪、控制。

商人不願意冒生命危險經商,糧食也無法從正常渠道從外地進口。資源流動性變差,生活成本大漲,基層人民的生活受到重大影響。

聯合國糧食計畫署(WFP)執行主任 Joyce Luma 說:「這次(南蘇丹)飢荒完全是人禍。」。

回到 2011 年索馬利亞大饑荒時,聯合國一連發出了 13 次求援警報都沒得到各界積極回應,最後無法挽回 26 萬人餓死的慘劇。

飢荒的形成是有跡可循的,而解決飢荒最好的方法是未雨綢繆。

樂施會(Oxfam)的資深顧問 Debbie Hillier 分享了國際組織救援的難處:

“Humanitarian funding is only available at scale when there is a serious crisis — eg major flooding or famine. Humanitarian funding is not available at scale to respond early. ”

(人道主義資金只有在發生嚴重危機(例如大洪水或飢荒)才能大規模提供,並無法提早提供來應對。)

“Public appeals only work when there is huge media coverage, and for food crises this relies on visual suffering — starving children, by which time we have collectively failed.”

(只有在大規模的媒體曝光,並看到糧食危機與援助行動中受苦人民的慘況 — — 像是在鏡頭嚥氣的飢餓兒童 — — 公眾才會響應人道行動的呼救;然而走到了這個階段,只代表我們的救援任務,已經全然失敗。

飢荒是糧食短缺的最終階段。當飢荒真的爆發了,救援工作會變得無比困難,最後一些生命就被轉化為一堆冷冰冰的死亡數字。

從這個沉重的議題延伸出去,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來談談城市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浪費食物。

資料來源:聯合國,宣明會,樂施會,轉角國際,英國衛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