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lass 的启示

Ethon Lau
易見 Insight
Published in
2 min readAug 24, 2016

在 2012 年惊艳发布的 Google Glass 于三年后被宣告项目停止,大部分人予以失败性质的评价。初代 Google Glass 在商业策略上确实显得失败,场景和需求定义不够清晰、价格高昂、技术尚未成熟,推出后还很快面临了道德风险。但作为引领者,由于广泛曝光,似乎近期在 to B 市场上明确定位、新一代的产品有谍照传出

To B 领域的核心是效率,只要能降低人力或时间成本、加快信息传播,产品就有一席之地。例如医疗领域中,Google Glass 用于手术中第一视角直播,已在国内规模较大的医院普及,而在物流、安防等领域也大派用场。一方面,to B 领域能承受更高昂的售价,另一方面,即使技术不完善、机体厚重,使用者的忍耐度也要高得多。切入的难点则在于定制化、渠道。

而在媒介角度,Google Glass 还称不上 AR。犹如消息、拍照、导航,大部分功能跟现实毫无互动。更像只是绑在眼睛上的一块小显示屏,提供信息,仅此而已。Microsoft Hololens、Meta 2 等才是真正的 AR 眼镜。

早在 Google Glass 亮相前,已经有各式各样的 AR 手机应用。在家里,宜家家居借助 AR,让顾客感受家具放置后的效果;在街上,AR 实现了实景导航、路标翻译等。但这种技术走入大众视野,得益于老少咸宜、传播度高的 Pokemon Go 不少,在 Hololens 上的游戏体验更是惊艳。Pokemon Go 使得增进现实互动的特性充分发挥,甚至短时间内诞生许多商业化的变现,成为餐厅的吸引手段、融入旅游导览服务等。媒介、技术的背后需要内容、场景来支撑,这代表着用户需求。

在新技术诞生时,满足企业市场、细分领域的强需求,或许是最容易产生价值的两个切入点。不禁联想起电视剧《硅谷》中的情节,Pied Piper 没能在商业市场成功,背后的数据压缩技术却在被制成机房机柜盒子和开发即时视频聊天应用时大展拳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