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與漁業研究雜記

李若慈 Etta Lee
Etta Lee
Published in
May 6, 2023

寫於2023年4月24日

前陣子被朋友問道,為什麼會選擇海洋跟漁業作為目前主要想要研究的方向。當時的回覆是,因為21年跟著欣怡一起做彰化雲林一帶,漁民跟離岸風電相關的題目,還有當時修的跟海洋治理有關的課,才開啟了對於這個領域的興趣。

和呂欣怡老師一起在雲林海邊做田野時的偷拍(?

但想想,其實好像更早更早之前就慢慢結下和漁業之間的緣分了。高中參加的田野營隊被帶去台西村與台西鄉,接觸了漁民,認識了蚵農,還有六輕。剛上大學時的反核行動,則跑了各個核電廠,就這麼剛好(其實一點也不剛好)都在沿海漁村,萬里金山石門,還有貢寮。才知道這些沿海建設會如何影響沿海的生態、流水、港口狀態,以及漁業和漁民。

在雲林台西養蚵的林進郎大哥,是我非常敬佩的環境運動前輩。

前陣子海洋與漁業人類學的其中一篇文本,討論的是印尼Sulawesi的一個漁村,村裡的女性在經歷紡織工作到漁業交易的過程中,如何獲得更大的移動能力,並得以從家庭中解放出來。或是看到地理學家描繪了不同漁法漁船在考慮時間與空間下進行的移動策略。還有人類學家描繪水下漁獵的過程與知識。看到某些有趣的段落時,會忍不住微笑起來,因為覺得文章好有趣、好喜歡作者的描繪與寫作。雖然根本也還不太知道一個遙遠漁村(印尼已經算近了,之後還有加拿大或是阿拉斯加之類的)在1980年代發生的事情究竟跟我有什麼關係,或是這些傳統漁獵知識對於當代有什麼用,但反正就是好喜歡好喜歡人類學的視野,讀到好看的民族誌就會覺得心情愉悅。

今天吳映青博士來到課堂演講,談及他從碩論以來一直在探討的「海路」。但其實他早在前陣子就參與了這門課在基隆進行的小田野,導覽結束後,我們一起在基隆閒晃到清晨,才搭了第一班往台北的區間車離開。在崁仔頂吃宵夜時,他問我為何想要繼續讀人類所,他說聽到我的回答是「因為很喜歡做田野」之後,就覺得很放信,覺得繼續讀下去一定沒問題。

四月初的連假,欣怡的課帶大家去了一趟雲林,是老師幾年前就開始做田野的地方。去了好多漁港,聽了很多故事,還見證了一棟建築物的消失,2021年10月跟欣怡一起去做田野時,一棟雲林-澎湖的海運公司還存在於口湖鄉的箔子寮漁港,如今已經被拆除了,不過那個沒什麼太大功能的清理港口淤沙的工程仍在進行中。其實也不知道想要表達什麼,就是覺得真的好震撼。每次都在田野獲得滿滿收穫,而田野發生的一切真的可以是那麼地有趣。

妮臻拍的在海邊的我。

--

--

李若慈 Etta Lee
Etta Lee

2000年生,彰化花壇人。 台灣大學生傳系(以前叫農業推廣),雙主修人類學,但其實愛人類學比愛本系多更多。關注台灣的土地議題,參與樂生保留運動與反核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