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upass 活動通「成效追蹤」功能|以後能數據衡量你的實體活動行銷成效了

Renn Cheng
Accupass 策展誌
Published in
7 min readJul 27, 2020

--

Hi,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終於等到這個功能上線。

這篇文章要來分享,實體活動也能有數據工具來追蹤行銷成效!

一直以來,實體活動的行銷成效就像數據的黑洞,以往除了計算當天的售票數、人流量、營收,活動本身的觸及率、長期效益或品牌聲量都很難有個工具量化紀錄下來,並提供事後的分析依據。

那,為什麼實體活動依然熱烈?

網路時代的實體活動優勢

線上效益

塑造品牌調性、增加網路聲量

線下效益

加深關係、理解使用者需求、加深品牌烙印

現今資訊大部分透過網路和社群平台流通,實體活動的前期宣傳大都在線上進行,舉辦實體活動,對品牌來說,可以達到從線上到線下增加曝光和聲量的效果。

成功的實體活動能為企業帶來良好的宣傳效應,這也是為什麼,活動通Pickone 挑場地XChangeCMX 等在網路時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並進一步將實體活動的生態圈蓬勃發展。

XChange FB:https://www.facebook.com/XChange.tw/

現行追蹤實體活動的方式

目前這個社群資訊爆炸的時代,普遍採取的方式切兩部分:

1. 活動前的線上行銷成效

指標:活動觸及率、點擊數、轉換率

但這需要靠行銷人用第三方工具來完成,例如 picseereul、FB 活動頁面、FB 洞察報告查看貼文觸及率,不管採用哪個方式,能夠實際追蹤「活動本身」的方式幾乎沒有。

(除非你能夠專門為活動寫一頁 landing page,用這篇 landing page 當作你的活動頁和報名系統,串到 GA 追蹤。)

2. 活動後的營收與行銷成效

指標:售票數、營業額、新用戶註冊數

第三個數字如果沒辦法用 Google 的 UTM 來追蹤的話,其實很難衡量該用戶究竟是不是透過該活動註冊。

除非你透過事後問卷一筆一筆對照資料庫,去檢查他是否是在活動結束後加入。(但我想應該沒什麼行銷想做這件事XD)

總之,在活動通等這類第三方平台辦活動相當方便,但也存在一些分析黑洞,活動通也發現到這個痛點,提出了解方。

這功能叫「銷售成效追蹤」。

我查看一下免費方案的額度可以追蹤 5 個活動事件。要使用這個功能,需要先申請成為主辦單位並通過身份認證。

如何建立主辦單位

進入活動通首頁,右上角有個「辦活動」按鈕,就像建立 LinkedIn Page 或 Fan Page 一樣,會有引導流程帶你操作。

第一次辦活動,會引導你「建立主辦單位」+「建立新活動」,整體流程需要一點時間,可以快速填寫,申請成功後再修改。

通過身份驗證

活動通向來對主辦單位有所把關,需通過身份認證活動才有辦法送審,經過審核的活動才能追蹤成效,因此第二步需要完成身份認證。

(身份認證通常會需要 2–3 個工作天)

使用「成效追蹤」工具

在右邊的欄位上,往下滑會看到一個數據中心,就能找到成效追蹤功能。

你會看到一連串的數據指標,分別為:

建立「事件」追蹤成效

點選報表右上角的「新增事件」,就可以選擇追蹤的來源,目前提供以下幾個渠道:

建立完成後,你會在報表下方看到所有建立過追蹤事件的活動名稱。

點進去會看到你剛建立的追蹤事件,例如我設立了 Facebook 和 LINE 兩個追蹤方式。

點進去就會看到追蹤碼,已經自動幫你埋好了~

當有人透過該渠道點進你的活動頁甚至購買票券時,就會顯示在報表上面,嗚呼~

這解決了站外無法埋 UTM 追蹤碼的麻煩,你可以了解你的活動在哪個行銷渠道上的轉換成效比較好!

當然,這僅限於你指定的渠道,記得將對的追蹤碼發佈到該渠道,數據才不會髒掉。

報表上不會顯示「原生流量」和「自主購票」等成效,這兩者還是需要從活動觀看點閱率,以及後台購票數來追蹤。

「成效追蹤」免費方案可以設定 5 個追蹤事件方式,假設你有兩個活動, A 活動設了 3 個,B 活動就剩 2 個額度。如果想追蹤更多的話,就需要升級。

不過身為行銷,我們都知道 5 個怎麼夠用XD

如何提升活動觸及率與轉換率?

之前身為活動行銷企劃,常常覺得每一次的活動都像在打造一個產品,並努力將它推到市場去。

活動的行銷週期相當短促,是個短時間內需要大量心力與曝光的產品。這裡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容易一點。

1. WHO | 內容「誰有興趣」?

要打造一個產品/活動,自然會預想這個產品誰有興趣、需求,因此活動主軸通常要相當明確。

但你也可以反過來思考,想吸引某類型的人,要推出什麼活動引起他們興趣、把他們聚集過來。

2.WHERE | 發佈哪個渠道?

不同的行銷平台適合不同調性的素材,廣告成效的表現也不一定一樣,假設今天你上架一個烘焙蛋糕的工作坊,那麼 IG 比重可以比 FB 高一些。因為視覺性強、更符合 IG 強調的生活風格。

如果你的客群年齡層稍大,不妨嘗試用 LINE 傳遞活動訊息。

3. WHAT | 什麼內容?

優質的文案和吸睛的視覺會是吸引點擊的重要因素,活動頁是是各個新用戶踏上的第一個頁面,因此活動視覺、主標題越清晰明確,引起人點閱的機率就越大。

活動頁面也別忘了適時放上人群互動的照片(有笑容更好)、短影片、學員回饋等,幫助使用者了解你的活動、增加信服力。

4. WHEN | 發佈時機點與宣傳時程

學習性活動熱門時間為每週二~四晚上,娛樂性則集中於週末假日

一個活動最好拉 2 週時間做宣傳,才能在前期爭取到足夠大的獲客量,讓你的漏斗運作順暢,不會在購票階段乾涸。

另外,價格越高的活動,使用者考慮的時間越長,越需要頻繁曝光,甚至下一點廣告再行銷,刺激購票慾望。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活動通的產品真的不斷在迭代,看得出來他想稱霸活動市場的野心(誤),希望各位活動人喜歡這篇文章!

追蹤我的 LinkedIn

歡迎內容行銷與行銷營運的合作機會,一起在網路上發光發熱 😌

--

--

Renn Cheng
Accupass 策展誌

相信寬容和開放能夠改變生命運作的方式。文學出身的網路業工作者。文章或行銷合作:www.linkedin.com/in/renn-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