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日常即是田野— 策展人葉佳蓉的文化田野書單

Evoked承誌
Evoked 承誌
Published in
5 min readSep 13, 2018
要形容葉佳蓉是個怎樣的策展人,「很有生活感」也許是個貼切的形容詞。往往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她卻從中發現值得玩味的亮點,再用接地氣、常民的手法,引領觀眾思考都市生活中的議題。從在北藝大藝跨所就讀時她提出的「非處之棲」展關注城市中的遊民,到後來策劃「浪漫的地理」,邀請藝術家開小吃店跟旅館,來討論都市居民的各種行為如何影響空間的構成、使用跟分配,一次次的她尋找顛覆日常的可能。秉著「生活是文本,日常即田野」的概念,佳蓉的書單適合所有人,你可以先從易入口的吃喝繪圖日記開始,最後用藝術家高俊宏紀錄亞洲藝術行動的田野觀察收尾,跟著這份書單一步步地將生活的碎片推衍至更高層次的想像。
《浪漫的地理》中北澤潤的作品 「太陽自創旅館-南機場」,透過南機場社區的夜空和空房間,客人和工作人員一起完成自製的「太陽」和「旅館」,重新思考日常生活的原點。

田野無處不在,只是取決於我們的好奇心

一開始聽到「給業餘者的文化田野讀書清單」,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那麼「傳統文化」或「手藝工作」的想像,反而是在當代生活當中,如果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作為文本成為被研究的對象,那我們所面對的田野,或許就在生活周遭。

因此我從一些比較跟「生活田野」的路徑出發,從最輕鬆但有趣的「篠田課長的吃喝繪圖日記」開始,鼓勵讀者對日常帶有更多的關注,也希望大家不要將每日瑣事當做不值一提的事情,很多累積都是從日常開始的。接著推到對不同生活型態的想像,介紹「街頭生活指南:城市夾縫求生兼作樂的第一堂課」和「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希望在這兩本書當中提出一種打破階級刻板印象,藉由身體力行被實踐的田野。最後則是收尾在高俊宏的「諸眾」,我認為這本書除了將自己的見聞做了詳盡的紀錄,也藉由他決定拜訪的對象說明自己推崇的價值。田野無處不在,但值得調查與否,取決於我們內在的好奇心。謝謝承誌本次的邀請,也期待和讀者的交流。

「篠田課長的吃喝繪圖日記」

平凡上班族篠田直樹從27歲(1990年)開始,持續23年每天透過文字和圖畫記錄下自己的三餐。樸實的文字和簡單的速寫,卻留下了遠遠超過「三餐」定義的內涵,從女兒出生那天的晚餐、第一次海外出差到調職日的回憶,都和這些餐點密不可分。我們選擇怎麼吃、何時吃和如何透過吃來建構對於事物的記憶,是從自身出發卻能引發許多思考、最基礎的田野調查。

「街頭生活指南:城市夾縫求生兼作樂的第一堂課」

在日本藝術家坂口恭平推出攝影集「零元住宅」(〇円ハウス、2004)二十多年後,我遇到街頭生存指南這本中文書,內容記錄了在台灣都會裡生活於街頭的朋友們,如何滿足自己對飲食、用水、睡眠的最低生存需求,並且能發展出一套生活哲學,透過偶而打零工和圈子內的資訊流通,沒有網際網路一樣能建構社交生活和滿足資訊需求。

這本書的口吻對街頭生活沒有任何偏見,在提供一種資訊的同時,也讓我們打開對於「生活」的想像,是否太受限於資本社會給予的條件。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

擁有生物學博士學位、在媒體界叱吒風雲的女記者,在屆花甲之年時選擇投入時薪只有六、七美元的工作環境,除了需要重組自己的價值觀,還要不斷提醒自己不能以過往的思考模式,或自身的資本能力去詆毀、否定或侮辱別人。閱讀過程裡,一方面感嘆作者的勇氣,一方面也更加了解低薪底層工作為何不可能翻身,以及這種結構性的暴力是如何深植於我們的社會當中。

「諸眾:東亞藝術佔領行動」

高俊宏的群島藝術三面鏡系列之一,也是在「諸眾」、「小說」、「陀螺」當中最具田野性質的一本。閱讀過程中頗有一種,高俊宏一邊締結擁有共同價值的海外盟友,一邊也在闡述、宣示自己信仰的感覺。如果藝術可以是一種抵抗國家機器、抵抗資本社會的方法,那這個田野調查的過程,便精彩的展現了這些創造性的生活型態,如何能透過集結產生更大的能量,讓不為人知的地帶被看見。而且高俊宏並不畏懼發表自己的看法,更說明了田野並非中立的:

在更多的時候,田野調查本身都是一種表態。

Evoked整理葉佳蓉給業餘者的讀書建議

閱讀各式各樣的田野筆記,你會發現田野無處不在,但值得調查與否,取決於我們內在的好奇心。甚至更多時候,田野調查本身就是一種表態。

關於《給業餘者的文化田野書單》專題

承誌的開始一點也不專業,但經過去年夏天的訪查,我們深信:不是人類學家也可以開始屬於自己的文化田野。然而,你可能會需要一些來自前輩們的文字指引。於是,承誌搜羅了來自設計師、藝術家、文化研究者的書單,給你在田野旅途中帶著,去勇敢堅定地探索這美麗土地上。

這裡看專題完整介紹

文字/葉佳蓉 編輯/謝宇婷

--

--

Evoked承誌
Evoked 承誌

「Evoked」以專題方式,紀錄不同領域的當代創作者/行動者如何回應從過去而來的召喚,從博物館、部落、社會實踐家到創作者,盼望能讓更多人意識到,唯有經過深度思考跟同理的行動,才能真正讓文化穿透皮相、趨近本質。FB:https://www.facebook.com/Evokedzin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