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博物館魂的收藏家 —專訪 Hairpin Museum 繞髮柔髮簪博物館館長

Evoked承誌
Evoked 承誌
Published in
7 min readNov 12, 2018
一座典型的博物館,整合不同的學科研究,透過收藏、展示、研究與教育的博物館技術將物件與知識詮釋予大眾,而若當你是透過一己之力來營運一間博物館時,你會如何看待你所收藏的物件、和如何想像並經營一間專業的博物館呢?

在Evoked的一次編輯會議中,我們認識到一間透過Facebook分享髮簪或頭飾收藏的「Hairpin museum 繞髮柔髮簪博物館」,隨著一則則貼文的瀏覽,我們發現經營這間博物館的館長曾經就讀於博物館研究所。除了自身的工作之外,利用上班之餘的時間投注在髮簪與頭飾的收藏研究,也進行髮簪之修復與保存,近期還建置了一套數位3D環物攝影系統,將自身收藏物件透過360度的攝影進行物件的數位典藏。

前些日子我們報名參加了Hairpin Museum的歐洲大冒險故事分享會,透過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這位帶著博物館魂的個人髮簪收藏家,如何用嗜好和熱情去經營一座線上博物館,以及她如何透過髮簪與頭飾和世界交流。

館長拜訪英國梳子專家珍˙克魯絲女士,克魯絲女士除了了解歐洲的梳子之外,也有不少中國髮簪的收藏。

Hairpin Museum 館長傳授出國交流心法:「如果別人只給你很少的時間,要怎麼陳述,才能達成最大的交流目的與效果?」

過去在博物館研究所期間學習的經驗與理論,成為館長如何看待、思考、運用博物館專業收藏髮簪與頭飾的基礎。在2018上半年她更獨自一人帶著對髮簪的熱忱與收藏經驗,隻身前往歐洲與歐洲博物館的策展人和藏家,透過各自收藏的髮簪與頭飾開啟許多對話。回台後,她在「歐洲大冒險故事分享會」中也與大家分享了出國交流心法和心得。

在每一趟旅程,Hairpin Museum 館長都會帶著「髮簪博物館」、「點翠」和「滿族頭飾」三份簡報,拜訪博物館、策展人或藏家,透過簡報與自行設計的髮簪相關小禮物開啟一段段的對話。她還會事先將檔案轉成能夠裝載於不同系統的雲端、平板、電腦等載具中,她強調「你永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環境」。旅程開始之前,她更是規劃好要申請去看哪些博物館的館藏,抵達歐洲後也如期進到一些博物館的庫房,如V & A博物館或是德國的紡織博物館等。對此,館長說「歐洲的博物館的文化與亞洲的博物館非常不同,若有研究目的可以事先申請,有很大的機會可以近距離研究或是碰觸藏品。」

出國交流心法整理

1.準備不同格式的PPT(USB,雲端,平板),能在任何時候跟場合呈現

2. 準備交流禮物:明信片,書籤或書籍都是好選擇

3. 事先申請時間與想看的文物,就有機會進到庫房近距離看到

4. 為什麼要看實品?實品能呈現物件的細節,還有平面影像無法呈現的立體感。

5. 珍惜與把握交流的時間。到國外,大家都很忙,外國的博物館員不會因為你飛了一萬公里遠道而來就特別花時間陪你,通常最多研究討論的時間就是一小時。

6. 藉由與對髮簪的了解,和提供自身的相關資源,與其他人進行雙向的交流,使交流持續得以延續。

國立丹麥博物館中,館藏一批珍貴且完整的的蒙古服飾。更特別的是,這是立體的蠟像,不像是平面的書籍,可以360度且近距離的觀看髮型的所有細節。

「我覺得自己只是暫時保管髮簪的人」:視野拓展跟館藏完整的取捨

她有一篇【為什麼你捨得賣你的髮簪】的貼文分享中所提到,經營一人小館,教科書上的博物館倫理要遵守到多少,以及要如何才能達到「永續」?

而博物館除了收藏之外,是不是可以做些不一樣的事情?

不管是購藏髮簪、研究或交流,都需要一定經費的支持,在Hairpin Museum中這些經費多來自於販售周邊商品、書籍和髮簪的收入。公立博物館理論上會作為保存物件的永久機構,館藏基本上是「只進不出」;但當經營的是一人小館而不是百萬大館時,因此在物件的取捨和更新上,是館長要面對的嚴肅問題。

與世界的連結,從不同語言開始。髮簪博物館設計了一款早期髮型的書籤,書籤上面是12種不同語言的”髮型”字樣,搭配上文字,變成好看又討喜,且可以世界走透透的隨身小禮物。

「當網路上的聯繫越來越多,從澳洲世界級的梳子收藏家、法國的線上虛擬頭飾博物館、倫敦的梳子書籍作者,到北京服裝學院的教授,在網路世界人際網絡都牽起來之後,我忍不住想去看看,見見這些名聲響叮噹的人物和他們的生活」,想要走出去看世界,經費來源就成了重要的課題。

為了籌措經費,她做了許多有可能有收入的事情,如投稿報紙、演講、將髮簪相關的影像資料製作成周邊商品販售、以及從國外帶入各類相關書籍等。

其中最有趣的是他自行設計的文創商品,如清末女子圖像明信片、手工小書、印上12國語言的髮簪書籤,或臺灣女人圖像月曆等,透過圖片來說故事,物件為載具與世界溝通,所得收入累積運用於博物館經營與交流。從此,我們看見她面對所收藏物件的價值觀與理想之外,更多的是,她期望透過髮簪與頭飾的收藏研究、修復和保存,讓所收藏的物件得以延續,也透過這些物件與世界交流,並將髮簪一項知識最大化。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清代女性佩飾與彩繪筆記原件,只要申請法國國家圖書館證都可以近距離觀看,與電腦螢幕上所看到的數位典藏之影像相較,從原書的圖中可以看到許多飾品的細節。
這是一張藏於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的中國老照片,於1860年代所拍攝,為Howell Collection的其中的一張。圖中的影像為官員夫婦盛裝,在Howell的攝影中,有一系列這對夫婦與其家庭的影像,頗負盛名。

將自身與髮簪作為與世界的接觸點,透過雙向的交流開啟更多對話

點進去可看髮簪相關 3D 環繞攝影

不同時代的學習者,在每個時代有其身份與能夠回應的社會課題。在這次的歐洲旅程中,Hairpin Museum的館長遇見不同的藏家與研究者,從他們身上見識到在收藏編目方式、物件數位化、修復上的本領與思維之外,在分享會中我們也一直感受到館長對髮簪的熱忱與使命感,以及對於營運一人博物館所抱持的理想與堅持。透過 Hairpin Museum 髮簪博物館的實踐與分享,我們看見她將自己與透過髮簪作為與世界的接觸點,以雙向的交流開啟更多對話,更讓髮簪收藏與研究得以透過世界上不同的研究者或藏家之間延續下去,也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在當今自媒體的時代中即便是獨自一人,也可能藉由有策略性的方法與準備,創造與世界的連結。

採訪、撰稿/陳妍君

編輯、校稿/謝宇婷

圖片提供/Hairpin Museum 髮簪博物館

--

--

Evoked承誌
Evoked 承誌

「Evoked」以專題方式,紀錄不同領域的當代創作者/行動者如何回應從過去而來的召喚,從博物館、部落、社會實踐家到創作者,盼望能讓更多人意識到,唯有經過深度思考跟同理的行動,才能真正讓文化穿透皮相、趨近本質。FB:https://www.facebook.com/Evokedzin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