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退化;体验的单向

Exploreryer
Pause
Published in
Aug 9, 2022
by Yegor Meteor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 — 叔本华

置身于商业社会,我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未曾止步,但即便最新数码设备堆满桌面、旅游照片撑爆手机存储,我们也仍旧体会着空虚。

难道是拥有的还不够多,还不够好?

如果足够敏锐,会发现从古至今总有一小群人过着丰盈、闲适的生活,他们拥有一花一世界般的敏锐感受力,但却对物质没有无止境的渴求。

这种矛盾或许揭露了某种真相 — — 品质生活的起点,并非仅局限于消费,还在其他。

近期的旅游经历,也可佐证。

之前去苏堤、狮子园,除了吐槽天气燥热、人流拥挤,就是感慨这些建筑太千篇一律,但看着那些古人在此留下的诗词,其中的意象还是让人动容。

这又让我怀疑是自己太过钝感,就像失去味觉的人,吃什么都觉得索然无味。

如果我有园林景观设计的知识、亦或了解相关历史背景,那么感受会不会更细腻、丰富?

我觉得重要的事其实人人相差无几:眼看不见的世界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丰足过盛,只见表象不见核心,失去内观的感性触角,我觉得这是都市生活的人们共有的大问题。 — — 奈良美智

提升生活品质或许有两个方向:

  • 向外:拥有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房子、更高级奢华的物品
  • 向内:拥有自洽圆融的内在秩序;以及丰富、多元的感受力

前者边际效益递减明显 — — 铁勺子和金勺子没什么特别大的体验差距,但后者可以说是上不封顶。

后者依托于对各种文化产品(游戏、书籍、画作、音乐等)以及美食、历史、地理……的积累,而这会决定你感受力的强弱,积淀越深厚,对生活的解析度就会越高。

为什么现代人的生活如此贫乏和枯燥?(20161226)

或许现在,我可以试着回答下这个问题。

我们被速销的文化产品围困且不自知,缺乏鉴赏力去捡拾历史脉络中的优秀文化,同时被这些经不起时间淘洗的速销流行文化所裹挟,丧失了对「美」的敏锐感知。

只是肤浅地满足于最原始的感官、情绪刺激,同时带来内心的空虚。

可这就像硬币的两面,虽然我很早就意识到了抵制这些速销、低劣内容的必要性。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 — — 如果做到了抵制它们的侵扰,又以何替代?

毕竟人不是一个可以保持空的杯子,总有东西会盛入,非好即坏。

我约莫在 15 年感受到了这一点,但却比较局限,局限在书籍,更局限在非虚构类书籍。

直到 2019 年接触了「塞尔达荒野之息」、让我对游戏有了 180 度的改观,这种反转给我一种前后不一致的别扭感,仔细反思,还是因为之前我对品味的重视,太局限于「书籍」。

「书籍」只是众多文化产品的一个子集。充盈和丰富内心的远不止于此,我们还需要更多向度的「体验」,同时借助文化产品来丰盈内心,才能提升自己对生活本身的感受力。

这前后的差别,类似于从低像素黑白机切换成了 8K VR 观影。

此外,长期注重对于各种体验的「品质」追求,也会让自己外化出一些独特性格特质,或许这就叫做气质吧……

ChangeLog

20200916 创建

20201020 增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