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與旅遊產業的結合,打造像家人一樣的團隊文化
林秉忠 Ban lin | 數位管理者 101
Ban Lin 林秉忠 雄獅資訊 總經理
長期投入於旅遊相關產業的資訊相關事宜,含軟體開發、硬體的維運,帶領APP團隊,組建產品經理與UX團隊,任職過易遊網資訊長一職,管理的人員從小型團隊,從20到目前雄獅資訊200多人團隊,主要工程項目在導入雲地的混合,與容器化的建置與維運,開發團隊在灌輸敏捷的精神。
🔥 Sound On :https://supr.link/G9hO3, apple,https://supr.link/78cEA,google,https://supr.link/N88TJ , Spotify : https://supr.link/9571K,KKBOX Podcas : https://supr.link/uMLET
🔥歡迎加入數位管理交流社團,https://supr.link/RHzO5
🔥Youtube影片:(上集)https://supr.link/0cuh6,
(下集)https://supr.link/zmUpL
數位管理者101是一個熱血的計ㄎ劃ㄥ,希望透過101位數位管理者(Digital Manager)的實務分享,紀錄數位管理領域中快速更新迭代的技術新思維,這些經驗及知識分享十分實戰,希望能幫助到正在為技術管理頭痛,或面對數位轉型的企業,本企劃由 fable & TGONetworks 贊助。
以下文字整理自影片逐字稿
過往經歷與專業背景
我從 2000 年就已經進來網路世界裡,包括雄獅資訊在內,我已經經歷三個網路公司,第一個是在 2000 年遠東航空成立的易飛網,到 2003、2004年我離開易飛最早是因為 SARS,雖然 SARS 很快就結束,但是大家還是覺得造成很大的人員流失,那時候我想說也該換一個產業看看。
離開了易飛網的時候,我短暫去了台固,我在台固只待了一年多我就離開,當時也是當產品經理,主要是做現在的第四台寬頻的 RG。後來這案子沒有成功,最重要的問題是因為那 1800 台的成本沒有人要認,現在後來政府後來普遍做了補貼、可以收。然後我在 2005 年轉入了易遊網,一待就待到 2017 年的 10 月,在易遊網當了 14 年。為什麼有辦法待了那麼久?其實是網路這些天天都有變化,且變化其實非常有趣。
而且那時候我手上有兩個部門,一個是資訊、一個是行銷。那時候老闆認為說在網路世界裡,行銷要跟 IT 綁在一起才會達到最大綜效,因為所有的問題都是來自於 IT 的時候,行銷才會發揮功效。
養成看數據的習慣
另外一件事情是我在那時候養成一件事情,我每天會去看數字;記錄數字上的結論跟結果。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可以跟大家討論,當時我們登了電視廣告,對那廣告花了兩三百萬,請問效果怎麼了?
那我就說為什麼要為難這些訂單,我可以追流量效果、追它的轉換,在流量用攤提法算出來,把登廣告期間的流量往前追溯三年,去比較我的流量成長怎麼樣子,用攤提法之後換算是百分之六。所以,在時代裡面我就養成凡事要追數據的觀念。
那時候還有很好玩的事情,當時有 Google 了、但它還沒有公司,以前登 Google 廣告要上一個後台,自己放進去、控制錢,因為有可能丟 10 萬塊進去就沒有了,所以那時候養成一件事情,凡事要把這種東西記錄到 Excel 表裡面去,我就知道我的變化量多少。
從數字發現兩岸 IT 差距
我再跟大家講個故事,其實兩岸看在一起真的差很多。2008 年我第一次接觸到上海協程,當時我的 IT 只有 40 位,他們大概 200 位,直到第二年我還是 40 位,他們已經 400 位,可知道整個中國看 IT 數字高速蓬勃,2010 年左右他們已經為 6000 個 IT 了。
我還深深體會到一件事情,兩岸看 IT 、要的容量完全不同,實際上我們是一個萬級單位,他們是億級單位。
易遊網的創辦人離開易遊網、到中國去一陣子,那兩年後回來,我第一件事情是問他,給我三件最重視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 mobile,第二件事情是行動商務,第三就是它有一個產品叫 smart car 的產品。
管理方法與實務應用的差距
當時團隊人數雖然到 70 個人,但我說我做不完那麼多事情,我要成立一個目標 team、成立一個新的 IT,那時候必須把人力繃起來,而繃起來的過程要有一個好的管理方法。因此,在 2008 年我去考了 PMP,試考過了但我覺得沒用。
我有兩個反省,一個是可能這個方法不好,第二件事情是我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方式夠給我,因為很多目標給我,當時我就知道另外一張證照叫新產品研發開發(NPDP),我去考了過了依然覺得沒有用,因為實務上跟他在教學的有一段落差,就是他們的框架非常完美,其實在實務上會被打折。
後來發生一個小小的意外,老闆從上海回來打電話去罵我系統出問題,我就疑惑說老闆系統應該沒有出問題,因為server 上沒有發出警訊怎麼會有問題。當時老闆要求檢查系統,接著禮拜一跟他報告還是把我臭罵一頓,說都不知道系統的問題,他說我們不可能業績這麼差。
那時候管理會議終於有人舉手了,說明機票業績掉下來是因為我們產品沒上完,其實是營運 team 的問題,那時候才發現原來 IT 比營運更重要,因為出事會先罵 IT 。
如何培養 IT 人才
我認為 IT 的同事們都非常活潑,坦白講他們不像大家想的那麼宅。
其實我在 2014、2015 年那年的時候,連續兩年我們團隊拿到公司跳舞比賽冠軍,可以知道那時候找了一群很年輕、有活力的工程師,所以為什麼說 IT 其實像哈士奇,是雪橇犬先出來的,那雪橇犬跟一般的加速哪裡不一樣,雪橇犬很實在執行任務,後面的那個人架著這群雪橇犬就往前沖了,而後面這個人不是一個 leader,是決定方向者,反而是這群哈士奇決定了怎麼跑。
但是回來,若前面雪地已經崩了,雪橇犬會比你清楚,因此你必須順從這群人轉彎,所以,你不能夠強迫他要往前衝,因為往前衝很可能會全軍覆沒,而雪橇犬群裡也會找處自己的teamlead,那我也嘗試著以這種方式結構組成團隊。
培養過程中如何保持敏銳度
在 2014 年我讓 David 來教敏捷開發的時候,我要求 IT 團隊一半、營運團隊一半,以這樣的團隊去一起上課,讓大家有個共同的感情。這個團隊的主要是從在零件型商品,也就是機票訂房,這種需要高度仰賴高度 IT 的地方。
整個team 在完成業務使命的時候,我發現有些生意需要 PO,要有 Product Owner 來決定我的開發順序。
隨便舉例,以機票團隊的 PO 的怎麼養成,我從開發團隊的年輕工程師們,配合上營運單位的產品經理,第一件事情是把他們兩個同時丟到了機電式公司上班,就是每天早上每天過去報到,強迫去加入環境、瞭解GDS 的操作環境,他們未來才能回來給我解決問題。從那個時間點我重新再思考一件事情,發現我 IT 要有 PO。當年公司有一些屬於精英招募或是儲備干部培訓,我們定了一個比較嚴苛的輪調原則,去不同單位 2~3 個月,最後才回到我的團隊。
確實 UX 的人比較難,UX 分兩種人,一種叫會繪畫畫的人,一種叫做其實做質性研究的人,這兩種人拆開也就是我的 UX 團隊就出來的。團隊內從頭到尾有一套完整的人,但我在橫向打了一個橫向的組織出來,在橫向組織裡面有一個類似叫 community,隨便講 2014 2015年開始有像優勢雲,每年會辦 MIX 或者使用者研究大會,我會把這些通通丟進去,因為在那種場合下大家聽到的聲音是一致之下,方法才會一致,且回來我要求他們大家分享給 IT 聽,IT 也懂他們在做什麼。
我大概從 2015 年開始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每一年一定會辦一個 IT 大聚,上半場當然有開幕活動,可能是玩一些遊戲,或者像先破冰這種活,接下來屬於各組報告,要報告人、事,或他們今年完成了什麼、季度重點,我們有哪些新人,老員工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然後我要定主題,譬如說我請他們去想想軟性電商,讓他們去研究或者去想像,比如我給 UX 的人就定個題目,怎麼去超越 Expedia,該怎麼比較,應該有哪些功能要做。
在那個時代我很喜歡做工作坊,可能會利用下班時間 5 點開始,可能是中午時間講設計思考,然後請大家去想想一件事情,怎麼樣讓你的工作有這個框架進去。那時候我定了一些遊戲規則是不得更動的,譬如說機票產品和訂房產品要快買快走,絕對不要讓消費者停留,因為那是很功能性,不要增加流量造成消費者困擾了。
而且當時我就大家談好了一些事情,30 分鐘請他馬上付錢,且 30 分鐘以後自動化取消,營造那種壓迫感,消費者就會覺得我應該快買,但還是會有消費者不會買,那團隊裡面就會有人從記錄去想:我的放棄率多少?我怎麼救回來?確實那時候就把敏捷的東西帶進來了,我們並沒有形成功能,就早上起來會有工程師自己去驅動、想需求,顧客可能買了一張機票,是一個月後香港的某一個航班、某一個航空公司,然後他放棄了,我會再利用資料去跑一個類似,並寄 E-mail 給他,類似去重新再把他抓回來。
驅動團隊的心法
我曾經讓團隊去試著參加 Hackathon,當時我抓一個產品單位的 PO,就是我的 IT PO 加上我的 IT 工程師一起參加,後來雖然得獎,但因為要實現需要他們的一些補助,加上量大會造成困擾就沒有繼續參加。
每年都有資管大賽,我們會讓一個算主管級的人物帶著一兩個 IT,譬如說成大他們辦活動比賽,我們提供 API 出去,我們會整合下去、跟他溝通,那麼想做什麼題目做什麼想法,後來我們就用 EMAIL、電話或者 messenger 往來溝通,變成我們去輔導他們怎麼使用這些東西。
這只有兩個目的,第一個就是我們有號召力,我們可以有實習生,可能有兩三個進來之後,畢業後就留在我們這邊上班,在我們實習生制度會有一些規則,第一個他不會是工程師,也不是來打仗的,但是他跟著我們一起開 daily standing meeting;一起看看文件;他有設置平台可以去寫他想做的事情,當然能不能用還是 by teamlead 決定,就是他們不是來被強迫,他真的是屬於了解整個 IT 產業的人。
實際上 IT 團隊,我其實坦白講沒有多愛易遊網,也沒有多少雄獅資訊,但是有一件事情是人本來就來來走走的……但是我們主管要有一個更大的胸襟,去容納這些小朋友們,他們來可以養成一個好的口碑出去,這家公司不錯,他們這段時間到了要離開,我也很歡迎,若是願意再回來也不錯,我們不用去設想公司投資多少、失敗多少。
其實 EZ(易遊網) 給 IT 的培訓費用不算少,一個人一年大概六到八千塊,那時候實際上是還不錯的條件,現在確實疫情比較慘、蠻麻煩的,
向上管理與勇於表達
我曾經有一些系統上線的,然後有一天老闆把我叫來,他說因為剛才討論的系統其實很難,我就直接回答一句話,我說董事長,系統 2 月交測 、5 月交付上線,是他沒有測試,還是他知道測試讓他做起來。
我絕對願意改這個事情,不過你不能說一會就知道這個案件錯了,有些事情你要敢去表達。有的人會覺得說,他是老闆離他遠一點,老闆很凶或者老闆怎麼樣,但這個事情有兩個目的,你對內要有一個穩定的力量,對上你要對外有主張,我是這裡的頭,對不起不要插進來,這我覺得很重要。
如何堅守核心目標並向下落實-確保定位不變
其實我常跟我的 IT 同仁講:「論功不論名。」什麼叫功?是真的對團隊內做好事情且有功勞的,而團隊功勞回到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我今年幫公司做了機票、房子案子,能夠大概多少錢,如果您這樣公司卻沒有賺錢,你沒有資格,整個團隊是沒有能力去要那個東西。
如果有,我覺得老闆會給你,而這個給其實當然看老闆個性。我們會有專案獎金,事實上這個案子寫完,我們得到最高主管認可,大家都覺得我們這樣真的寫的不錯,我們會拿到一筆專案獎金。
記者會上我們有做了一些手段,確保至少要連線做測試時,把資料都寫好,先藏在裡面我再抽出來,我們達到效果,讓我們這個位置不變,我覺得那是重點。
從數字表現檢視公司成長
第二件事情,我現在是 IT 主管,但我非常重視流量有沒有成長。
我覺得每年公司成長不能停下、流量要漲,另外,我看 IT 主管或看 US ,什麼是有最高的數字表現,比如你的新顧客沒有增加;老顧客有沒有留下來,公司要成長一定 base 在,但毛利是一件事情,往下落實短期一個月或一季,一定先看兩個指標,一是新顧有沒有增加,然後老顧客有沒有增加。
除了兩個指標,還有一定要看轉換率能不能維持。我期待消費者通通往 App 上走,當年老闆今天給我App一個目標,期待 2016 年底有 1/3 的營業額來自於 App,我們的團隊目標很清楚,因為App 才有辦法去節省公司的廣告開支。
那這才扭轉了整個一些公司文化的項目,大家可能以前會覺得 sale 最大、門市最大的。我跟大家討論的事情是,第一個全部公司改成以毛利最為優先,全部只看毛利。
第二是我們辦了兩個比賽,一個是 sales 比賽,就是門市比賽,每個門市要看下載 App 的數量,第一名就有獎金,鼓勵大家轉數位。第二是消費者在下載 App 上的所有交易算你的,就是有獎金算你的,我要每次養的群眾是來自公司的影響力,不是來自於業務單位的影響力,不再是門市自己的影響力 。
那門市要怎麼做?很簡單,門市給我們好評,我們走平台,平台是賣團結旅行,或者是比較貴的行程部分,我們給他賣、獎金拉高,但我還是看毛利,這時候你就 balance 在一個情境之下,我們再回來看 App ,年度轉換率有多少;使用有多少。以旅遊產業鏈,我其實不會認為 DA 永遠有這麼重要,我會看每個月走完診斷流程多少人;或者下載量多少;真正變成顧客多少,一切都是用數據來做一個反饋。
給年輕數位管理者的建議
我常常說確實一天 24 小時沒有變,但是人的一生工作時間非常長,因此,我常常鼓勵大家多去學習,未來可以讓大家你多思考。之前我也都會做幾件事情
只要有辦法有認識協會的人,我就把這些人帶到公司內來,期待公司人員去向這些人學習,我常常跟他們講說,看到這些大師們,其實看一眼就是學習、聽一句你也就學到東西了,大家不要太劃線,台灣的年輕朋友很容易畫條線。
我們有時候跟同事去居酒屋聚餐,碰到老外我會自己上去跟他們聊天,其實我也不知道講什麼,我就覺得怕什麼,就 try 了再說,後來有一次超級意外,碰到俄羅斯來這邊修飛機,他們今天晚上就要走了,我還加了 LINE 問他飛機修得怎麼樣。
我覺得台灣的年輕人現在特別害羞,但是為什麼不賭一下,我們大家知道認真踏那一步,其實沒有什麼損失,頂多跟他乾一杯酒而已,當你過了 5、10 年時間可能就忘記這件事,但在那些經驗後會讓你自己覺得不一樣,你多事未必不是壞事。
第二件事情是現在大學念什麼真的不重要 ,不如以比較 open-minded 來看世界變化,反正進入職場也還是要做個 5、10 年時間才會有些成績。
我很鼓勵那些年輕小朋友們,如果有能力、還年輕要去改工作就要去試試看。我常常講說其實我長這麼大,有一個小小的後悔是沒有出國,我覺得會更不一樣一點,所以我認為凡事應該要嘗試一下。
▎數位101-技術管理新思維 企劃介紹 ▎
數位管理者101 是 fable X TGONetworks 2021合作開啟的新企畫,有鑑於網路上數位技術管理的相關知識較少或難以搜尋,於是我們發願邀請101位數位管理者,來跟大家分享數位時代的管理新思維,除了IT技術上的系統導入及資料數位化之外,讓技術部門與各部門能夠有效率的溝通協調,更是目前許多企業正在面臨數位轉型的一大挑戰。希望可以透過這個企劃蒐集台灣數位管理者的實務經驗。
人永遠是數位轉型的最大關鍵,不只有管理者需要具備多元的思維,就連行銷、工程師、甚至第一線業務人員,都需要對於整個數位時代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TGONetworks介紹 ▎
TGONetworks致力於建構全球優秀技術背景人才的學習成長平台,並輸出更多科技領袖。在台串聯了近30位的技術領導者,全球擁有870多位科技領袖與公司負責人。在TGONetworks,我們相信,在高階技術管理者的交流,能夠讓每位管理者的視野更上一層,雖然我們人在台灣,透過TGO的資料可以放眼全世界,向世界取經,並且在台灣的活動中互相砥礪成長,透過這些小小的努力,能讓台灣在數位時代的技術管理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