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胎》劇照,牽猴子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專訪電影《怪胎》導演廖明毅:執著iPhone拍片是在問「電影到底是什麼?」

Hsiaofan
蘇曉凡 FAN

--

本文刊登於娛樂重擊

還未正式上映,電影《怪胎》在國際影展的獲獎消息,先一個接著一個傳回臺灣,導演廖明毅自己也驚喜不已,本以為靠著 iPhone 拍攝作為特色去特別放映,沾到邊就不錯,連國際行銷都說,得獎這事不要放在心上,「可是我們就是這樣被邀一次、被邀第兩次,陸續得到一些有夠難得的獎,跟我們同入選的那 4、5 部片,都像《熔爐》那種所謂真正的電影,我們完全不是裡面一份子的感覺,所以我在想,會不會是《怪胎》這部片真的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我自己已經看不到了。」不可置信的心情延續至此刻,廖明毅坦言還是會去想,《怪胎》真有這麼特殊?

雖說如此,過去十幾年的影像工作經歷,廖明毅拍廣告、MV,擔任賣座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六弄咖啡館》執行導演,終於迎來自己第一部長片《怪胎》,一手包辦編劇、攝影和剪輯,說到底,就是為了做出很個人化的作品。

iPhone拍片為了靠近電影初衷

光是用 iPhone 拍電影這件事,其實就已擘出一條台灣電影製作的新路,起初,廖明毅只是嘗試解答絞在內心的多年疑惑:「電影到底是什麼?」2000 年,他開始學電影,那時電影院播的是底片,但學校發下來的拍片機器卻是 DV ,「這跟全世界認識的(拍電影方式)都不一樣」,架底片機拍攝的電影夢明明很遠,但當時手裡卻拿著家庭錄影機,與電影的距離,瞬間近到讓廖明毅困惑。

還未想通,近幾年串流平台興起,許多厲害的電影作品不再進大螢幕播映,相比之下,有時進戲院看的電影品質,卻讓人有被騙錢的不值感。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曾說,漫威的電影不是電影,「它怎麼會不是電影,花了兩億美金,成為全球影史票房最高!」廖明毅說,他後來有點懂這位國際大導所說,電影不由攝影規格定義,而是一百年之後還會被觀賞的一種講究,「紮實度很高的堆積,組成高精緻產物,那叫作電影。」

為追求電影裡的「講究」,廖明毅確定要拍自己作品之後,便決定捨棄電影攝影機,「我用現階段離電影最遠的拍攝工具,但我要拍一個看起來很像電影的東西。」

執拗的美學格式 廖明毅想推進「台灣風格」

iPhone 不如電影攝影機擁有現成美感,為此,《怪胎》在各個方面皆下足功夫,「想讓觀眾看5分鐘之後,就忘記它是 iPhone 拍的」,廖明毅說明,在美術造型上,會特別強調色塊以引導觀眾視覺,分鏡方面則花費相當心力,研究特寫擺放位置,除此之外,也以導演大衛芬奇為標竿,講求攝影機移動之穩定。廖明毅清楚,觀眾投入劇情終究是關鍵試煉,必須讓其在觀影過程忘記 iPhone 這件事,「當然你(觀眾)可以在看完電影時,回過神來說,它是 iPhone 拍的,怎麼有點不可思議,這樣是不錯啦!」

《怪胎》的美學講究,也展現在呈現台灣風格的企圖心上。談到台灣影像模仿日本、韓國等他國風格,廖明毅問:「為什麼我們自己的片,不能變成別人範本?」過去在彰化拍攝《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高雄拍《六弄咖啡館》,都讓他感受當地獨有美學形態,他認為創作者只要認真蒐集,很容易整理出一種台灣風。

這一次的《怪胎》,廖明毅則聚焦台北美學,刻意避開都市現代建築,男主角所住的舊公寓、男女主角行走的雜亂巷弄、細菌大挑戰的路邊攤和垃圾場,到求神問卜的廟宇和算命街,透過色塊形塑出一種整體性的「台灣Tone」,大膽用色、色塊安排也創造出《怪胎》的奇幻感,《怪胎》更榮獲今年富川國際奇幻影展奈派克獎肯定,廖明毅卻解釋,此舉非刻意,當初甚至想拍得寫實,只是個人的創作偏執而弄巧成奇。

--

--

Hsiaofan
蘇曉凡 FAN

在這裡專心寫字。 ◉文字作品https://medium.com/fanfansu ◉合作聯繫fibiaiy1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