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提問竅門是激發子女腦力的關鍵

一個關於爸爸學「問」的研究

CCN Kace
FatheringLab
4 min readDec 30, 2019

--

研究發現爸爸多問「是甚麼」、「是怎樣」、「為何」等,幼兒解釋事物的能力會較高。

爸爸要學問 開放式提問更好

許多人知道,父母多與孩子說話有好處,只是專家認為相比「問得多」,「問甚麼」更為重要。

早在40年前學者已發現wh-疑問句(是誰who、是甚麼what、在哪兒where、在哪時when、為何why、是怎樣how)對學習語言有好處。這種開放式提問可以引發孩子動腦筋,促進用字和表達能力。又有研究發現,爸爸說話時少遷就孩子的語言能力,相比媽媽更常用wh-疑問句。

多用wh-問句,少問yes/no

學者想知道爸爸發問方式對幼童有甚麼特別的影響,邀請41對爸爸和他們兩歲的子女參與實驗。

透過爸爸們與孩子閱讀和玩遊戲的過程,研究人員記錄爸爸運用wh-疑問句和簡單問句的比例,以及孩子回應和運用詞彙的能力。

【wh-疑問句】這是甚麼動物?
【簡單yes/no疑問句】這是否一隻狗?

一年後研究人員再次量度幼兒解說(reasoning)的表達能力。這涉及了講話順序,分辨顏色、位置和事件的能力等。

結論:爸爸的wh-疑問激發幼童表達能力

相比簡單疑問,研究發現孩子在回應爸爸的wh-疑問時會運用更多詞彙。

不僅如此,學者透過統計學模型確認了,爸爸的提問方式的確影響幼童的表達能力。

不論爸爸的學歷水平高低,當爸爸在孩子兩歲前運用wh-疑問句的比例愈高,將直接增強幼兒運用詞彙的能力(beta=0.51, p<0.1)。小朋友擁有良好的遣詞能力,往後就能促進他們在解說事情時的表達能力(beta=0.58, p<0.01)。

學者解釋爸爸使用wh-疑問句對年幼孩子來說是個挑戰,引發他們用採用更複雜的字句回應,從而促進說話能力。

多提問,多聆聽 連低學歷的爸爸都能做到

貧窮的家庭較易缺乏教養的資源,兒童更易落入跨代貧窮的處境。近年愈來愈多學者嘗試透過加強爸爸的角色──例如多與子女讀故事、唱遊等──提升孩子的學術能力、專注力和減少行為問題,減低貧窮對教育下一代的壞影響。這次研究也不例外。

當爸爸忙於糊口,陪伴子女的時間可能更少,研究印證了貴精不貴多的道理。不論爸爸學歷如何,在親子時光不妨多問小朋友「是誰、是甚麼、在哪兒、在哪時、是怎樣、為何」等,親身聆聽孩子們的解說。

延伸閱讀:
Rowe, M. Leech, K. & Cabrera, N. (2017). Going beyond input quantity: wh-questions matter for toddlers’ languag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Cognitive Science, 41(suppl. 1), 162–179. doi:10.1111/cogs.12349

【how?】爸爸只要懂得提問的竅門 激發子女腦力的關鍵

Photo by chen lei on Unsplash

作者:招雋寧(父職研究及培訓經理)
R&D LAB: http://www.familyvalue.org.hk/rd.html
請捐款支持基金工作,讓社會認識家庭價值的重要。
(歡迎網上轉載, 並請註明「維護家庭基金 . 招雋寧」出版。而文字轉載其他刊物必須先得維護家庭基金書面同意。聯絡:81013338)

--

--

CCN Kace
FatheringLab

研究點樣做爸爸,即係研究自己|婚姻.家庭.男女.身體.愛|爸學堂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