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國兩制迫在眉睫 台女來港一起衝

煙霧中迎接「無大台」的抗爭年代

KATHY WONG
feature.hk
8 min readNov 28, 2019

--

導言

香港跟台灣兩兄弟,鏡中有我,我中有你。雙生兒活在中共 “Big Brother”的後面,兩地社會運動中一直互相關愛,互相模仿。1989年,台灣擔心香港97回歸後變成北京的「天安門」;2014年,香港的自由花含苞待放,佔領區的黃傘子一下子消失,夏慤道、彌敦道 、軒尼詩道如常車來車往,政府的政治清算隨之而來,香港民主之聲沉寂五年。

2019年初,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5大原則,探索一國兩制下台灣方案。「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不再是口號,確切說明了港台在中共政權下是命運共同體。2019年,台灣人不再隔岸觀戰,太陽花運動「衝組」成員黃燕茹兩度來港,跟香港人一起「衝」,一起迎接無大台的抗爭年代。

2019年全球見證香港的逆權之夏,跟中國共產黨對着幹,中港意識形態如著一條隔鴻河。「你是什麼人?」的身份認同上除了民族和種族以外,還有一層 — 「自由/民主」。

「命運共同體來自我們對中共政權感到不信任」,曾經是台灣太陽花學運「衝組」成員的台灣女生黃燕茹帶著這個想法,在6月底以及8月底兩次來港,以邊記錄邊抗爭的方式反送中運動。

「這一切,台灣許多人都看在眼裡,今夜台灣同樣憤怒。」黃燕茹走過荃葵青大遊行後,走在前線,事後在自己的記錄文章中寫下這一句。她感受過示威者包圍警總的氣勢,又嚐過在催淚霧中逃避防暴警的追捕。不一樣的身分,一樣的憤怒,在這個異鄉人眼中,香港一場逆權之夏有港警紅了眼的暴戾,也有人性光輝的一面。

黃燕茹是太陽花運動的「衝組」,多次來港參與反送中運動。

警暴將運動燒下去

黃燕茹在2014年曾到旺角佔領區觀察,她見證港台的抗爭大不同,一旦燃起人民抗爭的心,不愁沒有力量,「台灣的社運就是擔心被遺忘沒有焦點、沒有話題、沒有輿論性。在香港,讓事情一直燒下去是警察的暴力。」

不論是6月12日金鐘一帶所發射的催淚彈與子彈、7月21日白衣人在元朗站無差別襲擊市民,831太子站警員進入港鐵站打人,警方在整場運動中所使用的武力,在台灣人眼中是自身島嶼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7.21白衣人發了狂入車站、車廂狂打百姐,全球譁然,黃燕茹說:「我不感到意外。」

早在5年前,她已經來港參與雨傘運動,身為台灣社運中堅分子的黃燕茹選擇離開金鐘,轉戰旺角佔領區。「 因為太陽花我一直在前線,所以我會找前線需要幫忙的地方。我去過金鐘,發現是一個樣板,是我不需要錦上添花的地方,旺角卻是一個雪中送炭的地方。」她沒有準備住宿的旅費,就在旺角街頭睡了一週,經歷「旺角黑夜」。

她憶述佔旺的一場晚上發生的衝突,一名警員被相機的閃光燈閃到憤怒,於是衝出來打佔領區的示威者,當時她未反應過來,但黃燕茹感到示威區仍然是「Lady First」。 黃燕茹說,當時的「哨兵」會在旺角地鐵站出口上放著長鐵梯,讓她和其他女示威者爬上去,之後迅速收起長梯,讓女示威者躲開揮動警棍、身型魁梧的警員步步進擊。 黃燕茹記得一名女孩子走避不及,就在她眼前被警員打至骨折,另一面就有一個男生他面前被打爆後腦,瞬間人倒地噴血。「因為閃光燈閃到警察就要去打人,這件事在台灣是不可思議的,但在香港竟然發生了。」

那場抗爭後,黃燕茹對香港「改觀」,深深明白在城市亮麗的背後早已存在很多台灣人無法想像的問題,「那時候有『光復旺角』的情況一直很危急,和現在反送中運動有點像,例如黑社會的問題,港警打人的問題,其實一直都存在。」

包圍警總的氣勢 楊屋道的耐力

事隔黃燕茹6月底首次參與反送中運動,一抵港就前往包圍警總的現場。 她指,香港稱「示威者」與台灣的「抗爭者」有所分別,她看見「示威者」用鐵支敲打物件發出聲響,也有不斷的謾罵聲,充分感受到憤怒的情緒在空氣中蔓延。「這個在台灣是算是激進的,台灣的現場是各式各樣平靜的畫面,在香港是聲勢浩大」。

8月炎夏,她再次請假來港,走到抗爭前線。在荃灣楊屋道帶上頭盔、眼罩與「豬嘴」,黃燕茹第一次嚐到催淚彈的滋味。「當時大家圍著警察,然後隨即就舉黑旗,被罵就要放催淚彈,是玻璃心嗎?」警方施放催淚彈,眾人只好隨即蹲下,但皮膚隨即感到十分刺痛,但一眾示威者繼續滅彈、堅持留守。她感嘆:「對於不舒服和恐懼的耐受度可以拉很長,港人的耐力真的驚人。」

催淚彈後還有橡膠子彈、布袋彈等接腫而來,「我想了一下要前面還是後面走,因為前面是眼睛, 後面是腦蓋,旁邊是太陽穴,哪裡中彈都有時,就想說用爬的好,不會那麼容易中彈」。她認為香港警察在煙霧中發射子彈是「隱藏彈道」,「那不叫驅離民眾,那叫謀殺」。荃灣一役,警察首次亦也採用包抄的方式逮捕示威者,黃燕茹與其他示威者一起逃命,眼看金援就要衝上來,她拼命逃跑,爬過了高強,腿撞上了牆壁,留下一片瘀青。

左為黃燕茹上載至社交網站在抗爭現場的自拍照,右為有網民用了黃燕茹的照片為藍本製作的文宣,代表台灣人在反送中運動中有份。

港式「無大台」民主險中求

整個參與過程, 是退是進,沒有指令,現場討論得出結果後即時執行。黃燕茹在台灣社運界一向擔任組織者,也就是俗稱「大台」的 角色。她說,台灣的大台風氣很明顯,行動中總有一個標誌性的政治人物站在「戰鬥車」上發號司令,「所以對我來說現場沒有舞台、沒有人發號司令,就是沒有大台。」

她認為「無大台」的社會運動模式是國際趨勢,早在太陽花運動時已經隱約有群眾有不願意「被組織」的狀況。直至2015年,台灣的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民眾不滿決定過於草率,認為時任總統馬英九政府未經公開決策、以矮化主權方式遞交加入意向書給亞投行。她代表的組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與其他組織開會商討行動,帶隊去突襲總統府,但現場群眾拒絕跟隨計劃行動。十多個領軍團體在大台上走下來個群眾談,從而得出共識。這次「現場去談、去投票」的模式已經是黃燕茹心中台灣版的「無大台」社會運動。

但她也承認台灣的社會運動是組織主導,在沒有大台中對於有份策劃的組織還是有跡可尋,與香港反送中的社運模式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分別。她分析,一個曾經有領導的大型運動沒有成果後,讓群眾越拒絕所謂的「領導者」,間接導致「無大台」的出現。她又指出,香港的「無大台」需要依賴互相信任及抗爭者的默契,在運動組織的角度來看是「有點危險」,但「香港已經到誰冒出頭誰就會拘捕」的狀況。大家到無路可退之下,「無論你有不滿對方,也只好牽起大家的手」。

香港「一國兩制」明日台灣?

追溯《逃犯條例》修訂風波因一宗港人在台殺人案而起。 台灣陸委會多次拒絕在逃犯條例修訂的情況下移交逃犯,惟港府在陸委會表態與百萬人遊行後繼續將議案直上立法會大會。不少台灣人早在6月前開始留意事態發展。

台灣24小時新聞緊貼報導,把香港的消息帶到各年齡層的台灣人,讓不少人感到十分驚訝「天啊,怎麼會這樣!」。 這樣連環播放有關整個運動情況的報導,黃燕茹形容是非常「特別」。她指,這畫面讓反送中運動對於台灣不是「其他地方的單一事件」,而是一個持續三個月之久的社會運動,也讓台灣人覺得「讓給中國管治看來真的不太好」。

「現在香港要在捍衛一國兩制,一國兩制對於台灣來說可能是一個未來」 。台灣會否終有一天步香港的後塵?黃燕茹指,其實自從銅鑼灣書店事件後,台灣一直害怕被吞併,害怕一國兩制,這次反送中運動又再次將這種恐懼推到另一個境界。

面對內地提供經濟援助的拉攏,和守護台灣民主自由等核心價值的考量,香港的反送中行動,為台灣人提供了一個參考例子。港台命運共同體不再流於空話,面對中共政權,黃燕如深知道如果兩地都需要面對「一個有一定法治水平、穩定生活水平的地方突然間要下降」的心理準備。

初春之時,香港人還是懵懵懂懂, 對於社會制度與不公漠不關心,修訂《逃犯條例》成了港人的政府啟蒙,警暴激起群眾誓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黃燕茹知道,在台港「共同體」氛圍下,仍然有不少台灣民眾認為「反送中」離自己很遠,台灣人要跟著香港喊「光復」之路,還需要時間。接下來,明年大選結果,將反映台灣人的選擇,決定明日的台灣會成為一個怎樣的島嶼。就如黃燕茹所說:「台灣會不會變壞,要看2020的台灣大選」。

在抗紅的年代,香港人、台灣人光復本土,港台「煲底」相見之日何日來?

☆《誌》眾籌正式啟動 (直至1月11日)☆

☆《誌》籌正式開始
◤☞ 眾籌連結 ☞ http://bit.ly/2Qekd76

【☂➡️支持《誌》請 follow #誌 #hk.feature⬅️🌕】
👋誌IG ➣ https://www.instagram.com/hk_feature/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Ytrbpd
👋 Medium ➣ https://medium.com/feature-hk
👋 Telegram➣ https://t.me/HK_feature

--

--

KATHY WONG
feature.hk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曾經在有線新聞擔任兼職港聞記者。 狀態浮浮沉沉,繼續強逼自己寫更多文章,學習更多關於歷史、文化和社會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