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菜需求增 農夫周思中:「希望讓香港泥土越種越靚」
武漢肺炎導致各行各業市況慘淡,唯獨本地農夫忙個不停,生活館的創辦人、農夫周思中落田耕種10年,從來沒有如此忙碌過。
元朗八鄉的田野間,每個農夫樣貌清晰可見,記者決定與他們「除罩相見」,問:「你們平時是否都不用帶口罩?」周思中說:「出城才用,應該一週用不了幾個,可能就是做農夫的好處。」除了需求不大,另外也有充足供應。生活館另一個農夫麗麗有方法買到口罩,一家都有口罩用,咧嘴一笑。
記者「不識農務」,選擇早上9點到,撞正農夫收割的繁忙時間。番茄、羽衣甘藍、甜菜、紅菜頭,各款農作物送上磅入袋,之後再送上客貨車,運到訂購本地菜的顧客手中。直到下午一時半,他才有時間食口煙。「你看,不是因為我們兇,而是我們真的沒有時間理你們。」周思中說,生意頓時變好或許因為人的「恐懼」。「其實街市都有菜賣,只是大家擔心菜從哪兒來」。
因為菜園村反高鐵運動,周思中開始務農生活,誓要傳承菜園村的生活方式。見證越來越多人關心本地農業議題,同時揶揄自己做得「失敗」,一直做不起。那麼這次疫情或許帶來轉機?他說,疫情可以是一個契機,也可以是曇花一現的熱潮:「因為疫情好多人買本地菜,但又有幾多人會回頭買?」
作為本地農夫,他最關心不是生意額,而是港人是否明白食本地菜的好處及人與土地連結的意義。「農場不是貿易公司,希望食本地菜的人會知道自己有份令新界的泥土繼續適合種植,讓香港泥土越種越靚。」買菜之外,周思中也有繼續辦電影節和小孩子的耕種班,爲讓更多人明白土地持續的重要性。
無論社會環境是好是壞,他對農業前景不悲觀也不樂觀,只是相信香港本「土」一直都在。他一邊說,一邊用手翻動身旁農地的泥土:「我真係好鍾意喺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