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y
Feely
Published in
Jul 18, 2023

S&P500槓桿波動性與策略進出 (二)

本篇繼續探討上篇TQQQ+ TMF的延伸

如果可以降低波動,在採用技術分析是否能夠有效避開回檔

內文討論取自以下,有興趣可以google找原文

“Leverage for the Long Run,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Managing Risk and Magnifying Returns in Stocks(Michael,2020)”

以下正文

經研究結果顯示,在低波動性的環境中,正向回報>反向回報可以帶來較高報酬,使用槓桿也可以帶來高回報,可以使用平均移動線的方式可以有效檢測當前環境的狀態。美國股市整體處於移動平均線上方時,符合這種狀況,波動較低,且具高回報,使用槓桿可以獲得高報酬。相反的,當今天股價處於平均線之下,應該將資金轉移到國債上。

波動性考慮:

雖然在高槓桿的使用(3X)會帶來驚人下跌,如在1928~1932 跌幅高達99.9%,但如果以長遠來看,3X的S&P500卻可以帶來比原型1倍的槓桿多681倍的報酬(區間為1928~2020)。

對於長期槓桿而言,真正引發問題的是波動性,為了要保持槓桿的倍數,經過每日重新槓桿,並結合高波動性會產生複利效應問題,也就是很多論文中會提到的“恆定槓桿陷阱(constant leverage trap).”,舉例來說,在2011年8月份的六個交易日出現不尋常的高波動,導致不同的槓桿最後的淨值差異如下。

同時期的S&P上漲約為0.51%,但是在高波動的關係損耗下,3X S&P500則呈現-2.02%的報酬。關於波動的關係很好解釋,當下跌10%需要上漲11%

_____

1*(1–10%) =1x 0.9 = 0.9 需要漲 (1/0.9)-1 = 11%,需要上漲11%

1*(1–3*10%)= 1*0.7=0.7 需要漲 (1/0.7) -1 = 42.8% 大約需要42.8%

_____

根據每星期的波動率分析可以參考以下的圖表,在波動率40%以下,綠點&紅點基本上都維持在線上,但超過40%就開始偏移,因此最佳的波動甜蜜點為40%以下(低波動)。波動率對槓桿有害,但關係並非是線性的,維持在40%就不會有大的侵蝕。

在市場長期上漲(假定為10%)進行模擬,分別在波動率0%、10%、40%、70%和100%可以得到以下圖表。也是類似的結果,在40%以下並無大的偏移,但在70%、100%大量侵蝕獲利。

過去大家認為可以使用平均移動線(Moving Average)來避開下跌,但這個論點並不完全正確,如下圖可以指出,使用簡單的200日移動平均策略會表現不如買入並持有的方法。

平均移動線主要的功用是降低風險,避開快速下跌,在面臨下跌時採取積極賣出或是對沖的策略。所以儘管平均移動線在上升趨勢中可能無法實現顯著的超額回報,但它在降低風險和提供下行保護,達到風險管理和長期投資目標。

另外經使用蒙地卡羅模擬後指出,當股票交易低於其移動平均線時,其波動會比在平均移動線之上時高出許多,這也間接指出可能原因在於,交易者在經濟疲弱期下跌時,容易因為不確定性而過度反應增加波動。

極端的下跌日符合投資者的恐懼和過度反應造成大波動(在平均線以下),而所以當股票在平均線之上時,代表股票正在經歷(相對)低波動以及連續(相對)長期正回報中。而以上這兩件事都有助於槓桿的操作,在高於平均線時,仔用槓桿策略,在低於平均線時,用債券管理風險。下圖為在未槓桿的狀況下差異,關鍵不在於絕對回報,而是風險調整的表現。

回到原本buy and hold 的策略,在沒有採用平均移動線的策略進出時,經歷1928~2020年回測,整體的報酬在1、X1.25、2X、3X時報酬如下,雖然3X在經歷-99.9%的drawdown在過去仍然可以得到16.3%的年畫報酬,但大部分的投資人是沒有辦法經得起-50%的績效的。

(Buy and hold 1、X1.25、2X、3X)
(1928~2020 buy and hold 累積報酬)

如果將此策略聚焦在200MA(交易成本最低),假設槓桿費用為每年1%,回測結果如下。

(使用200MA 策略進出1、X1.25、2X、3X)

如果用熊市的區間,在使用使用200MA 進行1、X1.25、2X、3X的200M平均移動線策略交易來看,Max Drawdown比同時期的原型ETF還要低。

(熊市下跌表現 使用200MA 1、X1.25、2X、3X)

以下這張圖可以觀察在大跌後回到指數高點的時間,具近期的例子來看。原型S&P500 buy and hold,在科技泡沫要到2006年才會回到前高,但是在策略200MA操作下,原型跟1.25X 在2003年就回到前高,2X & 3X也在2004年一月就回到前高。

— — — — — —

結論:

從1928年到現在將近100年的歷史中總共經歷的13次左右的大衰退,但長期股市報酬仍維持在9%,也已經證明,就算經歷大跌,buy and hold 的策略是有效的,除此之外,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在市場上實現持續超越的表現是不可能的,而隨機漫步理論主張,使用技術指標無用。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告訴我們,實現更高回報的唯一途徑是承擔更多風險。

  1. 這篇論文顯示,使用移動平均線200MA來time the market ,可以實現相似或更高的回報並降低風險,如果加上槓桿的應用,可以長期的持續超越市場報酬。
  2. 大部分的投資人是沒有辦法長期忍受超過-50%的虧損的,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下檔風險很重要。

— — — — — — — —

討論:

  1. 這邊文章只有討論S&P 500,是否可以應用的TQQQ、SOXL等策略型ETF上?
  2. 還沒有討論最適合的槓桿倍率,如果3倍就可以超額報酬,那一陸槓上去5、7、10倍呢?
  3. 未來是未知的,現在的投資方式能套用在未來表現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