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Founder 的第一堂課 — Data & Marketing
從 DT42 到 Numbers,從一個完全技術背景的 Data Scientist & Software Engineer 跳到商業的世界成為 Start-up Founder,要學習的課題太多,但三年來如果讓我挑一個最重要的 101 課題,我毫不猶豫會選擇 — Marketing。
技術 Founder 最大的問題沒有別的,就是說話沒有人懂而已。做一個物理學家說話沒有人懂很正常,做一個軟體工程師說話沒有人懂你可以罵別人白癡,但是身為技術 Founder 說話沒有人懂代表的是你的公司將無法獲取資源。
影響力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行為,通常人在買東西的時候不會買看起來最差的也不會買最好的,會選擇折衷,資源分配也是一樣的,審閱你與你公司的人不會把資源分給最容易懂的 — 感覺好像到處都有很 cheap,但也不會分給聽起來好厲害但實在聽不懂的,他們也會選擇折衷。所以也許你常常覺得 VC 投資很荒謬,因為技術沒有折衷,它需要真實的投入與醞釀,一旦投入了,就會脫離大多數人的同溫層。折衷區塊當然也有真材實料的,但更多的是騙子或以為自己做得出來也說服了 VC 但其實不行的人們。
技術 Founder 必須深入最前緣的科技趨勢、但又同時必須說話讓人懂,關於這個課題我最喜歡的一個比喻是:如果你去美國中部會跟他們說中文嗎?不會,你一定會想辦法用他們理解的語言來說,因為你的目的是讓人們懂,不是空留憤怒為何他們不肯學中文。語言只是工具,而 Marketing 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商業世界的語言。
不過,Marketing 是門專業,不是門外漢隨便摸兩下就能精通,所以先快速收斂到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未來的趨勢,但我遇到的投資人甚至我的團隊都不懂怎麼辦?這時候 Marketing 工具就可以幫上忙了,透過這些工具收集資料,Let data talk,可以省下大把的唇舌把時間花在真正有意義的地方。
以下簡單介紹兩項我個人嘗試過的方法,畢竟我學習做 Founder 也才三年,相較我念物理念了十五年來說是個滿短的時間,所以或許有不足、或許有更好的,也歡迎跟我分享。
從搜尋趨勢收集資料
Google Trends 是行銷人入門必備,沒事就會看一下的東西。如果我們把網路世界當成一個很大的生命體,Google Trends 就是探索這個生命心靈的敲門磚。舉例來說,如果投資人認為韓國瑜女兒根本沒有人在乎,最近大家在討論的都是美中貿易戰,這時候你可以給他看這個
瞬間他就會理解為什麼你想針對韓國瑜女兒這個話題推出週邊商品。但通常沒這麼容易,因為往往對話是倒過來的,投資人認為美中貿易戰根本沒有市場,必須要做韓國瑜女兒週邊商品才會賺錢,這時候你就要改成這張圖
然後告訴投資人: 過去三十天的搜尋熱度已經成長 200%,或許民眾對於貿易戰不在乎,但他們很在乎是否會影響到台灣,也想了解更多關於貿易戰的消息。所以你要推出的商品正好會打中這個需求,配合上懶人包行銷與廣告,會成為一個好的潛力股。
當然,Google Trends 只是入門而已,根據不同的市場還有不同的免費或付費服務,例如 MOZ Keyword Explorer 也是容易上手的好工具。同時也可能要結合地理環境資料來比對 Google Correlate ,來掌握季節性或者區域性的市場需求。
順便推薦一個我自己安裝的 Chrome extension — Keywords Everywhere,雖然有很多網頁工具,但能透過 extension 隨時了解自己搜尋的關鍵字是否根本沒人在乎、或者是否其實最近很熱門,除了能帶來一些商品靈感,也可以隨時反省自己是否在做一個沒人在乎的東西…。舉例來說,下圖是 edge ai 的相關搜尋,嗯…所以 DT42 近半年來非常積極調整對外溝通的語言。
利用數位廣告測試
搜尋引擎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強化了網路同溫層效應是眾所皆知的事,對於Start-up Founder 來說,這樣的效應可能會帶來兩個困擾:
A. 你聽不見反對的聲音,誤判情勢導致資源分配錯誤
B. 你的投資人或團隊跟你分屬不同的同溫層,『我朋友都說這個不會有人要』可能會成為你天天要辯論的話題
跟社群媒體的演算法當好朋友、有意識地保留不同族群的留言是相當重要的事,可以稍微避免困擾 A 發生,但很可惜你的團隊跟投資人並不會相信你 Facebook Wall 上的資訊,這時候利用廣告做一些測試就會很有幫助。
舉例來說,DT42 的 Edge AI 技術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 feature 以及與競品 Cloud AI 的區分就是保護隱私,但是過去三年我最常收到的第一名評論就是『沒有人在乎隱私』,從朋友到投資人到團隊,每一個人都這麼跟我說。於是我們就調整了溝通策略,強調 Edge AI 易導入以及整體成本較低的優點。
不過,究竟有沒有人在乎隱私?一直到嘗試投放了問卷廣告後,這個問題才變得清晰。我們做了一份問卷,詢問使用者是否會因為隱私問題而拒絕購買家用攝影機,歐洲地區的填單率高達五成,台灣與美國大約只有 15% 左右,且從問卷回覆可以看出,歐洲地區的使用者對隱私的重視度很高,如果一個家用攝影機是把影像傳送到雲端做 AI 計算,他們可能會因此拒買。反之,台灣與美國的用戶比較在乎 AI 的聰明程度,保護隱私只是 Better to have。
這個結果不僅對於產品的市場定位很重要,也會增加團隊的合作,讓團隊裡來自不同同溫層的成員,都能對產品有更好的認同。
但測試不一定要透過社群媒體來投放廣告,如果產品還很早期只是一個概念,我的經驗是 SEO 可能更適合。這時候技術 Founder 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因為我們可以大量且快速產出不同的網頁,Google SEO 的教學材料都是免費的,技術 Founder 也比行銷人更容易了解 HTML tag 要怎麼調整才能真正測試出產品的主力 feature 以及市場。
舉個實例,DT42 的 bd 曾經用 WordPress 做了一個漂亮的產品網頁,但是最重要的 <title> </title> 裡面並沒有有意義的資訊,這是 Google Search 重要的 index 來源,缺少了它很可能導致測試結果不準確,也可能導致 WordPress 的 SEO plugin 無法正常運作。BD 或是 Marketing 他們的專長是溝通以及產出好的 content,而技術 Founder 可以協助他們讓這些溝通以及 content 更有效率運作。
文末小感
從成立 DT42 的第一天起,我就很常聽到別人這麼說
技術 Founder 的優勢就是真的很 solid,但問題就是不知道怎麼設計商品,也不知道怎麼跟市場溝通
我深刻體認這個問題存在,因此一路走來每天晚上工作完後都瘋狂閱讀,但有很長一段時間走錯了路,以為『溝通』指的是面對面的溝通,我看了很多 B2B 業務分享、看了很多談判書籍、影響力也看了兩遍,溝通確實進步了,但是問題卻沒有獲得解決。於是我開始疑惑,如果過去三十年我都不太擅長面對面的溝通,現在從零開始,我真的能成為 top 1% 的溝通好手幫助公司推進嗎?
在這段時間我也尋求了很多外部幫助,但始終沒有挖掘到真正幫我解決問題的 solution,因為優秀的業務不是 Founder,我能遇到的 Founder 或者是也跟我一樣還在成長跟探索、或者就是成功了忙到沒空說太多。
一直到我開始接觸 Marketing,才發現自己走了歪路。Marketing 的根本就是資料,而我最擅長的就是資料分析以及使用軟體取得資料,其他都只是工具而已。面對面的溝通並不是不重要,但從零開始學習我拼不過市場裡真正業務出身的 Founder,但是!如果我的溝通可以建立在資料上,事情就變得簡單一點,少去辯論、多了事實,回到我真正擅長的能力,在此之上建構真正適合我的路。
寫這篇長文的原意算是拋磚引玉吧,技術 Founder 成立技術公司也算是一個 niche 市場,有很多事情如果能更早知道,就不用走這麼多冤枉路,Start-up 最最重要的就是時間以及有限的資源。希望剛好讀到這裡、剛好想創業、剛好是技術出身的 Founder 都能踩在我的經驗上做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