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轉職:新創工程師如何轉職Product Manager?

Finn Yeh
Finn Tech Life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Feb 1, 2019
CREDIT: https://www.careerchange.net.au/

自從上一篇文談到 2018 年我做的改變,也就是我從 2018/01 起慢慢轉去當 PM,該文中只有片段提及我的恭維之詞。這篇會闡述更多我的心境轉換與使用的方法。

不只是由工程師轉 PM,各行各業轉去另一個職位與地點,都可以使用我們的好朋友 5W2H 輔助思考。其中我將以以下 3 個問題作為主軸:

  1. 為什麼想要轉?(WHY)
  2. 轉職將會改變什麼?(WHAT)
  3. 需要如何準備轉職?(HOW)

本文只提供新創工程師轉換 PM 的經驗分享,且會著墨於內轉。至於如何換去其他公司的 PM,只會以一般性的敘述盡興呈現。但我相信如果能夠進行內轉,外部轉 PM 應該不會是太大的問題(甚至 package 更優)。

另外,本文的 PM 泛指專案或產品經理。至於PM 是產品經理還是專案經理、轉的是 junior 還是 senior、負責的職責是什麼,這些問題不在本文的範疇內。

開始吧!

一、為什麼要轉?

事出必有因,會促成我們想要轉換跑道,一定有各種複雜的原因,可能是這間公司出了問題、改了策略,可能是你負責同一份職責過久,也可能是你本來久不適合、或是需要更適合現在的自己的 position。

CREDIT: https://blog.careerhub.mu/jobseekers/jobseeking-tips/is-it-time-for-me-to-change-my-career/

想轉換跑道的心理過程

以下為我簡化了的幾個過程:

  1. 複雜的負面情緒日積月累
  2. 內推、外拉的綜合力道
  3. 發現新道路
  4. 付諸行動

1. 複雜的負面情緒日積月累

讓你不舒服的原因千百種,請一一把他們列出來、分類。有時候並非你應該轉職,只是沒吃飽、睡不好、壓力太大、濕度不良、空間品質不佳等等。

是什麼主導我們轉職的主要情緒?通常是挫折感對未來的不安,往更根源看其實都是「恐懼」。有些人面對恐懼時選擇擺爛,有些人怒而起身解決。

我們必須儘早從複雜的情緒中進行抽絲剝繭,分離出「跟轉職有關」的情緒,切勿將所有問題都錯誤地指向現在的職位。

可以試著問自己:

  1. 這份工作我是不是厭倦了?
  2. 其間的考績我是超過預期表現、表現不佳、或是普通?
  3. 我是否有比較有興趣的職位?

問自己幾個類似的問題後,相信不難發現是否已有「想轉職」的種子在自己心中。如果你的負面情緒是跟職涯無關的,請針對其根源解決,勿錯將轉職作為解決方案之一。

接著你需要了解:這些莫名其妙的「跟轉職有關的」情緒一定都是複雜的。可能跟市場趨勢有關,例如你的公司附著的產業正在萎縮;可能跟我們自己的個人特質有關,例如你天生善於溝通且喜歡多元化發展;甚至是目前待的公司的前景或人員組成亦有關,例如認識的同事們一直走。

慢慢寫下來、整理、分類。

2. 內推、外拉的綜合力道

以上的情緒累積久了就會加深心理的重量,等待最後幾根稻草逼迫我們做決策。

有時候是自己的心靈感到極度不舒服,有時是家人與朋友的勸退,有時則是其他公司或獵人頭的招手。

總之在某一道特別的力量或場景出現後(例如某天去了朋友的 social 酒會),你應該會有一個「噢!原來我該轉」的感覺,推著你下定決心該好好規劃。

轉職心境的「發現新道路」、「付諸行動」將於其他章節敘述。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 2018 年初時對自己的職涯感到疑惑,這種突如其來的改變是有原因的,一股是外力(挖角、朋友相勸),一股是內力(重新思考)。但比較有力且有用的,通常是自己冷靜下來後重新思考。如果被純粹獵人頭給影響了,卻沒有好好質問自己內心的話,就太不值得了。

在這個步驟我重新審視自己以下這些:

  • 個人特質
  • 能力
  • 所在公司前景
  • 產業未來
  • 就業環境

幾年前做了一份 MBTI 測試,結果不意外地告訴我自己是個偏外向、擁有多元興趣的人。我喜歡和不同領域的人交流與合作。比起當一位專業的工程師,我更傾向觸碰多元的領域、工具並整合起來為產出加值。「個人特質」我認為是最重要、且最需要傾聽自己的聲音的一項,自我感受力較弱的人可以請身邊親密的親也給予意見。

能力的話,雖然 programming 工作令人開心,但我沒有自信衝到世界頂尖、或花大量時間深埋研究;對於產品規劃、團隊整合、邏輯性整合、組織架構力,雖然目前可能遜於許多前輩們,但有一股莫名的自信相信不久即可趕上他們。

公司前景以及產業未來也很重要,當時我待的 LnB 是台灣第一家、最大、成長最快的 P2P 平台。P2P 產業已在世界其他國家行之有年,甚至有幾家公司上市 IPO,商業模式不是太大問題。CEO/CTO 兩位共同創辦人也都是業界有經驗的老手,成功機率不低。(區域性市場或公司內部的問題暫且不談)

就業環境的話我倒是不擔心,幾年內台灣工程師一定還是屬於搶手的職業,反倒是 PM 是否會是個熱門的職業到是個問題。關於 PM 的未來,許多國外科技相關報導都在鼓吹 PM 是明日之星,但這種言論不足以成為決定我未來職業的主要原因。

二、轉職將會改變什麼?

CREDIT: Getty Images

既然發覺了自己有想轉職的念頭,接著需要想像未來。

不管你原本的職位是什麼,既然我們要轉 PM,就得知道 PM 該是什麼樣子!更精確地說,我們想要的公司的 PM 職位需要什麼條件、背負什麼責任。

參考朋友及網路上案例,通常想從工程師轉 PM 的人,大多是個性較為外向,或是對於技術以及管理皆有興趣者。

我們也必須知道,一旦轉去 PM,可能回來做 RD 的機率會降低不少(若技術強就不用怕)。即便轉的回來,如此反覆來回跳,也只會讓人覺得你是不是腦袋沒想清楚。

內轉或換公司

打算轉職後,你有兩種選項

  1. 申請內轉
  2. 跳到其他公司

內轉有幾個好處:熟悉該公司、熟悉產品技術面;跳槽的話我認為比較難,因為這時很難會有獵人頭找你(他們比較想要工程師的你 XD),且你幾乎沒有 PM 的經驗,很難說服其他公司給你 PM offer。除非你在現在的公司有管理相關的經驗。

想像不只是自己的未來

在上一個過程釐清並審視我自己想轉職的意願後,下一步我開始想像「若我成為 PM 後,未來會是怎樣」。其中這個未來不只是我自己,也包含了其他與我相關的週遭人。

試著想像自己已經成為 PM,並詢問自己這些問題:

  • 原本的 RD 責任由誰接?
  • 有資深 PM 帶你嗎?
  • 作息與圈子將如何改變?
  • 整間公司的新的個部門交流模式會是如何?
  • 這些改變你能不能承受?利益關係人、原團隊能不能承受?

若你和我一樣都是在新創,這些問題一定要想,因為新創資源少,每一個小改變都將是公司的大改變。多替人著想也是 PM 基本內功。

以我為例,由於我是春節時努力想、約朋友吃飯,年後一開工就跟老闆提內轉,可想而知原本的開發人力一定是短缺的。好在我有想過這些「未來」,因此我承諾會花更多時間在不同的兩份責任上,部分時間開發、部分時間針對 PM 職責快速犯錯與學習。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真的蠻吃力的。

三、需要如何準備轉職?

這一步是唯一實作的過程,但有了上一個過程對於「轉職後將會改變什麼」的想像,相信不難啟動未來的規劃。

CREDIT: https://www.tvo.org/article/current-affairs/-books-coverage-may-not-be-viral-but-its-vital

所以承上,再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 你公司的 PM 是怎樣的職位?
  • 該職位需要怎樣的能力?需承擔什麼職責?
  • 是否能透過閱讀、諮詢等習得這些能力?

有了方法,就趕快衝。

以我自己為例,由於 LnB 的 PM 是 Product/Marketing,所以 Product 與 Marketing 的部分都需要顧到,因此我分別找這兩個領域的相關資訊進行閱讀與學習,並在實踐中定期與前輩請教,也不浪費廣告代理商及 Facebook/Google 的免費諮詢服務。

轉職準備難易度因人而異。對於技巧與能力我蠻有信心的,例如撰寫 SPEC、Flow、Storyboard、操廣告、網站分析等等,網路上都有許多資源,看一看並實作時累積實戰經驗,都能有些樣子。

我認為最難的兩點

比起這些能力,初期我碰過最令我心煩的莫過於角度高度這兩大魔王。這兩點很難事先準備,即便轉過去了,適應也要花些時間。

角度
角度
的意思是「以 Product 或 Marketing 的角度而非 RD 角度」來規劃與施行。例如做張派,產品行銷好比在畫一張大餅,把餅畫的有翅膀、還會呱呱叫,販售卻只限定 VIP 會員;產品經理則站在使用者角度,指出派長翅膀不是 user 痛點;RD 則要給予實務上可行的意見,一個個砍掉不合理需求。

RD 做久了,我習慣給予天馬行空的想法一擊重拳,但殊不知當自己是 PM 時不能太早做這件事,這反倒將我打出去的重拳原封不動地還回來。

高度(產品視野)
高度是指規劃上比起以往需要拉高層次,替更多面向、並站在公司的角度做決策建議及施行。待在新創的朋友,相信應該都比一般公司更能站在高一點的地方思考,只是換到了 PM 職位,將會需要更常站在更全面的高點規劃。

PM 還有許多軟技能得慢慢培養,其中我認為最受用的是「把話說清楚」。不只是在文件上,實體上的面談、電話中的訪談都是。降低模糊不清(ambiguity) 我想是 PM 的必備能力之一,也是我們能貢獻給團隊產品開發的價值。

老闆,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credit: https://chrislema.com/can-business-deal-anywhere/

所以何時該提?

舉幾個例子,我身邊跟我類似經歷的人計畫了很久要轉,但一直沒有付諸行動,明明想轉的情緒非常強烈,卻能夠忍了 1~2 年;我的話則是一旦開始規劃,就停不下來了。

這種感覺以譬喻來說的話,就像從舊蛹鑽出的蝴蝶一樣,此時此刻的我已經是嶄新的自己,很難再久久屈就於原本的棲息地。

平時就展現你的 PM 魂

如果你在平時就已經對 PM 展現極高的興趣,並在專案中曾經 take 與 PM 有關的任務,讓老闆發現你的 PM 天賦,那麼轉職機會應該不低。

反之,若平常專案參與沒有與之相關,也沒在轉之前和老闆稍微提過,突然提的話機率會低一些。

我在加入 LnB 時喜歡參與各種專案(e.g. UX Project, Ads Project),自認為我的個性與專案參與度都是加分之處。很幸運地,在 2018/2 月提出內轉時,老闆給了我一段時間嘗試,不僅公司可以試用,我也可以從中再次確定是否適合。

英雄難過老闆關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願以償成功轉 PM,如前文所述,影響你能否轉成功的原因很多,即便你已經 ready,老闆不點頭,一切都是一場空。因此考慮轉職的朋友,請注意建立一定的心理建設!

結語

轉換跑道一定很累,但如果你現在是在不對的位子(尤其該職位與個人特質迥異),未來有一天一定會後悔。但有時候只是我們太菜,覺得好像不適合自己。兩者之間的有點難抓,也通常是 junior 的人會遇到的問題。

所以老一輩的才會說「至少待滿 1 年」,更老一輩的則會說「至少待 3 年」。但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先當工程師,且是願意跳入新創火坑的人,相信能待滿一年的定性應該是比較強!(但也別為了待而待)

不管你想轉的原因是什麼,希望這篇文章包含的我的思考過程,能幫助你在新創工程師想轉 PM,或是其他職業想轉 PM 時的借鏡。

祝你能有理想的職涯!新年快樂!

Refer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