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與生活——保險(Insurance)

Finn Yeh
Finn Tech Life
Published in
7 min readApr 29, 2018

以保險為首討論金融與生活是我一直想做的事,這是一篇「不提保單」的「保險」文。

説到保險,我最喜歡的例子是帶傘出門。沒下雨,你頂多就包包裡多一把傘,空間少一些;若下雨呢?你有傘撐,不至於淋成落湯雞。因此在日常我們會說:保險起見,我帶把傘。

「保險是什麼?」我們第一個想到的畫面,不外乎是各種意外的發生、路上攔截我們去路的推銷員、咖啡廳鄰座和婆婆媽媽們簽約的人、或者是看病時一定要攜帶的那張 IC 卡。

比起討論「保險」這個產品,我更傾向討論「保險」的概念:我們是怎麼無形中善用「保險」,讓生活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不可避免的風險 Inevitable Risk

要討論保險,我們勢必得提到風險,這也是金融這門領域嘗試在馴服的頑童。我們甚至可以說:

金融是一門處理風險的學科

處理、管理風險的「道具」有很多,其中本章要討論的「保險」就是一個有力的工具。

風險是什麼 What is Risk

What is Risk, https://cheekymunkey.co.uk/what-is-an-it-security-risk-assessment-strategy/

風險的定義很多,我習慣將它這樣定義:

風險是目標結果和實際結果的差距

舉個例子,你和朋友擲硬幣打賭,正面你贏、反面他贏,輸的要給贏的人 100 元,擲了 50 次,結果如下:

  • 10 次正面、40 次反面
  • 你的預期結果:(100-100) x 50 = 0 元
  • 你的實際結果:(10–40) x 50 =-1500 元
  • 風險為 -1500 元

即便這場賭博的期望值是 0,但實際結果還是會隨機分佈,甚至有 50 次正面、或 50 次反面的結果,我們稱這為隨機性(randomness)

生活處處是風險,走路可能踩到某人愛犬排泄物,下雨撐傘可能被公車潑水淋到,而風險來自於隨機性,我們雖然難算得出機率,卻難逃得他們的組合來襲。

退一步說,即便我們得到了機率是多少、量化了風險,立身於宇宙弱小的我們,又能如何逃脫風險的詛咒呢?

保險 Insurance

人類當然不是省油的燈,奮力抵抗命運的不仁慈對人類是家常便飯,而能讓個體風險被適當管理的就是保險。

insurance, https://goo.gl/VV5H3T

歷史的軌跡 History of Insurance

最早於公元前 2000 年,巴比倫船商便以保險金的方式繳給出資者,若該商船發生意外(e.g. 被偷或沉了),則這筆債務將一筆勾銷。

中國朝代也早已有保險的概念,皇帝答應驍勇善戰的士兵若死了將照顧妻兒;歐洲 16 世紀出海貿易,若誰的貨物不幸因天災而損失,整船的參與者要負擔部份補償;父母養育子女,以避免老年無力自養。

保險的核心概念 Core Concept of Insurance

保險可以定義為:

透過繳納一定的費用,將個體潛在損失的風險向實體集合的平均轉嫁。

相對於可能的最大損失風險,我們能透過少許的費用,將風險轉嫁到全體參與者身上。換句話說,雖然風險依然存在,但透過保險我們管理了原本桀敖不馴的風險巨獸!

全民保險也是利用這個概念,強迫全民定期繳納少許健保費,恩惠那些有需要的人(雖然他也常被詬病)。

理解了保險的優勢,回過頭來看那群保險經理人,或許就不那麼令人討厭,反而還有些正義。

政府各種保險 Government Insurances

軍公教 18%、勞保、健保、農保都是例子,台灣政府從以前就不擅長提撥金的處理,執政漲甚至誇下海口大增保險受益人、不排除鑽漏洞的人,以至於我們的各個X保面臨破產的窘境。

道德危險 Moral Hazard

假如我們下週要出遊,事前保出遊險,讓風險移駕到保險公司那,則我們將比保險前更有機會去做出風險大的活動,至少也會變的不那麼戰戰兢兢。這並不是真正的道德敗壞,只是在不同情況下(風險已大幅移轉),人針對自身的最大利益去增進並獲益,自然產生的傾向。

在《What Money Can’t Buy》 一書中,Michael Sandel 也曾提出他的擔憂。書中提到在美國,獨居老人能將自己的壽險金交予承作保險的公司(當然也可以給原保險公司),換來的是一筆可觀的金額,讓老人能好好過上日子。換句話說,獨居老人先將他們死後的保險理賠移至生前花。

這些保險公司會根據老人可能的剩餘壽命提供相對應的「壽金」,可能是每年一筆、或一次一筆。若某位老人被認定 7 年內會離世,但實際上已經過了 10 年還老當益壯,該保險公司是否會根據自身最大利益而做些不利於老人的事?這些都是道德危險的範疇。

保險應用在人生 Insurance on Life

替人生保險 Insurance for Life

「把我們自己當作是一間保險公司」這個是由 《金融的智慧》 作者 Mihir Desai 提出的問題。

Mihir Desai, http://www.mihirdesai.org/

我們不能 100% 信心水準確定某件事一定會照我們的預期成立,不管是職涯選擇,或是台灣軍公教們幾十年前被承諾的 18%。事情總是可能朝著我們預料外的方向前進,未考量過的人則會栽了跟頭。

人生不能重來,就像出外郊遊沒帶傘結果下雨,只能準備洗自然澡,這些都是無法靠「分散風險」消弭掉的風險,因為只有一個我。為了讓重要、或不可重來的事件風險能被管理,我們必須把這些可能性納入考量,試著尋求移轉風險或同等效用的幫助。

保險公司另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在「定價」,也就是決定保險金是多少。人生只有一次,一個時間點當下也只能做一個決定,我們要如何做出正確的定價?換個方式問,我們能以什麼作為定價依據?

「經驗」是我們的判斷依據,不論是自身或是他方的

這裡的經驗並非只包含人體驗過的經歷,也包括了祖訓、典藏經文、機構的數據結果等。

結語 Conclusion

從保險學到的經驗 Lessons From Insurance

除了保險自身的概念外,我們也能從其衍生的概念延伸去學習。就結論來看,保險教會了我們三樣事:

  1. 隨機性是世界的常態,我們必須接納它
  2. 重要的事值得我們花費一點成本來轉嫁風險
  3. 我們必須取得盡可能多的經驗(自身或他人的)來增進判斷依據,從而做出最佳的決定

透過這樣的新視角去觀看世界,也許你會發現世界不那麼美好,處處都可能是風險,但無疑地我們得接受,並針對人生重要的活動、事件主動挑起管理風險的大樑。學習從來沒接觸過的知識,參與不同領域的交流,虛心向擁有經驗的人請教,以計算人生各個決定。即便這次的決定結果不盡人意,也會成為下次的養分。

下次如果有機會遇到保險推銷員,不妨和他們認真討論保險的含義以及適用的範圍,為的不只是得到一份客製化的保單,以管理自身的風險,也是取得不同領域經驗的好時機!

下一個主題,我將要討論的是「選擇與分散」!

如果你對金融、科技或生活主題有興趣,可以將我加入追蹤
若文章讓你學到新知,請不吝給我 1~50 不等的claps👏
這可以讓我知道你們較關注哪類文章~

如果你對保險「產品」相關有興趣,以下影片(或書)也許適合你。

Refer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