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不當工程師了」回顧

Finn Yeh
Finn Tech Life
Published in
7 min readJan 8, 2019

2018 已結束幾天,現在寫這篇回顧文,應該不算太晚吧!趁著明天就要去日本京阪自由行前,把這篇回顧/展望文記錄下來。

由於整篇很大的篇幅在說「不當工程師」了,於是把他當標題啦!

這篇將會針對以下三個主題做回顧與展望:

  1. 職涯
  2. 寫作
  3. 其他

2018 對我的職涯是一個巨大的轉變,甚至接下來的 2019 初也是;部落格寫作的話也是 2018 產出最多,都是東寫西寫一些,相信有很多可以好好檢討一下。

2018職涯回顧

先出道流水帳式的紀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或是跳到下面看結論。

1
月:規劃並寫完帳務系統,協助各種新年的活動;自學 ROR,寫個 SPA 基本範例網站作為成果驗收。

2
月:我對自己的職涯定位感到茫然,考慮是否換公司、換職位。在過年時和許多位朋友聊,審視自己偏外向的個性及發展後,決定自請內轉,從 R&D 到 Product/Marketing 部門

3
月:花超過一半時間在 PM、超過一半的時間繼續 programming,畢竟內轉不是說轉就轉,要用行動與結果來證明自己適合(加起來超過整份時間呢)。剛開始做些產品和行銷的事,很不習慣但還是得咬牙撐過。

4
月:接手公司所有線上廣告操作業務,籌辦外部活動,協助製作與銀行記者會的影片內容。這時也開始經營粉絲專頁,到處學人家的經營方式,包括怎麼發貼文、創意能不能複製;也不停請教行銷的業界同輩,其中最感謝的就是前輩 Victor Tsai!

5
月:除了協辦渣打聯合記者會外,花了超多時間打電話給客戶,一通通談近一步的合作以及了解使用近況。從原本不太喜歡打電話,到發現打電話其實比文字訊息更有用,且講話方式也變慢、穩,內容更精煉、收斂

6
月:開始執行與學習網站分析,從囫圇吞棗學習,一直到自設分析架構、維度與指標,並匯入各種資料、自動化產報表。同時也開始一項保密專案,也因此有機會遇到金界長官。

7
月:每週、每月根據報表做微調,並針對可能微弱的指標思考原因與執行改善。挖國外的相關研究報告,來 tune 自家網站的易用性與轉換率,意外發現可以用的資源好多。

8
月:研究 SEO,發現自家有很多該做但沒做的,於是自己動手改 code,經過幾週的 try&error 把產業關鍵字 tune 到第一名;嘗試規劃一些聳動但回饋和以往差不多的活動,發現一兩個活動成效還不錯。

9
月:籌劃公司新貸款產品,和各部門討論討論再討論,確定利關係人們的權益與需求,把 PRD 跟大家 align 後,寫成 spec 讓工程師去完成。同時開始一個秘密專案、處理另一個秘密專案…。開始自操 Google Ads

10
月:多一位同事了,感動!
把自己一些 loading 分給他,一起辦季節性線上活動。

11
月:出演 Facebook live 活動、上 demo 活動做英文 pitch。同時幾間公司來找,我這時才開始思考未來職涯,現在是否該做個轉換跑道。

12
月:決定轉換跑道,離開 P2P、離開 Fintech 產業

總之,2018 我做了兩件事:

1. 從 R&D 轉到 Product/Marketing 部門

2. 離開 Fintech 產業

為何 2018 不當工程師了?

出社會當了近 3 年的正職工程師,我很少思考哪一天不寫 code,因為 programming 就是這麼好玩,每天都有新的技術出爐,也因為這些技術大多是 open source,技術社群又非常願意分享,因此世界網路技術的成長速率與普及速率非常快,這是讓人感到興奮的。

但當局者迷,回頭想想當初為什麼想成為工程師、思考自己的個性(外向)與個人特質、規劃未來的人生藍圖,這時才發現也許有更適合我的角色在等我。

就像當初從不會編程到自學小有心得一樣,我了解這次的角色轉換勢必會經過陣痛期,經歷一次次的不舒服,但唯有走在學習荊棘路上,才能快速鍛鍊自己的能力與見識,因此毅然決然轉去產品行銷部門。

轉任產品/行銷,挑戰自我潛能

公司(現在已經是前公司了)的產品行銷包含產品行銷兩份職責,據說是金融業一直以來的習慣,再加上我待的是新創,loading 來得快也給的重,若不是有一路上協助我的 CEO/CTO、各路前輩們,現在應該被荊棘刺爆了。

轉角色的心得至今都是正面的,我碰到許多以前沒想過的事務,跟更多人接觸並共事,也變得能站在比以往更高的高度替公司思考、規劃並執行。真的是個有趣的新角色職責,完全不後悔!

很高興在這一年的荊棘之路,鍛鍊出現在的能力、膽試與高度。如果你身邊有適合自己的改變之路,雖然可能會很痛苦,但不妨試試,甜美的果實在不久的將來勢必會到來!

2019 我將會專注在「產品」的職責範疇!

2018 寫作回顧

2018 總共寫了 9 篇文章,平均一個月沒有一篇文,和許多月產 2–4 篇的高產出朋友們相比,相形見絀。

相比其他人有固定的少個數主題,我的主題跳來跳去的,一共可分成:

  1. 金融
  2. 投資
  3. 科技
  4. 行銷
  5. 程式

分類分一分我都覺得尷尬,誰會沒事想來看主題跳來跳去的文章…。

想想當初寫這些文章的目的就感到釋懷,畢竟我當初寫各篇文章的目的很簡單,就是:

分享我文字化的所見所聞所學,讓和我有類似經歷但徬徨的人能有所參考。

不過也不能因為只想分享就不考慮讀者感受,2019 我將會針對文章主題再更收斂,也不排除增加旅遊的分享(以前都沒在出遊)。

另外,文章數可能要更多,文章頻率也要固定點。

其他點滴

除了職涯與寫作回顧/展望,我將其他列在這裡。

1. 從家人健康出發,處理更多風險與不確定性

source: https://www.spectrumhealth.org/healthier-communities

身邊親密的家人在前陣子動手術,而且是侵入式的自費手術,需要耗資數十萬,雖然沒要求我幫忙付,但這時才發現自己的資金運用也許需要調整。

從開始工作後便開始投資,一直以來秉持著「現金水位壓最低」原則進行資金分配,也因為這樣,投資報酬率還算不錯(也可能是錯覺)。

但到了今年,家人和我聊到手術這件事,我才驚然發現大家的年紀都長了,健康狀況也不可能永遠綠燈。

我開始思考更多不只是我,而是關懷身邊的人:

  • 如果家人需要資金,我一時間拿得出來嗎?
  • 如果我自己需要健康金,我拿得出來嗎?
  • 如果我出意外,海外的錢怎麼處理?
  • 如果發生意外,我都有保險能讓他們受益嗎?

這些問題對一個剛出社會的人,可能不用思考這麼 detail,但對一位出社會幾年的人士來說,思考不確定性及風險的處理是非常基本且負責任的行為。

這些 2018 沒思考徹底且無時間面對的問題,我將在 2019 作出正面的應對。

2. 信用卡由現金回饋卡,改刷飛行哩程卡

source: https://thepointsguy.com/2017/07/2017-cc-inventory-nick-ewen/

以往我都使用現金回饋卡,原因很簡單,我認為自己沒刷這麼多,且現金回饋比較簡單好用、好算。

但最近把過去所有銀行的信用卡帳單拿出來檢視,發現自己一個月平均刷的蠻多的,多到已經可以使用里程卡的里程換各種回饋了。

總之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各家里程卡也有不同的玩法。有鑒於這篇不是在介紹里程卡,我就先停在這。

3. 更多休閒與體驗

一直以來我非常不會規劃旅遊行程,在轉換跑道或是學習心大開時,會直接無視生活品質、各種身邊的人事物。

2018 學的多,但人人平等的就是時間,我花了非常少時間在休閒與娛樂。

2019,我需要提早並強迫安排休閒娛樂!

最後

2019 這新的一年,我們可以選擇改變,也可以選擇不改變。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和重要的人,往理想的方向前進!

source: https://www.taiwandulisales.com/?attachment_id=8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