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的製作法
2015年的《妖怪研究室報告》一書計畫的製作過程紀錄(其實只講第一冊)
一、妖怪的召喚
幾週前,在南台任教的妖怪老師伊藤龍平先生來訪,主要是因為他近期會在日本出版一本台灣妖怪專著,希望我們製作的《妖怪研究室報告》中幾張插圖可以授權給他。
見面的過程,髮型很有個性的龍平老師提了幾個關於這本書的問題。因為時間久遠,其實我一開始有些忘記那本書的一些細節,但在陸續聊天之後,想起了當初的一些激烈討論與設定過程(啊往事如流水),回想起來有點有趣,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幾隻妖怪,研究室的幾隻妖怪就此總在身邊遊蕩(煙)。所以,決定乖乖地把當時發生的經過寫下:
二、妖怪的條件:「歷史」與「設定」
我覺得的文化作品,都要能有 1.有其歷史,2.有其設定(視角),這二者一樣重要,如同啐啄(長輩比喻,可忽略)。
所謂要有「歷史」:有點像是《創意黏力學》(Made to Stick)一書裡面的作者舉例「萬聖節會人專殺要糖果的小孩」這則「謠言」,以此讓學生們思考:為何某些「謠言」會廣泛流傳,而有些不會?這些「謠言」必定反映了某種流傳(流行)的元素。 就算它後來證明不是事實,但卻因為反應某些心理狀態,而能超越人們的判斷能力。從出版的角度,有「歷史」的作品,就是有其「根源」、經過「某種市場」驗證。
這樣有「歷史」的故事,還必須經過有意或無意的理解跟轉化,才會變成更有趣的作品。這個轉化的第一步,就是「設定」。一方面,因為不同歷史來源,會有彼此矛盾,所以需要經過統一的理解與整理。另一方面,做好設定,有機會更強大地激發出角色的力量。乍看之下,大家根據歷史創作出來的東西可能都大同小異,最大差異會是在「設定」不同。
訣竅:「設定」不只要知道「是什麼」,也要知道「不是什麼」,最好也能知道「其他還有什麼」
我們「設定」的妖怪是一種「瀕臨絕種的生物」。一開始,導引我們設定的是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今天比較少看到妖怪?」一種回答是:「過去民智未開(人比較笨),所以幻覺多。」我們對於這種貶低古人的回答方式比較沒有興趣,也早有多人批評過這種思考。所以我們選擇了另外一種以古喻今風格的答案:「有沒有可能其實是環境變糟,妖怪們如同石虎帝雉一樣失去生存空間?因此難以見到。」
但是如此設定還是不夠清楚,要自己的概念更清楚,必須反向定義出,哪些不是屬於我們設定的妖怪。首先,我們排除掉任何「靈異」或「投胎轉世」類「非自然」的可能,例如鬼魂。我們也不接受平行世界、第N象限的可能,所以那種穿越劇我們也不接受。我們想的,也許有點像《平成狸合戰》的設定:狸貓是跟我們一同存在於這個世界的生物,雖然他們擁有變身能力,但依舊可能歸入生物分類圖譜。也就是說,在絕大部分的狀況,都受制於現實原則。
每個企劃案,我們都會有些假設,但是哪一條假設可以走到最後卻很難確定。很可能一直要發展到相當程度,才發現「啊!慘了,這套說不通」。不過,信不信由你,這是辛苦但有趣的過程,而且不會有白作的工。
除了這種設定,我們應該能夠平行地想像其他可能的設定方式,如此,對於我們的設定反而會更清楚。比方說,尼爾・蓋曼的《美國眾神》將視角放在眾神的地域遷移,以及舊神在媒體網路等東西興起的狀態下,因而頹敗,就是另外一種有趣的情境。又或者說,妖怪是一種環境對人類的逆襲?或者採日本非王道漫畫模式,轉個兩折,讓懸疑+推理,都是方法之一。
補充一件事情:我們自己認為,我們面對自己的文化,經常太過規矩。努力繼承、大膽創新,是我認為現代台灣需要的文化力。我們所面對的環境,是要找出文化特色,並且能讓原本沒興趣的人停下腳步,而且開始相信我們自己的文化還滿酷的。我們身處這個文化創造傳統之列,沒有高過古人,也沒有低於前人,希望運用自己的經驗能力想像,產生更多好玩的文化。我們自己做的,只是個開端。
三、以這個設定,主角們會往哪裡走?
初步的假設建立之後,要「讓設定飛一下」。用這些假設,想像思考一些發展性、操作型問題:
- 如果我們把妖怪視為瀕臨絕種的生物,我們是否可以把所有報章雜誌不分真假與否、不分文藝創作新聞傳說,全部視為「目擊報告」(的轉化)?
- 如果妖怪是瀕臨絕種的生物,哪些元素讓他們適應不良?有哪些元素因而還可以苟延殘喘?要怎麼的條件可以觀察到他們?如何觀察?他們會怕大蒜嗎?全球暖化對他們有什麼影響?
- 如果是「妖怪」是生物學領域,這本書的「形式」是否可以設定成「科學圖鑑」?從一開始就引導讀者往這個方向去想像?
對我們說,設定之有趣與否,不只是因此釐清整個妖怪選擇的標準,更是因此在發展內容的時候,創意方向能夠走得順暢好玩。因為是「真實存在的生物」,所以可以安排妖怪觀察手冊;因為是「瀕臨絕種」,所以我們也請漫畫家以職業發展角度,想想妖怪在今日社會的出路;如果是科學圖鑑,需要哪些細節讓讀者更信服(或者更令人不敢相信)⋯⋯
換句話說,如果「設定」並不能讓接下來的內容發展順暢好玩(思考爽度不足),那就⋯⋯⋯⋯⋯⋯麻煩換一個。
四、好吧,run看看摟
在妖怪選擇與產出上,我們的確受到AKB48模式的影響(嘿嘿〔 宅男笑法〕),希望它能是一種可複製模式,也是一種可拉大家參與的過程(這就是審議式模式啊啊啊):
一種可複製、可調整的模式:首先,我們認為我們不只想要一個成果,更希望建立一種可操作的模式。這個模式,可以在各種地方執行,可以讓許多不同背景的人執行,本身還是迭代,可以一再反省調整。也許是妄想,但我們的確希望「這套方法」有機會一再被使用。最近日劇《黑色止血鉗》提出一個假想器材SNIPE,這種工具可以讓所有醫師都能執行困難的心臟瓣膜手術,而不是只有少數菁英醫師才能做這個手術。或許,「太過簡單的工具」會讓醫院沒有超強/普通強/普通醫師的判準;但從病人的角度,能盡早接受治療,而不用等名醫有空,真的也是好事。與此類似的思考方式,我們也希望將「文化轉化」不是專屬事業,在開放資料的環境中,大家都有機會根據不同設定,將妖怪轉化成不同脈絡與屬性的東西,豐富妖怪文化。
所以,我們以「見證紀錄」來思考,建立一個「搜尋歷史見證紀錄」,然後統計其結果的標準流程。簡單說,我們先列出台灣所有有提供資料庫搜尋服務的主要報刊雜誌,並在網路上招募有經驗的搜尋達人(強者我行人之友),依時薪請他們在家根據分工搜尋關鍵字,並將結果貼到雲端的google表單。然後這裡的「統計結果」就是台灣人民幾十年來的歷史投票成績。
這個過程要仔細一點說也很複雜。我們分別建立了以下幾個sheets:
- 台灣各種全文報刊資料庫清單>>以此才能分工搜尋。
- 建立應搜尋關鍵字清單>>先從幾本專業論文或妖怪專著先初列台灣妖怪清單,然後在初期全文搜尋時,請搜尋人員搜尋「妖怪」、「怪物」、「奇事」等相關字詞,補足上述清單之外的妖怪名稱。
- 然後每個工作人員每天工作的小時數,工作細部記錄表>>如此才可隨時讓其他人替補繼續搜尋。(這些人全都在家工作,有些工作夥伴可能根本沒見過。)
- 建立妖怪名稱「異名表」,這樣不同名稱但相同指稱的妖怪資料,才能被收集在同一個地方。
- 最後是妖怪目擊報告次數表,也是我們最重要的成果,我們將會用這個統計表,「決定」誰可以進入我們AKB名單之中。
一種可以讓各種人參與的過程:再來,如果有機會,這個模式應該可以是參與/展示的一部分。因為「妖怪」有點類似「鬼故事」,在很多時刻總是可以讓大家貢獻注意力、凝神傾聽。而且,每個人心中總有一兩個斷臂山,啊不是,一兩個鬼故事,而且,每個版本都有其有趣的地方,所以,每個人都有說的價值。倘若我們在評選過程,模仿AKB辦理各種票選、猜拳、競爭活動,藉此讓大家一吐自己版本的妖怪故事,應該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景色吧。
這部份最後因為計畫進度延後,我們因此沒能在出版前歡樂地去進行,而是在出版之後,容我之後再說。
但總之,我們最後依據票數排名,選擇了一批AKB妖怪。同時也依據上述的搜尋過程,為每個妖怪建立了「目擊資料庫」,其中有各種目擊現場的情境與細節。
其中也不乏許多精彩簡報:
五、妖。怪。終。於。現。身
大量描述的基礎資料建立之後,我們根據這些資料建立每個妖怪的側寫(persona)。這些「側寫」的原則為:1.製作(僞)科學描述,言詞精簡武斷,透露出不相信鬼怪的傲嬌感。 2.應該盡量涵蓋所有目擊報告的描述特性(或者設定「變種」描述)。 3.忽略立刻可以判定不符合現實原則的描述。4.需補足基本設定資料,推論合理特徵。
以下黑狗精為例(魔神仔實在當center太多次,這裡決定派出黑狗精):
黑狗精,為臺灣本土原生種野犬,擁有短而硬的剛毛,毛色純黑。成犬高約六十公分,體長可達八十公分,外觀近似黑色臺灣犬而體型明顯更大,屬於大型犬科動物。主要棲息於島內低海拔山區至平地間,尤其能適應在地形較崎嶇的雜樹林或灌木叢地帶生活。
和一般常見的家犬不同,黑狗精完全未經人類馴化,是一種肉食性野生動物,因此對其他動物的攻擊性強烈,為其獵捕本能的表現。黑狗精可能單獨獵食,亦有成群出沒的記錄;其狩獵對象不僅限於體型較小的哺乳類動物,也會主動攻擊體型比牠們更大的動物,狩獵技巧非常高超。
除了具有犬科動物強大的嚙咬力,黑狗精的唾液中還含有類似蛇毒的毒液,能使遭咬傷的獵物喪失凝血能力、意識模糊、進而產生幻覺,直到傷者肌肉僵直乃至於因心臟麻痺而死亡。其毒性難以代謝出體外,即使在咬傷的第一時間經過救治,傷者日後亦有因毒性殘留而猝死的可能。
由於黑狗精的外型與一般常見的工作犬或流浪狗極為相似,人類被黑狗精輕微咬傷時往往會誤判為家犬所咬,而尋求錯誤的治療方法,或延誤就醫;等到毒性發作時,傷者神智已進入無法陳述經過的狀態,因此早期常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被視為一種疑似「附身」的超自然現象。
黑狗精的嗅覺比家犬更敏銳,因此民間流傳油炸犬科動物骨架驅逐黑狗精的古法,但實際收效未經證實。(蘇品瑄整理撰寫)
側寫建立後,以此為基礎,編輯與插畫家充分溝通,然後插畫家會試著為他們設計造型與姿勢:
接著完成彩稿:
然後接著請設計師完成版面:
這地方需要註記的有:
- 每一個看來簡單的畫面,其實都滿是編輯跟美術/設計的血與淚。(已哭)
- 負責編輯K抱著一不做二不休的心情,在分別諮詢動物學(那時去了巴黎不久)與拉丁文專家(那時從德國回來不久)之後,為每個妖怪「捏造」了拉丁學名。同時也百無聊賴根據persona畫出戰力五星圖。
- 最後附上日文局部翻譯,向妖怪之國致意。
全部妖怪的各種資料建立完整之後,其實就代表各種故事發展可以正式起步了。請感受一下那個時刻:經過幾個月的折磨訓練,如今,「妖怪研究室」的所有成員都對每個idol聊如指掌,每個人跟魔神仔、虎姑婆都成了朋友,正是蓄勢待發啊~~~後來就先發展兩項子計畫:計畫一「妖怪觀察手冊」、計畫二「妖怪如今去哪裡」。(收入本手冊第二集。)這部分故事也很長,懶得說(雖然也是有趣)。
第三部分計畫就是上面所說,原本希望在妖怪製作過程時,就到處曝光進行AKB選拔,請大家提出意見,並且收入口述田野資料。但因為前期時間不足,所以改成出版後,請AKB16到處展覽(在出口處跟粉絲握手道別),然後收集來參觀者的想法與故事。
六、反省
我自己從來沒有對自己的書(所有行人的出版品)滿意過,從印刷廠出來拿到手中,我通常就已經開始思考怎樣可以更好。對我來說,這本書的可能問題之一是,製作過程的用心(失心瘋)及費力(蠻牛力)之處,都沒能讓讀者感受到。我猜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隨便做一做也是這樣。(嗯哼。)
我覺得這本書像是日本動畫同步出版的「角色設定手冊」(本集第一冊),雖然簡單扼要,但的確是扎扎實實花掉許多勞動過程才能生產出來的內容。(想到想哭。)我們研究室應該沒做好的事情是:整個製作過程的豐富資料,應該找到有趣的方式一起呈現,而不是沈睡在我們已經爆掉的google drive裡面。而且整個計畫應該思考,三成功力放在「設定」,七成功力放在「發展」。目前的設定方向問題不大,但「角色設定」之後,應該可以發展更多有系統的內容(例如一妖一書什麼的),後面豐富的內容發展,自會讓前面的設定擁有無比的價值。(只有銷量好的動畫,才會有銷量好的動畫設定。)
但話說回來,這個編輯K默默進行突然丟出來的主題,讓我們操演了一種編輯集體生產模式。我從中覺得,整個模式其實有機會根據不同主題、不同場域,轉化各種內容,讓台灣各種文化資產變得更有趣。這跟單打獨鬥的一個人作法很不相同,感覺還是還可以繼續走。(完)
— —
致謝:
衷心感謝所有參與本案的媽呀超多無聊人士:計畫發起人陳敬淳,全書美術廖韡,協力雅琇(姓什麼忘記了),資料達人林賦思、李易安、陳含瑜、蘇品瑄。第一冊編輯陳敬淳,繪者只是(張簡士揚),文字林賦思。第二冊編輯劉玟苓,繪者蛋妹、Ryan、Nio倪嘉隆(還有未出現的阿力、小肆)。第三冊編輯雅琇(啊姓許),撰文採訪偉麟、腸子,繪者低級失誤,受採訪者李臺軍、林美容、浦忠成、陳器文、銀色快手、何敬堯、角斯、賴火旺…….。還有很多資料支援者無法一一感謝,請見諒。註:希望當年我沒有太常罵人,阿彌陀佛。或者,被罵的人也沒感覺,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