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數據記者的路上
去年我離開台灣,在波士頓展開了新的學生生活,學習數據新聞。經過了兩個學期的努力 — 爆肝寫 code、用蹩腳英文和教授表達想法、不停找機會做新的作品 — 終於在春季學期結束前有了一些小小成果。
三月份的時候我和波士頓最大的媒體 The Boston Globe 合作了三個項目。一個是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的即時地圖; 一個是新英格蘭地區醫院面對肺炎的應變能力; 最後一個是麻州疫情爆發初期每個確診案例的位置。
今年暑假我會加入研究「複雜關係網路」Barabási Lab,成為他們的數據可視化實習生。
回想起這不可思議的旅程,除了覺得自己很幸運、受到很多人的幫助之外,那些熬夜做作品、瘋狂練面試的夜晚也讓我很難忘(默默拭淚)。
和老朋友們聊天的時候,大家會笑我居然成了工程師。每次聽到這種話我都很緊張、急著反駁,因為我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夠格當「工程師」 — 去我 github 看看那些沒有邏輯和效率的 code 就知道了 >_<。
和 The Boston Globe 的工程師工作的期間,我也清楚感受到我和他巨大的差距。他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東西,可能會耗費我三個小時。
「那你到底在做什麼?」朋友們常常接著問我。
這半年,我也因此想了很多自己的「定位」問題。
雖然我大部分的作品都需要寫程式來完成,但我並不定位自己為工程師。在一個作品裡,我不只要寫程式,也要設計,有時候還要採訪,還要寫字(嗚嗚很多時候還寫英文)。
我專注在報導新聞、說好故事這些事情上。而「設計」和「程式」只是幫助我說故事的工具而已。
趁著短暫的暑假,我想好好記錄、分享在美國學習數據可視化的過程。內容包括:
- 部分作品的設計和開發過程
- 在美國找實習和面試的經驗
- 數據可視化的學習資源
- 雜談
我想不到了。歡迎大家告訴我你們想多了解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