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麵線
離開永和前,我特地去吃了住家附近的「老姐弟麵線甜不辣店」,住在頂溪的這段時間,很喜歡點「海底麵線」。第一次看到名字時,我直覺聯想到中國的餐飲集團「海底撈」,後來再仔細一想,「海底」應該是海鮮大集合吧。老姐弟的海底麵線,包含煎小管一條、蝦子若干以及新鮮蚵仔,我吃蝦怕過敏,總是把蝦換肉羹。久了,「老姐」看到我會笑著問:「今天一樣是海底,蝦換肉羹嗎?」(我腦海中的另一個奇想,是整碗麵線裡,裝的是海底總動員的角色,我知道是自己想太多了。)
吃麵線的時候我總是「怕燙」,不燙的麵線糊成一團,沒那麼好吃。偶爾加辣、偶爾不加辣,在燙到舌頭以前,品嚐到滋味。老姐弟店面總是大排長龍,在沒上班的日子,下午三點去是不錯的選擇,點碗麵線、打開手機Youtube搭配。除了海底麵線,我也愛吃「大腸蚵仔麵線」,好吃的關鍵總在大腸和蚵仔新不新鮮,這讓我想起湖口家裡樓下也有一間「大腸紅麵線」,不特別好吃,但買的人從來不少,台灣人對麵線的鍾愛,是從「早餐」到「宵夜」不分時段的,國民美食就這樣潛藏在生活選擇中。
傳統麵線分為紅、白兩種,白色的未經烘乾,吃起來口感較軟爛。以前媽媽早上會煮「白麵線加蛋」,麵線蛋充滿了祝福的意味,加點豬腳更是開運。但每當我起個大早吃麵線蛋,總有隱隱作嘔的感覺,十歲左右一看到麵線蛋就想躲起來,吃完會去廁所吐一波;但神奇的是,如果不是早上吃麵線,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後來媽媽開始煮「大腸蚵仔紅麵線」,紅麵線經過長時間的烘焙,麵線中的水分減少,變成較堅實的口感,吃起來更有嚼勁。自己選的料絕對新鮮,加上些許辣椒,上面撒上香菜,吃起來滋味甚好。
住在永和時,我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吃飯是很簡單的事,時常隨心所欲,想到哪吃到哪。紅麵線是很好的吃飯伴侶,不多、不少,味道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