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 白皮書中文版

Terry Huang
fracdoor
Published in
26 min readNov 6, 2018

寫在前頭

本篇文章為「C20 Whitepaper」的中文編譯,原始檔案網址為:

https://cdn.crypto20.com/pdf/c20-whitepaper-zh.pdf

隨著加密產業裡越來越多的基金與指數等類似產品湧上檯面 (例如 CRIX、CCi30、Grayscale Digital Large Cap 、Bitwise 10、Coinbase Bunble 等),於一年多前便開始發展加密領域 ETF-like 產品的 C20 項目便有其深入了解的價值。筆者從編譯的過程中有所收穫,希望你們也能透過閱讀該篇文章而對該類產品有進一步的了解。

感謝 PonchoPoncho 協助校稿,讓文章更順暢。

筆者編譯能力有限,一切以官方內容為準,如有任何建議,請不吝指正。

摘要

CRYPTO20 是運用指數策略的加密貨幣投資組合。透過 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 所募集的資金將會用來購買加密貨幣當作資產配置,CRYPTO20 計畫持有前 20 大市值的加密貨幣。CRYPTO20 能夠跳過中間人與平台商的抽傭,而使得手續費大幅降低。自從 CRYPTO20 入場加密市場, 其指數基金的績效持續打敗管理基金的平均績效。

CRYPTO20 並不是一個平台,而是功能齊全的產品,其代幣的價值來自於該產品所產生的利潤與 20 大加密貨幣的資產淨值 (Net Asset Value, NAV)。該產品沒有中介費、顧問費或贖回費用等。CRYPTO20 發行的代幣稱為 C20,持有者可以在任何時候交易,而且 C20 的持有狀況完全公開透明。

C20 代幣直接與相關加密資產掛鉤,並採用智能合約的技術來進行清算流程。該功能確保了所有代幣的市值最低下限。

CRYPTO20 可以透過持有單一代幣 (C20) 來對多樣的加密貨幣進行資產配置。C20 代幣在 ICO 結束後將可以在交易所上進行買賣 (當前:Bibox、IDEX 與 HitBTC) ,且代幣總數固定,不會增發。倘若前 20 大市值的加密貨幣排名改變了,那麼 CRYPTO20 所持有的幣種與其配置也會隨之調整。這樣的再平衡過程會使得產品的績效貼近加密貨幣指數,並有效減緩持有風險。

基於前 20 大市值組合而成的加密貨幣投資組合,每週將進行一次投資組合再平衡,且每一組成幣種的配置不會高於 10 % (註:目前已有 BTC、ETH 與 XRP 三者占比高於 10 %) ,避免單一幣種的風險主宰該資產配置的績效。這份白皮書旨在建構並論證我們的假說與結論。

I 介紹

CRYPTO20 的機制有諸多好處:方便、無中介費、無出場費,完全公開透明、完全控制自己的資產,且入場門檻低;不需要將你手上的 C20 代幣存放在中心化的平台,用戶可以自由買賣或轉移自己的代幣,不受任何限制。自動化流程允許 CRYPTO20 的營運費用降到每年 0.5 %,遠低於市場上的平均 3 % 的費用。

用戶不必相信素未謀面的基金管理者或交易員,CRYPTO20 提供的是一種新型態的指數基金策略:不需要依據人性的斟酌與判斷,而是只要遵守奠基於資料科學的方法論。代幣數量、資產配置再平衡的頻率、資產比重配置等參數,已被詳細設定,其策略細節將在下文詳細說明。

透過 ICO 募集的資金將被用來購買標的資產,這些代幣可以透過 C20 的智能合約進行清算,藉此享有該配置的 NAV。這正是 CRYPTO20 的關鍵機制:當 C20 代幣能夠直接透過清算機制換回較高的資產時,便保護了代幣不會在交易所以不合理的低價拋售。

當基金有出色的績效表現而吸引大量的新資金時,基金經理人很可能運用這筆資金競投一小群幣種,買壓便推高幣種的價格,迫使基金經理人支付高於其他狀況的成本,最終便縮減基金的未來績效。這便是團隊不打算在 ICO 之後增發代幣的最初動機。

標普 500 (S&P 500) 於 2018 年 6 月 30 日的總市值為 24.15 兆美元,而加密市場的總市值不到其中的百分之一;標普 500 僅是全球投資市場中的一小部分,這意味著加密市場仍有顯著上漲空間,存在投資者獲利的巨大空間。

CRYPTO20 的價值主張「持有單一代幣來進行多樣化投資」將透過行銷與投資者的推薦而大力推廣。ICO 結束後,購買 C20 代幣的唯一機會是在交易所上向 ICO 的參與者收購。

CRTPTO20 的運作將會給加密貨幣社群帶來新的利益:市場的透明度與流動性都會因我們的營運活動而有所提升。我們將給社群帶來新的支持、資金與理解。透過 CRYPTO20,那些對於投資單一技術或系統仍舊猶疑不定的傳統投資人有了一條支持整體加密市場的途徑。

II 典型的資產配置方式與基金結構

圖 1:傳統基金與指數型基金的比較

定義

開放式共同基金 (Open-end mutual fund):

開放式基金是一種股份總量沒有限制的共同基金,用集資的方式來購買證券或債券。有人購買便產生更多基金單位,有人賣掉便不再流通。投資者隨時可以買賣基金,但是以當日收盤時的 NAV 計算買賣價。該基金是直接向基金管理者購買。

指數股票型基金 (Exchange-traded fund, ETF):

ETF 大致上類似於開放式共同基金,但並非向基金管理者購買,而是在證券交易所中像是交易股票般買賣。ETF 可能會以比原本的 NAV 更高或更低的價格交易,但通常因機構投資者的套利行為而稍縱即逝。

封閉型基金 (Closed-end fund, CEF):

封閉型基金是經過一次公開募資後便固定基金規模,之後便上市到交易所進行買賣,之後不再新增基金單位。CEF 可能會在交易所以比 NAV 還高的價格買賣,而不會影響資產的價值。

CRYPTO20 的架構類似於一種新型態的混合基金 — 封閉型混合基金 (Closed-hybrid fund, CHF):

  • 一檔 CHF 是一種採用指數策略的封閉型基金;傳統上,所有的封閉型基金都是用主動式策略管理。
  • 在 ICO 結束後,投資者只能在交易所中購買 C20 代幣,且總量固定,不會再發行。在交易所的買賣行為不會影響當前的 NAV,且 CHFs 可能會因為市場的推動而議價交易。
  • 經由內建在智能合約的清算選項,我們建立起 C20 代幣的價格下限,有效確保代幣不會被折價交易。

III 加密指數型策略的基本原理

自從第一檔指數型共同基金於 1976 年推出後,該投資策略數量呈現指數型成長。這已被證明是一種成功的投資模式,成本低廉,且績效勝過市面上各種跨市場、跨資產類型的投資風格。

綜觀近十年的投資表現,超過八成的大型基金績效低於基準值;挑選在未來表現優異的基金的可能性也非常小:研究已表明,不管該基金或基金經理人過往績效是好是壞,其未來的績效實際上仍是隨機的。

簡單地説,一檔指數型基金允許投資者追蹤指數,也就是投資組合的整體表現,而不依賴於特定一個資產。除了定期進行資產配置再平衡外,不會有其他的交易行為,這確保該基金能夠持續追蹤市場的平均績效,哪怕在資產配置中的某些部分表現不佳。

CRYPTO20 代幣型投資組合是同類型中的首創產品;它透過加密貨幣購買標的幣種。我們預期 CRYPTO20 的推出將會為生態系統引進更多的穩定性與傳統金融業的資金,如此將提供加密市場更充沛的流動性,並為原本認為投資單一技術過於冒險的投資者帶來穩定的投資工具。

根據猜測,加密貨幣的「高風險」投資組合基金之所以無法在散戶間普及,不能僅歸因於購買加密貨幣的諸多障礙。透過加密貨幣交易所、服務與支付方法等購買加密貨幣管道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在許多的例子裡,購買比特幣是比美元計價的開放基金更為容易的。

作者們相信無法普及的原因在於:

  • 此前市面上並無這樣的產品。
  • 並未透過非技術性的淺白語言與潛在投資者們交流。
  • 並未在目標客群間主動進行行銷活動。

在諸多投資者的觀念中,「高度風險」與「無法接受的風險」有明顯的區別,而加密貨幣長久以來被認為是後者。CRYPTO20 旨在針對散戶投資者提供一種風險層級在可接受範圍的投資組合。

零和賽局

指數型基金投資策略的核心概念是零和賽局。根據該理論的描述,在任何給定的時間,市場構成所有投資者的累積持股,而且總市場報酬等於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資產加權報酬。由於市場報酬意味著所有投資者的平均報酬,每個表現優於市場的頭寸,必存在一個表現差於市場的等量頭寸。所以總的來講,所有投資資產的超額報酬等於零。

圍繞著市場的加權平均報酬的零和概念,代表著投資者所做的每一筆有利可圖的交易,另一名投資者必須做出相反的交易,並承受相對的虧損。不論所談論的幣種是否被高估或低估,這原理都適用;不論市場趨勢如何,這原理都適用。

市場報酬的分佈圖將以平均報酬為中心點,而該中心點正是 CRYPTO20 致力追蹤的標的。藉由持有一籃子的幣種來捕捉該平均報酬,這意味著籃子中一半的幣種表現會劣於平均報酬,而另一半則優於該值。因此,報酬率的整體表現應該要達到市場報酬的平均值。

低手續費基金的好處

一般而言,活躍的交易者與基金經理人的基金費用率約為指數型基金的六倍 (每年 3 % 相對於每年 0.5 %),這使得前者的投資人的績效優於後者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Financial Research Corporation 分析各式各樣的基金指標如歷史績效、晨星評級 (Morningstar)、Alpha 值與 Beta 值來理解其對該基金未來表現的預測性,結果發現基金費用率是對預測未來績效最可靠的預測指標;低成本的基金在所有檢測區間內能夠達到高於平均績效的表現。同樣地,晨星也對其管理的多種基金進行了類似的分析,結果發現不管基金的類型是什麼,低費用率是對未來績效的最佳預測因子。

IV. 智能合約規格

CRYPTO20 選擇以太坊區塊鏈為開發平台的理由如下:

  • 安全性與穩定性 (相對於另設一條獨立運作的公鏈來說)。
  • 強大的操作功能與具備良好支援的客戶端 (能夠透過官方的以太坊客戶端管理奠基其上的代幣)。
  • 高流動性 (可直接與以太幣轉換)。
  • 針對 ERC20 所發展的基礎設施相對完整,較容易上架到交易所。
  • 以太坊的智能合約能夠提供一種相當透明的方式來提供清算選項。

該智能合約遵守 ERC20 代幣標準,並且可與任何兼容以太坊的錢包連接。合約程式碼藉由指定起始與終止區塊編號來在一固定期間舉行 ICO 群眾募資,並限制該階段的部分功能。 在預售階段中,C20 代幣對 ETH 的購買比例會動態調整,以將該代幣定標在 1 美元 (額外的優惠以此為基礎計算)。

智能合約有兩層的的控制功能,能夠提供兩種不同權限的錢包控制層級。這樣的設計允許在不犧牲基金經理人控制權的前提下,進行區塊鏈開發與鏈上自動化程序的建置。

Withdraw」(贖回) 的功能會自動計算寄送到參與者用戶的以太幣份額,並且是採用向前計價 (forward pricing) 的規則,這將會扣除小於 1 % 的交易手續費。該手續費並非由 CRYPTO20 徵收,而是由執行清算程序的交易所接收的。該價格會定期更新來精確反映當前加密資產的價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智能合約中為了說明目的而簡化過的贖回程式碼

function withdraw (uint withdrawAmount) {

address participant = msg.sender;

require (block.number > fundingEndBlock);

require (balanceOf(participant) >= withdrawAmount);

uint withdrawValue = withdrawAmount / currentPrice;

require (this.balance >= withdrawValue);

balances[participant] = safeSub(balances[participant], withdrawAmount);

balances[fundWallet] = safeAdd(balancesp[fundWallet], withdrawAmount);

participant.transfer(withdrawValu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該贖回功能確保所有代幣的偽連續市場價值的最大下限 (infimum),正式地說:

infimum{∑(𝞵iFi)} ≧ H (1)

這裏,𝞵i 是任一單獨參與者最初投注的所有資金 (Fi) 的市場投機係數,而 H 代表投資組合的總價值。由於在 ICO 階段時的 C20 代幣價格是一固定值,而且之後不再增發代幣,參與者最大的「最小贖回值」是與市場投機係數 𝞵i 完全無關。下面將闡述該原理所隱含的道理。

V. 清算選項

投機份子可能會藉由倒貨而引發市場恐慌,使得散戶不惜賠本競相拋售代幣,進而壓低價格並入場收購便宜代幣。清算的選項便提供價格上的下限:這功能確保代幣價格不會因為市場操縱而以低於當前資產的價格出售。但是相對而言,代幣價格可能會因為市場對低成本、具多樣性的加密貨幣投資組合的需求,增加其投機價值,進而推升 C20 代幣的價格。

一定比例的小量 CRYPTO20 資產 (ETH) 會動態配置存放在智能合約上,以因應清算的需求。該額度會依據需求而自動調整。其他加密貨幣的絕大多數將會被存放在數個冷錢包中。

在贖回的過程中,C20 代幣會轉回給 CRYPTO20 的基金經理人手上;這些代幣會重新放到交易所上以當前每個代幣的 NAV 或市價賣出,依據何者較高。

VI. 代幣分配與結構

ICO 活動結束後,不會再有新的代幣被創造、鑄造或挖掘出來。當 ICO 成功結束,而且資產配置操作完成後,C20 代幣將會解鎖並可進行轉換與交易。投資者可透過 ETH、BTC 或 LTC 來參與 ICO 的代幣首購。

代幣標準:ERC20 標準

最大供應量(硬頂): 86,206,896 tokens

可購買的總額度: 75,000,000 tokens

最小投資額度: 0.04 ETH

最低募資額度 (軟頂): 2,000,000 USD

代幣價格:

預售 (為期一周,供給量 7,500,000 tokens): 0.95 USD

預售與 ICO 起始 48 小時: 1.00 USD

ICO 的 48 小時後至第 4 周: 1.05 USD

ICO 的第 4 周至第 6 周: 1.10 USD

總結:

  • 7.5 % C20 團隊
  • 0.5 % 顧問團隊
  • 2.5 % 行銷與公關
  • 1.0 % 法規
  • 1.0 % 安全性:系統與智能合約
  • 0.5 % 獎勵活動
  • 87 % ICO 參與者

CRYPTO20 團隊的代幣將會鎖倉兩年,以確保團隊的利益與 ICO 參與者是一致的。這條規定會透過公開的智能合約「vault」執行。

VII. 投資組合的超參數

面向未來:當市場變得更有效率,且競爭幣 (altcoins) 的發展而使得比特幣的市值占比下滑時,加幣資產的報酬率將會逐步穩定,並且類似於傳統投資的報酬率。預測加密貨幣的漲跌是一件近於不可能的任務,即使對擁有數十年資料的成熟市場也是異常困難。

我們已闡述指數型投資策略背後的基本原理,現在將會聚焦於增加加密市場覆蓋率與降低運行此系統的成本。

用來測試的假設與條件:

我們在 2016 年 1 月 1 日 至 2017 年 8 月 16 日間,針對投資組合與支出費進行回測分析,採用 175 天的移動視窗 (rolling window),每個視窗為 4 天。績效與支出費分開表示,並為了清楚起見而採用折線圖。

針對投資組合再平衡 (rebalance) 所進行的每筆交易的支出費用以 0.2 % 計算,且在每一個視窗中累計。這包含市值前 N 大的幣種的配置組合的進出場。

為維護測試目的,區塊鏈的硬分叉被視為是異常現象,任何新產生的幣種都將被視為與投資組合的貨幣無關。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要確保測試結果並未採用較小的貨幣數量,或採用較高的市值上限。

採用離散值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在有限資料進行分析時造成的過適情況。我們同時測試各種不同的超參數,但為了簡潔的目的而分成下列各個小節作說明。

A 小節 :資產再配置的頻率

投資組合再平衡是為了要讓資產組成能夠準確反映所追蹤的指數,而定期調整投資組合的一種操作過程。指數型基金的投資組合再平衡不僅可縮減風險,也可以提升報酬率的中位數。我們將會比較無投資組合再平衡的情況,與每日、每周與每月的投資組合再平衡週期的不同。

假說:

A1:「一個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的投資組合提供較高的報酬中位數」是一條假說。這意味著在數個時間區間內,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的投資組合的表現會優於未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者。

A2:投資組合再平衡的頻率需要再精確地追蹤指數、維持獲利率與低支出比率三者間維持平衡。「每周投資組合再平衡的頻率將會達到該目的」是一條假說。

測試:

我們的測試用投資組合為追蹤「市值前 20 大幣種」的指數,並進行不同的投資組合再平衡頻率回測。

圖 2:市場加權投資組合的績效:比較不同的頻率

如同圖 2 所顯示的結果,未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的投資組合並未有效地追蹤指數。而在圖 3 中,每周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的方式似乎在四種操作頻率中最常達到最高的資產價值。

當投資組合再平衡的頻率由每周提升到每日時,其支出比率顯著地提升,而這是我們不想要的。圖 4 描述了如此的差異。

圖 3:投資組合的績效:比較不同的頻率
圖 4:不同的投資組合再平衡頻率的支出比率

分析與結論:

A1:在圖 2 中我們得到: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的績效在大多數觀察值的比較中優於未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者,於是我們選擇了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的策略。

A2:圖 4 中觀察到每日的投資組合再平衡策略的支出比率顯著提高。長期而言,這將會嚴重侵蝕 CRYPTO20 持有的投資組合的績效。所以,每周再平衡的頻率比每月平衡一次的策略更精確地追蹤指數,且比每日再平衡有更低的支出比率。

B 小節:選擇待追蹤幣種的數量

假說:

「投資組合的支出費用率與報酬率兩者都和幣種的數量具備相關性」。

測試:

我們的測試操作為每周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的前提下,分析幣種數量分別為 10、20、30 與 40 種的差異。圖 6 比較不同的幣種數在每個測試週期內達到最大報酬的累積次數。圖 7 描述了不同幣種數的支出費用率隨時間的變化;每一個點代表單一個移動窗口的總支出費用率。

分析與結論:

B1:在追蹤的指數中所包含的幣種數似乎是與投資組合的報酬率與支出費用率相關聯的。圖 6 中表明幣種數 20 的投資組合達到最大報酬的次數顯著高於其他狀況,且圖 7 中顯示其支出費用率與其他三者差異不大,因此,CRTPTO20 指數選擇 20 個幣種的策略。

圖 5:投資組合的績效:比較不同的幣種數量
圖 6:不同幣種數量的績效獲勝次數
圖 7:不同幣種數量的支出比率

C 小節:幣種占比上限

具備幣種占比上限的指數策略可防止單一幣種主宰投資組合的績效,對現在而言便是指比特幣。若提高投資組合中各個幣種的占比上限,則指數策略會更貼近單純依據市值份額配置的模型;若將幣種占比上限設定為50 % 便可以粗略地表現依據市值份額配置的模型。

C1:「具備幣種占比上限的的投資組合將會提高報酬率,與純市值加權資產配置模型相比更具市場覆蓋率」是一條假說。

C2:「幣種占比上限的縮減與總支出比率相關」是一條假說。這是由於低市值的幣種將會有高於一般的權重,再加上其流動性較差,因此在進行資產配置調整時的資金流動會產生較高的支出費用。

測試:

我們的測試採用市值前 20 大幣種,進行每週投資組合再平衡的策略比較市值占比上限為 10 %、20 %、30% 與 40 % 的不同情況;沒有占比上限的純市值加權方式 (no cap) 也納入考量。

分析與結論:

C1:圖 8 表明了有占比上限的投資組合最後的 30 個窗口中,其績效顯著優於沒有占比上限者。

圖中也說明了 10 % 的幣種占比上限的績效在所有的觀察窗口中最為一致,其績效大多為最優表現。另一方面,與單一幣種主宰的組合相比,它需要承擔的風險相對較小。

圖 8:投資組合的績效:比較不同的幣種占比上限
圖 9:不同占比上限的支出比率

C2:圖 9 顯示幣種占比的縮減與支出比率提升的相關性。

超參數總結:

追蹤 20 個幣種、10 % 幣種占比上限的投資組合提供寬廣的加密市場覆蓋程度,具備可接受的收益並縮減所承擔的風險。具備幣種占比上限的策略也確保不將資產投注在單一幣種、單一風險之上。而每週進行一次資產再配置的頻率提供了收益與精確追蹤當前指數間的良好平衡。

VIII. 投資組合再平衡的方法論

CRYPTO20 投資組合採用 FTSE Russell 占比設定方法論 (FTSE Russell’s capping methodology) 來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組成幣種占比係數 (Constituent Capping Factor) ci 由以下公式計算而得:

其中:

  • i 代表待計算占比的幣種
  • j 代表一個投資組合中未計算占比的幣種
  • Pk 代表第 k 個幣種的正式收盤價
  • Sk 代表第 k 個幣種的流通量
  • I 代表所有投資組合中未計算占比的組成幣種的百分比
  • Z 代表占比上限的層級 (也就是 10 %)

組成幣種占比係數是用來計算與應用於那些初始市值權重超出 10% 的幣種。未設定占比上限的幣種,若在後來成長超過 10% 初始市值權重,則將被重新藉由組成幣種占比上限係數計算。此程序將重複至所有加密貨幣都被正確地設定占比為止。

IX. 安全性與透明性

為了防範女巫攻擊 (Sybil Attack) 與惡意行為, CRYPTO20 與專家顧問群協作進行安全性產業的最佳實踐。我們進行了嚴格的身份認證與權限控管以確保安全的運營系統。

智能合約的程式碼已交由安全性審查公司 Hosho Group (https://hosho.io) 進行徹底的審核;審核重點在於尋找程式碼漏洞、該白皮書中描述的運作確認、智能合約的靜態與手動分析、gas 費用分析,與部署流程的驗證。

為了展現 CRYPTO20 交易活動與持有現況的透明度,我們將會公開僅供審查的交易所 API ,並提供非交易所錢包 (包含熱錢包與冷錢包) 的資產證明予用戶了解。

CRYPTO20 將會在任何階段持有不同數量的 20 大幣種,來組成其所追蹤的指數。這些加密貨幣的主要部分將會存放在冷錢包中,並存放少量部分於我們的伺服器中,以方便進行自動化的投資組合再平衡流程。倘若投資組合再平衡需要轉移更多的資產到冷錢包,我們將透過與不同的冷錢包的接口來手動完成。CRYPTO20 投資組合的經理人將會事先被通知以提早準備,而每週進行一次投資組合再平衡的頻率提供了足夠時間完成這項事務。

在每週的投資組合再平衡階段中,我們會在不同的時間點於多個交易所進行交易,以縮減超前交易 (front-running) 的風險。接下來的小節「交易策略」包含流動性與超前交易的量化分析。

我們採用 Ledger Nano S 冷錢包來儲存所有它支援的幣種;對於其未支援的所有幣種,我們會存放在加密的 USB 設備裏。這些儲存設備會存放在安全的保險箱中,並將備份的紙錢包存放在幾個不同的安全地方;由於安全考量,我們未揭露其具體位置。在 ICO 結束後,我們會組織公開的審查流程來向 ICO 參與者證明 USB 設備與紙錢包已安全存放。

X. 交易策略

標準普爾 500 指數 (S&P 500) 每季進行一次投資組合再平衡,並在實際操作前幾天公佈其增列與刪減的投資標的。在多數年度中,S&P 500 中會有 25 至 30 檔股票被汰換。任何追蹤該指數的基金均須根據其變化做出相應的資產再平衡。部分的指數型基金會在 S&P 500 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當天前先行增列與移除股票,而另一部分則在當天進行。

截至 2017 年 7 月 31 日為止,Vanguard S&P 500 ETF 的投資組合中占比最低的十檔股票的總和僅為 0.063 %;Vanguard 基金的市值為 3,383 億美元,而這十檔的市值為 2.138 億美元,且其合算的日均交易量僅為 4,025 萬美元。所以,超前交易似乎是這些法幣指數型基金的一個更讓人擔心的問題;這些指數型基金輸給超前交易者約略每年 0.2 ~ 0.28 % 的績效。

CRYPTO20 的投資組合中加權最低的組成幣種平均占資產管理規模 (Asset Under Management, AUM) 的 1 %;就 7,500 萬美元規模的 AUM 而言便是 750,000 美元。在指數中市值最低的幾個幣種的日均交易量大約為 500 ~ 2,000 萬美元,如同表格 1 所示。

表格 1:在 2017 年 8 月 28 日,CRYPTO20 指數中四個低交易量的幣種當時即時可以購買的掛單比率。

「即時可購買量」是運用 CRYPTO20 服務器讀取交易所的掛單資料自動計算而得。因此,新增一個幣種需要購買的量約略是日均交易量的 3 ~ 15 %,而 Vanguard S&P 500 指數型基金確需要爭奪日均交易量的 200 ~ 500 %。

即使是交易量最低的幣種 Waves ,也能夠在投資組合再平衡的階段輕鬆支撐起 5 % AUM 的購買量,而其滑移價差只比最優價格差 3 %。若以 2017 年 8 月 28 日為例子,滑移價差則僅為 1.38 %。這證明了投資組合的最大價值為 7,500 萬美元的論斷。

任何的超前交易者都需要預測市值前 20 大的幣種,並在交易所內擁有足夠的流動資產來調整幣種占比。CRYPTO20 的指數策略交易規則將會公諸於世,儘管如此,我們將採用幾個策略來降低超前交易者引入的風險:

  1. 加密貨幣會在交易前的 1 至 48 小時前發送至交易所,避免投機者藉由監控熱錢包的狀況來掌握購買或賣出的確切時間點。每週進行一次投資組合再平衡的頻率提供充裕的時間如此操作。
  2. 交易會在多個交易所進行。
  3. 交易會在再平衡階段的不同時點進行,以避免可預測性。

XI. 自動化

CRYPTO20 將透過 API 集結多個交易所進行自動化操作,可能包含但不限於下列交易所:Bitstamp、Bitfinex、BTer、Bittrex 與 Poloniex。當交易開始後,完整的交易所列表將會公佈於我們的官網上;當一個交易所通過我們的考核,且其 API 具備足夠的操作功能後,將會新增進列表之中。

C20 代幣的清算價格將由 CRYPTO20 開發的交易所服務系統來決定。清算價格的自動更新是使得我們的業務能夠順利運營的核心部分。儘管如此,自動化流程也會因將私鑰儲存在線上的需求而曝露安全性的風險。我們規避該風險的方式是建立一套雙層權限系統;多個地址僅被分配必要的權限來執行特定任務 — 例如更新清算價格。這樣的策略不需要將關鍵的私鑰存放於線上,以此降低自動化的風險。

CRYPTO20 後台所提供的全套服務,是採用 Kubernetes 全然規模化且繁冗的基礎架構運行。安全性與可靠性是我們的系統設計的核心出發點;我們仰賴公鑰密碼學、多重要素簽證 (Multiple Factor Authentication, MFA) 與私鑰的孤立性來達到我們的目的。CRYPTO20 的大多數資產將會離線存放在冷錢包中。

透過後臺呼叫交易所的 API 服務,我們將找出不同交易所的各種交易對中的最佳路徑,使得能以最優價格進行交易。這方式將會確保當前的資產總是以最有競爭力的價格與交易手續費購買。

XII. ICO 資金運用

CRYPTO20 團隊已經完成交易系統的開發。ICO 募集資金的 98 % 將用來購買當前資產;0.5 % 用來支付確保 CRYPTO20 合規的法律費用,與審計公司對我們所收受的資金的全面審核;分配 1.5 % 的資金於針對散戶投資者宣傳 CRYPTO20 的多元價值主張。

  • 1.5 %:上架交易所前的行銷
  • 0.5 %:法律費用與 ICO 後的審查費
  • 98 %:購買投資組合中的加密資產

XIV. 定期報告

加密貨幣的會計標準仍未明朗,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ASB) 將會創建一種新的標準,抑或修改現存標準來克服投資無形資產 — 包含數位貨幣 — 的會計計算方式。眾所周知,IASB 會根據成功企業的發展經驗來制定投資的會計標準,例如商品券商與交易員。或許 IASB 需要數年的時間開發並執行新的標準,但儘早考量所有的可能性可以讓 CRYPTO20 成為探索新標準的先行者,並提供加密貨幣成為替代投資工具的可信度。

CRYPTO20 已完成審計與會計需求分析,以確保為遵守現行法規做出最大的努力。CRYPTO20 將會在每個季度發佈一份報告,其中包含監管風險與合規、風險與報酬分析、投資組合績效,與每年年末的市場預測分析。

財務報告將包含以下主題:

  • 資產負債表,與投資組合的總價值表
  • 該季度的損益表
  • 投資組合中各幣種的數量列表,與發佈資產負債表當天的價值
  • 支付給董事、顧問委員會和員工的所有開銷的清單
  • 所購買和賣出的加密資產的總數量

這方面的資訊將會公佈在 CRYPTO20 的網站上,且 CRYPTO20 的資產可以在任何時候透過區塊鏈瀏覽器查看。

XV. 計畫時程表

初步的調研與開發

  • 2017/01 ~ 2017/04:建置團隊與概念;透過回測決定投資組合中的超參數;建立合規的架構。

開發智能合約與自動交易系統

  • 2017/04 ~ 2017/06:開發新穎的 CRYPTO20 智能合約;開發與眾多交易所自動交易的後端架構。

完成智能合約與交易協議

  • 2017/06 ~ 2017/07:完成智能合約到可以接受審核的狀態;優化自動化指數型交易演算法,以縮減超前交易的投機行為帶來的風險與滑移價差的程度;與業內專家顧問進行諮詢。

測試交易系統與智能合約審查

  • 2017/07 ~ 2017/09:進行智能合約的安全性審查與程式碼審核;測試交易系統。

C20 代幣預售

  • 2017/10/07 ~ 2017/10/14:代幣預售。

C20 代幣 ICO 階段

  • 2017/10/16 ~ 2017/10/30:ICO 階段。

ICO 資金的公開審核

  • 2017/12:審計公司審核 CRYPTO20 ICO 集資狀況,並釋出驗證報告。

進行 Top 20 幣種的起始資產分配;針對投資者關係進行行銷宣傳;進行首次的投資組合再平衡

  • 2017/12 ~ 2018/01。

C20 代幣上線交易所

  • 2018/01。

資料收集;規律運營

  • 2018/01 ~ 未來:收集多個交易所得訂單簿與交易量等資訊。在運營六個月之後,這些有價資料集將能夠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