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通知:您的食指對接失敗

| ㅇㅁㅇ | ノ
FW: 雀包電話簿
Oct 13, 2021

「氆氌」:藏族地區所產的一種手工羊毛織品。種類甚多,一般用來當作衣服和坐墊等材料。

每一個月都要開部門大會議,第一個小時是專案會議,第二個小時檢討當期雜誌,第三個小時是編輯會議。每個人視工作內容參加前兩個小時或後兩個小時的會議。

其實我也不知道設定第二小時的用意在哪,大概是強制編輯和普羅大眾代表會面、強制編輯們聽無聊的讀書心得。或者是給傻不愣個的福利見面會。

如果當期主題是圈圈圈,就會聽到不下三五次的心得發表是這麼開頭的:「其實我沒有看過圈圈圈……」另外會有一次是︰「我還沒有看過這一期雜誌。」如果主題是叉叉叉,大家就會說:「這一期真的超級好看。」

其實我沒有看過普魯斯特。江湖傳聞說只有被判無期徒刑的人才看得完《追憶逝水年華》。提到普魯斯特,想起的不是瑪德蓮,而是高中時班會課被抓到地下室看的電影。我想不起那部電影或是任何角色的名字,只記得有台鋼琴從天花板上掉了下來,穿過了一層樓,砸死了某人。零碎的記憶裡還有兩位或三位完整的、花枝招展的姨婆。

但是我不想這麼說。即使我真的沒有看過普魯斯特的任何作品任何一個字。只是當編輯這期雜誌的編輯們坐在你的面前,你劈頭第一句話卻是我沒有看過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然後談論的東西無關內容編排,而是照片的顆粒、文字的顏色,那麼這場會議究竟究竟究竟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但我還是沒有看過普魯斯特。每一篇文章一再提到的「普魯斯特時刻」,我得扔到搜尋引擎裡,然後發現在這個法國姓氏後面可以掛上許多名詞,變成另外一則維基百科的詞條。

也是在輸入的過程中,發現原來世界上存在一種寫法複雜,唸法令人聯想到法國人的亞洲織品。

不知道人類是如何指認對方的。

我是說,在不具連貫性的情境中,對方說出某句話、或是描述了某個不在眼前的場景,即使謎底從來沒有出現(那甚至不是語句的重點),你卻肯定對方與你看過同樣的作品。

我很喜歡那個瞬間。

細細想其實想不太起來 — —最普通的可能是突然食指對接;逛首飾的時候,突然話題跳到:「妹妹也有玉嗎」後大笑;烤魚跟檸檬片一起上桌時,開動動作的停頓;或是拙劣地用文字形容某個經典的漫畫場景卻有預期的效果……

最近發生的時刻是講師提到冬山河上也有翠翠、整稿的時候,看到「不如我哋由頭來過」、電影中的小貓被喚作「男爵」、編輯說最近學到時滯現象。

記得的事件其實都是明顯的符碼,有的時候挑開後的內裡也不見得符合想像。只是,在工作場合什麼也無法召喚。即使活動地點在某個電影場景,即使同行的人也看過那部電影,仍會毫無所謂地說是喔。(明明類似的色調和光影便是鑰匙。)

那甚至不是一個人比了半顆愛心,另一個人比了完整的讚,也不是佛地魔的幼體在王十字車站遇到了柏靈頓熊熊、萬應室的櫥櫃打開會通到納尼亞,而是哈利對艾連說愛是最強大的魔法然後被一口吞掉了。

(亂舉例)

無關劇情或細節誤解錯植,而是本質上的對話交錯。是在迷宮裡沿牆而走,然後硬生生撞到結實的磚頭。

(其實說到底,最介意的只是總在說話時被打斷。)

腦子裡總反覆想起兩句台詞。

「面試官或許很厲害,但是他肯定讀了今村夏子的《野餐》也不會有感覺。」

以及,

「我現在可能也不會有了。」

--

--

| ㅇㅁㅇ | ノ
FW: 雀包電話簿

某某某,叉叉人,人生的第一天從星期二開始。那時候亞熱帶的人還不知道,第一本《哈利波特》出現在倫敦街頭、艾蜜莉發現了藏在牆壁裡的鐵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