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必備兩觀念

受傷後立即性與初期實用處理方法

GANGKONG 健康
GANGKONG健康
4 min readDec 15, 2019

--

喜歡運動的大家,平常多少會有些跌打損傷,隨著研究證據更新,以下介紹2019年的最新處理方針!

Photo by Jeffrey F Lin on Unsplash

從早期的受傷就冰敷觀念,逐漸PRICE也琅琅上口,ICE、PRICE都是針對急性期的處理給予治療建議,而在2019年發表在英國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的文章對於軟組織受傷後的處理給予建議,除了注重急性期處置,也對於亞急性期的處理給予建議。

2019本年度最新傷害指引 — 愛與和平 (PEACE & LOVE)

PEACE & LOVE:保護 (Protection)、抬高 (Elevation)、 避免服用抗發炎藥物 (Avoid Anti-Inflammatories)、加壓 (Compression)、衛教 (Education)、負重 (Load)、樂觀 (Optimism)、血管形成 (Vascularization)、運動 (Exercise)

— 軟組織受傷後的立即處理,遵守PEACE處理原則 —

保護 (Protection):在1至3天內限制活動,將出血狀況降至最低,並依照疼痛的狀況逐漸減少保護。

抬高 (Elevation):將肢體抬高超過心臟,促進組織間液流出組織。

避免長期服用抗發炎藥物 (Avoid Anti-Inflammatories):發炎反應對於軟組織的再生修復十分重要,高劑量抗發炎藥物的使用會抑制軟組織修復,對於組織長期修復有潛在性的害處,因此應該避免長期使用。

加壓 (Compression):使用貼紮或護具提供外在機械性壓力,能有效限制關節內的腫脹及組織出血。

衛教 (Education):醫事人員應對病患衛教,而病患也應詢問完整的受傷資訊。在受傷早期,使用電療、徒手治療、針灸能有效減少疼痛,之後了解受傷的癒合時期以及負重的處理,並給予合乎現實的期待,以免過度追求一勞永逸的神奇療法而錯失了恢復良機。

— 在軟組織受傷初期後幾天,遵守LOVE處理原則 —

負重 (Load):活動與運動對於骨骼肌肉失調是有益處的。在不引起劇烈疼痛的情況下,盡早給予機械性壓力以及正常的活動回復,對於肌腱、肌肉、韌帶組織的重塑是有幫助的。

樂觀 (Optimism):在復健的介入中,大腦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其中心理因素(例如憂鬱、疼痛災難化、害怕等)會阻礙修復。因此在傷口復原的過程中保有樂觀的態度是重要的!

血管形成 (Vascularization):有氧運動對於骨骼肌肉系統受傷後的處理十分重要。在受傷後執行適當劑量、不引起疼痛的心肺運動,能增加受傷組織的血流並提升機能。因此研究建議早期的活動及有氧運動能夠減少止痛藥的使用以及增加肌肉骨骼傷害的復原。

運動 (Exercise):已經有很多高品質的臨床研究證實,腳踝扭傷後以運動介入,對於腳踝扭傷的再發生率有明顯的改善。運動可以恢復受傷組織的活動度、肌力、本體感覺。但注意在亞急性期,運動時應該避免疼痛,強度也要漸進式地增加,以達到組織最好的修復

撰文: Ear 物理治療師

返回GANGKONG健康官網

參考文獻:

https://blogs.bmj.com/bjsm/2019/04/26/soft-tissue-injuries-simply-need-peace-lov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