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劃/大學校園性別友善空間開箱

專題引言:盤點大學宿舍性別友善空間

畢恆達 / 專題主編、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圖 / Monstera / pexels

根據教育部109年《公私立大專校院校園性別友善安全空間調查》的結果,臺灣各大學的學生宿舍,其中男女分幢佔了最多數,約佔70%,如果再加上男女同幢分層、同層分區,則共佔了99.6%。換言之,在宿舍裡,男女的生活空間幾乎是以性別區隔的。

隨著性別觀念的演進,昔日曾經存在的女子院校(如實踐家專、靜宜女子文理學院等)都已經改制成為男女兼收的大學。男女合校的大學裡,不分性別的學生共同使用實驗室、閱覽室、健身房、游泳池、教室,但是卻在校園中特別闢出一塊男女區隔的空間:宿舍。宿舍應該不只是休息睡覺的地方,更是生活與教育的場所。我們的社會本來就是男女性別多元一起共存,為何宿舍這個生活教育的重要場所,卻是規定男女分開學習呢?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在《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之後接受國民教育的,然而宿舍的性別區隔卻幾十年沒有改變。

1999年,臺大性別與空間研究室曾經舉辦校園空間總體檢,調查結果有過半的學生贊同推動男女合宿的實驗。此後臺大的學生組織也多次藉由夜宿椰林大道、召開記者會等活動,鼓吹學校試辦男女合宿。然而20年過去,幾乎看不到任何往前推進的具體措施。目前除了臺灣師範大學,在學生會與校方共同努力下(還要應付校友、家長的壓力),於2020年選擇原本男女同幢分層宿舍其中的二樓,試辦男女同層分房(男女房以梅花座安排,共20個房間左右);其他大專院校設立的「性別友善宿舍」,則多仍以同幢分層或同層分區(明確劃分男、女居住區域)的規劃為主。顯見社會對於學校宿舍的想像,仍未真正走向多元。

在大學任教的教授,許多都曾留學歐美,應該有親炙歐美宿舍的經驗。以美國大學的宿舍為例,男女同層分房是常見的空間安排方式(想像是旅館的空間安排),此外宿舍空間設計多元,除了臺灣常見的單邊或中央走廊兩邊配置房間之外,許多為公寓格局(如三個房間,共用一間客廳及衛浴),也提供已婚學生家庭房之選擇,而宿舍幾乎都配有公共廚房(飲食教育也很重要)。當我們還在為男女合宿而奮鬥的時候,美國很多大學已經從男女混宿(MixedGenderHousing)進展到性別包融宿舍(GenderInclusiveHousing)了。

借鑑美國,大學的住宿工作人員將其工作視為專業,而非例行公事,以滿足學生多元需求為職志,而非將跨性別學生視為製造麻煩的人物。在創辦初期,通常先組成專案小組,與校園內既有的LGBT友善單位合作,匯集校內現況與意見,將各種專家、師長、行政人員、學生拉進小組中,共同討論政策、培訓、推廣、空間規劃設計與Q&A。如果校內的教職員生性別知識不足,則會舉辦大規模的研討會。接著選定較適合的宿舍空間,加以整修,在得到校方高層支持之下,通常一年左右就設立性別包融宿舍。

臺灣有幾所大學也曾舉辦問卷調查,如果學校願意設置男女合宿的空間,通常有半數左右的男女學生有意願入住,但是校方最後並沒有因此提供有意願的學生入住的機會,而是以有反對的學生為由而無意設置。校方也很怕接到來自家長的抗議電話。家長反對的理由,通常是害怕合宿會引來性騷擾、性侵害以及性行為。然而性騷與性侵是違法的行為,不只是在宿舍,其他如實驗室、圖書館、性別友善廁所等空間,也同樣不允許其發生。有所私立大學因校內宿舍空間不足,校方承租民間的包租宿舍,學生以房間為單位向校方申請。該包租宿舍就像旅館一樣,同樓層有男生房、女生房混合配置(主要為雙人套房),床位總數達二百多床。實際居住之後,並無任何問題發生。只因為此宿舍不屬於學校、位於校外,結果校方允許男女合宿,也無任何家長抗議。校外得到默許,為何設在校內,就會引來軒然大波?有鑑於社會對於男女合宿的恐慌,學校除了簡化的問卷調查之外,應多設計不同形式的公聽會、工作坊、演講等,主動讓全校師生有溝通、理解、說服的機會。

男女合宿可以提供不同性別學生共同生活、相互理解的機會;目前的訴求,並非強制所有學生入住,而是提供學生不同的選擇機會;校方可以優先選擇套房的空間格局,將各種疑慮降至最低。合宿基本上還是男女性別二元的思考,性平法明訂學校不得因學生的性別、性別特質、性傾向等而給予不同的資源與對待,性別包融宿舍是學校可以也必須努力的方向,以滿足性別多樣學生的需求。

首先,宿舍網頁要明確傳遞性別友善、反性別歧視的訊息,從網頁說明、申請方式、入住經驗到退宿,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學生的感受,因此在系統與言語描述上都須謹慎設計,讓各種性別認同的學生直接感受到自己是受學校接納與歡迎;申請表單上的性別欄位除了男女之外,應設其他選項,並註明若有特殊需求,可以向學校的對口單位負責人聯絡;學校可以設置單一窗口,不要讓跨性別學生自己要不停與不同的單位(心輔中心、學務處、總務處等)接洽、不斷解釋自己的狀況,一再出櫃;在辦理住宿的過程中,應由學校具有性別平等意識的工作人員全程陪同。

跨性別學生希望以自己認同的性別身分生活、被對待;在各處空間中移動不需要受到性別檢查;在保有隱私以及與朋友互動之間,取得平衡;偏好套房設計,不必使用多人的衛浴設備;希望住宿空間不要標籤化,能夠融入學生之中。這些希望,都是學校應盡可能實現的生活條件。

我們都知道除了教室中的正式教學之外,整個校園都是潛在課程實施的場所。宿舍不只是一個休息、睡覺的空間,也是學習獨立生活、人際互動、處理紛爭的地方。各種性別(認同、表現)的人共同生活是社會常態,宿舍應該也是。即使目前合宿會遭遇來自某些學生與家長的阻力,但是仍有偏好男女合宿的學生。在現行男女分宿的情況下,只是要增設男女合宿的空間安排,並非要完全廢除男女分宿。學校應該要提供多元選擇,而非有人反對,就剝奪其他學生接受男女合宿的權利。性別友善宿舍的規模也不宜過小,否則有標籤化的可能。學校是教育單位,不只要回應現實需求,更要引領社會前往進步的方向。性平法已經實施近20年,對於教科書內容、性騷及性侵防治等已有顯著影響,宿舍空間的規劃設計也應該有所變革,追上性平法的腳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