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性別 / 劉秀鳳專欄

餐桌食材命名有玄機? ──從茼蒿的俗名說起

劉秀鳳 / 國立和美實驗學校退休教師

生長在臺灣的我們相當幸福,蔬菜、水果等物產非常豐富多樣。鄉下人情味濃厚,各家常分享自己所種植的蔬果,新鮮現採的蔬果鮮甜滋味無可比擬。

幼時常在廚房當小跟班,聽到不少與蔬菜相關的諺語,如:

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Sè-hàn thau bán pû, tuā-hàn thau khan gû)¹:縱容一個人的錯誤行為,致人積惡成習,變本加厲。

六月刈菜假有心(Lak-gueh kuà-tshài ké ū-sim.)²:形容人的言語或行為虛情假意,或譏諷不懷好意的偽君子。

[1]編註:舊時臺灣農業社會,匏瓜不只作為可食用的農產品,經過風乾後也可以製成盛水工具「匏桸」。水牛作為役用牛,協助農耕,是農人為重要的夥伴。也因此,當一個人小時候偷摘匏瓜,長大偷牽牛隻,意即──一味縱容小孩的錯誤行為,反而會使其積惡成習,長大後會變本加厲。相關討論,可參見教育部臺灣閩南語辭典(2023);農業部(2007年3月)。農政與農情,177期,https://www.moa.gov.tw/ws.php?id=12559。
[2]編註:亦作「六月芥菜假有心」。每年國曆十一月到次年四月為包心芥菜產季(約農曆十月到次年二月),這段期間,芥菜中心逐漸長成的內葉緊實如球,稱之「芥菜心」。換言之,若非產季,芥菜有心必為虛假事實。由此現象延伸,形容人的言語或行為虛情假意;或譏諷不懷好意的偽君子。相關討論,可參見農業知識入口網(2007),https://kmweb.moa.gov.tw/knowledge_view.php?id=1524;教育部臺灣閩南語辭典(2023),https://sutian.moe.edu.tw/zh-hant/su/26943/。

蔬菜是餐食中最常出現的食材,伴隨備料烹煮餐食,這些由蔬菜食材衍伸的諺語,自然而然與生活與文化產生連結。而且,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提供人體所需,也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雖然大家對蔬菜並不陌生,但同樣的蔬菜,各地名稱卻各有不同,或者又因外型不同,有不同稱謂,例如:一年生的蔓性草本「扁蒲」,民眾熟知的「匏仔」(pû-á),因果長形稱「瓠」,果圓形稱之「匏」,果扁形稱「扁蒲」,兩端粗且中間細稱「葫蘆」。

當然,蔬菜作為食材,也是不同節慶料理的重要角色。

美味客家湯圓的要角──茼蒿

冬至,是24節氣中重要的節氣之一。這一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也是北半球一年當中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日子。過了冬至,太陽直射的位置慢慢地朝北迴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天時間逐漸加長,直至夏至。

面對節氣變化,日出日落的時間差異,早出夜歸的人們感受最深。根據地球傾斜角度、太陽的位置,冬至每年的日期略有不同,落在國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也因為冬至沒有一個固定的日期,和清明一樣,同屬「活節」。

冬至又可以稱一陽生,源自中國唐朝經學家孔穎達編纂《周易正義》提到的「冬至一陽生,是陽動用而陰復於靜也。」這是由於冬至後,新的循環,寒氣漸減,陽氣逐漸增長。中國南宋詩人陸游在五言律詩〈辛酉冬至〉一詩中,自註:「鄉俗謂喫冬至飯即添一歲」。可見冬至作為重要節氣,具有「迎新一年」的意義。對照臺灣冬至習俗,「吃湯圓多一歲」,也可能是取自同樣的意義吧!

時日今日,冬至湯圓有非常多的口味選擇,花生、芝麻、紅豆、抹茶……各種口味,每個人總能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味道。

我最鍾情的則是客家鹹湯圓。每年冬至,我們家也都會自己搓湯圓。我小的時候也最喜歡在廚房當小幫手,學料理、聽故事。

▶2011年,「竹北六家地區客家文化生活環境調查及規劃研討會」曾於竹北地區林萬春先生老屋舉辦,現場烹調客家鹹湯圓料理,並烹煮、撈起茼蒿預備作為湯圓配料,提供與會者享用。(創作者/新瓦屋花鼓協會;建檔單位/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發布於國家文化記憶庫。

大葉茼蒿是客家鹹湯圓不可或缺的配料,家裡每每準備一大盆的大葉茼蒿(tang-o)³,挑挑揀揀。盛水下鍋一大盆的大葉茼蒿,煮起來卻剩一點點菜量。阿嬤跟我說:我們常吃的茼蒿也叫「拍某菜(phah-bóo-tshài)」,也就是打老婆的菜。相傳「拍某菜」的由來,是因為茼蒿下鍋前後的分量「看起來」差異太大,丈夫以為負責操持家務的妻子在餐點上桌前偷吃料理,便將老婆打罵一頓。

[3]編註:茼蒿,又作「苳蒿」(tang-o)。臺灣市面常見的茼蒿依據葉型分為兩種,一種為大葉種(又稱圓葉種),另一種為裂葉種(又常被稱作「山茼蒿」)。相較於裂葉種的氣味,臺灣民眾較為喜愛大葉種茼蒿,並常作為火鍋、鹹湯圓的主要配料之一。有關茼蒿的討論,可參見,林怡昀(2022年01月11日)。【茼蒿秘密】大葉茼蒿、山茼蒿、野茼蒿怎麼分?傳說顧眼睛、農藥多是真的嗎?。上下游新聞。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63457/。

事實上,大葉茼蒿含水量高,經高溫烹煮過,便會出水,體積極度縮小。

不分青紅皂白,將大葉茼蒿冠名「拍某菜(phah-bóo-tshài)」,誤會可大了。

食材別名暗藏性別的權力關係──拍某菜、美人腿、大陸妹

鹹湯圓的俗名「拍某菜」讓我印象深刻,小小的年紀不解──為何菜少了要打老婆?

在傳統社會的性別文化與分工裡,即使女性操持家務非常辛苦,卻理直氣壯地賦予男人「拍某(phah-bóo)」的權力。女性在家中受到貶抑的性別困境,由茼蒿的別名可見一般

除了「拍某菜」外,我們常常聽到「美人腿」──筊白筍,也同樣如此。

(一)筊白筍

筊白筍,民眾取筊白筍的蔬菜外形挺直白皙,以及讀音的雙關音「腳白」,為其冠上別名──「美人腿」。也因為如此,在筊白筍盛產的季節裡,曾賣場標示當季筊白筍菜型挺直與淨嫩鮮甜,以俗名「美人腿」高舉標示,作為品質保證;早年地方政府的農產行銷策略,也曾找來女子露出白皙長腿助陣,將女子的「美人腿」與蔬菜的「美人腿」結合促銷,用以吸睛,提高知名度與販售量。

某種程度上,行銷手法與宣傳策略透過臺灣豐饒的蔬果物產,一再複製父權視角對女性凝視,也在在透露不平等性別權力關係。

(二)福山萵苣

福山萵苣,早年從中國引進的不結球嫩葉萵苣品種,稱作「大陸萵仔菜」、「大陸萵」,與臺灣萵苣、美生菜、奶油萵苣等視作萵苣家族。

桃園一位中國籍妻子參與紀錄片《想我眷村的媽媽》(2006),便提到,過去在市場聽見菜販么喝:「大陸妹!」以為菜販罵她,後來才明白──「大陸妹」一詞,指的是福山萵苣。

那麼,「大陸妹」真的純粹只是蔬菜的菜名嗎?這些,都必須臺灣萵苣的臺語讀音「萵仔菜(e-á-tshài)」說起。

在語音諧音發展及各地聲腔讀法不同的狀況下,南部地區出現以語音「妹仔菜(meh-á-tshài)」稱臺灣茼蒿。福山萵苣的俗名「大陸萵仔菜」,進而被唸作「大陸妹仔菜」,也在華語上的簡稱轉為「大陸妹」。

這樣的簡稱,也緊扣兩千年前後的中國籍女性移工、配偶在臺的歷史。

▶左圖/筊白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建檔,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右圖/福山萵苣(走路草農/藝團建檔,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

根據記者報導(2001),當時,臺灣市面上漸漸出現福山萵苣,民眾也不知道福山萵苣作為商品從何而來,恰如中國女性移工非法來臺從事性服務業,兩者的身世如迷霧,便聯想一塊。菜販的販售手法與民眾辨菜的視角交織下,也將葉面的軟嫩相擬為中國籍女性的身體想像與性的想像,有效且快速地在臺灣社會融入、傳播此種想像。

如果我們認可臺灣傳統俗諺、各項事物的俗名的形成,與時代背景相關,或取自社會文化、性別觀念、歷史事件、語音變遷、引進的脈絡等,傳承至今日為人所知。那麼,我們就更不能忽視,臺灣性別文化與常民社會共構出「大陸妹」一詞的成因,不只是語音諧音與簡化,而是具有性別權力關係的移工史、跨國婚姻史與植物命名的歷史。

針對此一俗名,曾有臺北藝術大學的學生於2017年提出正名運動,倡議店家正名「福山萵苣」,獲得社會學者支持。臺灣行政院農業部(前身為行政院農委會)也在2018年11月29日在機關官方臉書發起正名運動,分享「大陸妹」俗名由來與身世,建議大家改叫「福山萵苣」或「大陸A菜」、「媚仔菜」──

其實在中國大陸外籍配偶的耳裡
聽見這樣的稱呼是非常不舒服的 :(
各位也可以換個角度想~
要是今天自己到了國外
聽見類似的稱呼
是不是會不開心呢❤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農業部)於2018年發布之臉書貼文配圖,宣導民眾勿再使用具性別刻版印象。(農業部提供)

食材命名的性別符號意涵與覺醒的契機──融入課程

食物是我們與文化最深的鏈結。美味的食物往往來自於記憶中的情感,而食材名稱在日常生活中伴隨採買及烹調,一次次複製深化其符號印象。

約定俗成的「拍某菜」、「美人腿」或「大陸妹」等食材名稱,也是對於群體關係的展現,其間性別權力不對等的關係,透過蔬菜於生活中不斷複製。

因此,如何在政策上透過對話覺察,在課程中思辨行動,值得探討。

這可對應到,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課程綱要各領域課程綱要,如附錄二:資賦優異相關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附錄五:身心障礙相關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附錄十:議題適切融入領域課程綱要等。其中,性別平等教育的學習主題「語言、文字與符號的性別意涵分析」,對應不同學習階段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指向性E6、性J6及性U6各項議題實質內涵:

從餐桌,深入食材的身世與命名,教師可帶領學生探討關於食材命名之性別意涵分析,進一步思考生活中的性別議題,也可觸發學生以性別視角認識生活的契機。

劉家私房菜──客家鹹湯圓

食材準備

蝦 米
香 菇
圓糯米
豬五花肉
蔥 段
雞 湯
紅蘿蔔
大葉茼蒿

不可或缺的料理法寶

石磨、粿袋、扁擔、板凳、長棉繩

料理步驟

①首先,將圓糯米泡水泡軟,用石磨研磨成漿;接著,備好粿袋,將糯米漿倒入粿袋。
②為了分離水與米漿,我們將盛裝糯米漿的粿袋放到長板凳上,取用扁擔壓粿裸袋上,扁擔二側頭尾用繩子綁在長板凳上,運用拉力壓乾脫水粿袋。
③水與米漿分離後,袋中留下濕潤如黏土般的粿脆。從粿袋中取出粿脆後,將粿脆放入滾水煮熟。
④待粿脆熟透,粿脆和到麵粉中揉團成長條狀,再分切成小塊。一個個小塊揉成圓滿Q彈的小湯圓。這時,小朋友們會學著大人,在手掌心中同時搓圓3顆湯圓,顯現厲害的手工技巧。
⑤客家鹹湯圓的配料少不了豬五花肉、蝦米、香菇、蔥段、紅蘿蔔等食材,我們一定要將所有配料都炒香以後,加入拜拜熟雞肉熬煮的雞高湯。
⑥湯滾後,加入新鮮的大葉茼蒿,再倒入另一鍋水煮熟的湯圓,令人垂涎三尺的客家湯圓就完成了!

參考文獻

孟祥傑(2021年12月28日)。好菜!「大陸妹」正風靡全台。今日新聞。https://archive.ph/20130427120953/http://www.nownews.com/2001/12/28/738-1242440.htm

農業部(2018年11月29日)。我的名字是──福山萵苣!。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MOA/posts/pfbid0KrkJkZGsJhc5ncf7vcpDo3A4MyGxACTvEF2VSNULnP5Sw1QxwQ29dCiGZnybupuy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