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互學 ‧ 共好」──臺北市幼兒園桌遊玩出性平力

Girl’s Power女性力量──跟著波比・吉布奔向運動平權的時代

陳又瑄、謝雯俐、張郁欣、鄭佩芷、許珮甄/臺北市北投區逸仙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

成為性平種子園第二年,在性平教育的路上未知的相遇

110學年度是我們第一次參加性平計畫,面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不安全感。後來回想起來真的是相當幸運可以成為性平計畫的一員,因為透過這個機會,我們學到很重要的議題。在教授的帶領下,透過每次集會時各園的交流討論,參與的每個學員又攜帶了更多的能量回到自己的學校,交給我們的孩子,讓性別平等的重要精神在孩子身上播種、發芽,種下一片平等的未來。

110學年度我們透過繪本認識了各領域傑出的女力人物,111學年度的性平議題,我們認識女性在17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女性力量。最後我們選定SDG5性別平等: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繪本「Girl Running」作為本次性平教具研發的重點發展議題。

Girl’sPower女性力量──過去與現在連結誕生的桌遊

「Girl Running」繪本所講述的是第一位非正式紀錄中跑完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的女孩波比‧吉布(Bobbi Gibb)的人物傳記,描述熱愛跑步的波比如何在當時對女性的體能充滿歧視、刻板印象,並且對女性加諸許多限制的時代下,堅守自己的夢想女扮男裝出賽。因為有波比在1966年的創舉,影響了日後許多女性加入馬拉松賽事,更甚至是女性也能參與更多的運動比賽。

現今社會無論性別,只要有心運動,人人皆可。在電視媒體的宣傳下,孩子們能夠跟著家長收看奧運轉播、能夠認識羽球天后戴姿穎。這一切與「Girl Running」波比在所處的1970年代──女生只能穿裙子、沒有女性運動鞋、不能上體育課,已有相當大的不同。因此我們希望能讓孩子知道,因為波比的努力開啟了女性運動平權的先驅,並期待藉由桌遊,讓孩子認識更多在臺灣各運動領域活躍的女性運動選手。

桌遊-Girl’sPower女性力量遊戲配件

遊戲玩法:遊戲人數3–6人,遊戲有3種玩法

(1)運動對對碰:玩家輪流翻開道具卡(紅藍綠牌混合成一落),放置到人物介紹卡上對應的位置,完成該人物介紹卡的玩家得分。人物介紹卡蒐集完畢結束遊戲。(2)繪聲繪影:玩家

(2)繪聲繪影:玩家輪流出題,出題者抽選人物並擲骰子決定出題方式(口說或肢體動作)和題目;其他玩家猜出答案後壓棋子在圖卡上,答對得代幣,代幣用完結束遊戲。

(3)記憶大考驗:依難易度分成2、3、4、5張一組,玩家翻出同一運動員的相關卡片即可得分,卡片用完結束遊戲。

▲出題骰子、得分錢幣、棋子
▲ (左)遊戲配對卡:綠/運動場地卡、紅/運動用具卡藍、運動員卡(右)運動員介紹卡 藍/運動員卡

學前幼兒性平教育──埋下小種子,長成大樹林

其實在110學年度為女力繪本研發教具後,我們決定把學習到的性平教育精神帶給孩子們。對我們來說,以往看到孩子出現性別刻板印象行為時,都會和孩子說明沒有這樣的規定,希望能消弭孩子的刻板印象,增進性平意識。但真正的把性平教育視為課程主題時,剛開始的確有點陌生,不知要從何下手。因此我們教師夥伴們花了一些功夫去蒐集資料,思考如何安排主題進行的順序和邏輯,才能讓孩子一步步地去覺察在生活當中的性別刻板印象與個人特質並不完全相符的事實。

課程發展歷程如下(課程設計/許珮甄、洪琬婷)
一、探索性別印象&個人特質(外在樣貌、內在性格、興趣)

我們從性別印象出發,帶著孩子從人的外貌到興趣特質探索他們所認知的男生、女生應該是什麼樣子。透過探討,孩子們發現其實不論性別,每個人的特質都有相似與相異的部分,因此每個人的選擇都必須獲得尊重

▲(左)邀請男生女生一起玩各式各樣的玩具,觀察孩子遊戲的 情況,能夠發現部分孩子對玩具已有性別刻板印象。(右)圖中的大班男生覺得戒指只有女生會戴,所以連碰都不 願意碰一下。對於男生到底戴不戴戒指,我們和孩子討 論的結果,有許多孩子反饋自己的爸爸也會戴戒指、電 視上的男生也會戴戒指。透過討論,顛覆了孩子原有的 性別刻板印象。
▲ (左)畫出自己認為的男生和女生形象,可以發現男女生都有 各式各樣的外型、穿著。(右)變裝體驗:男生也可以穿裙子,請孩子們體驗平時不常 穿的服裝,並說說看感想。
▲(左) 顏色與性別:我們請孩子幫一位不同性別的孩子搭配衣 服,並說說看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發現有的孩子對顏 色也有性別刻板印象。(右) 請孩子畫出自己喜歡的顏色,擺在一起看,會發現其實 男生和女生喜歡的顏色沒有相差很多,有的不一樣,有 的相同,顏色並沒有分性別。

二、探索性別與職業關係
請孩子調查家長的職業並做統整和調查,孩子們發現雖然有些職業是男生多,有些職業是女生多,但是其實職業是不分性別的,男生女生都可以做自己想要的工作。

▲(左)我們與孩子一起統計,發現家長的工作幾乎男生和女生都可以做。(右)調查並分享爸媽職業,是否有男生或女生擔任相同的職 位,男生多還是女生多?

三、談討男女不平等&不平等的部分
現今臺灣這代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尤其臺北市地區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寶,並無法對男女不平等產生共鳴。因此藉由國外的性平影片,透過實驗活動、故事繪本,帶著孩子認識很多人只因為性別是女生而受到否定、剝奪權益。孩子對這些不平等的遭遇覺得很難過,甚至害怕。於是我們分享給孩子一部影片《我還小,但我可以改變世界》,裡面提到孩子對於生活中的問題可以怎麼樣付出關心、發揮影響力。鼓勵孩子們遇到不公平的事,也能夠鼓起勇氣幫助別人,消除不公平的歧視。

▲(左)欣賞男女生同工不同酬的實驗影片,說說看有什麼感覺。(右)圖片中綠色的部分都是目前還有童婚行為的國家,有那麼多的女孩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四、男女不平等的過去到追求兩性平權的現在
介紹性別不平等的狀況如何經過前人努力,才有現在的社會。透過課程,孩子們學會尊重包容不一樣的聲音,並勇敢追求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五、從兩性平權邁向婚姻性別平權
與孩子討論臺灣近幾年通過的同婚法案。介紹喜歡同性別的人以往遭遇的不平等,以及他們為了追求平權所做的努力。孩子透過課程認識性別取向就和每個人都有喜歡和不喜歡的事物一樣,都需要獲得尊重。

六、家的多元樣貌
介紹同志婚姻後,我們更進一步討論同志家庭的生育問題。透過繪本和影片介紹生養孩子的同志家庭,就像孩子們自己的家一樣,都是兩個大人一起愛孩子、一起照顧孩子長大,沒有什麼不同。在介紹同志家庭時,我們找了很多相關的繪本和影片資料。透過這些資料,也讓孩子了解到同志家庭的生養途徑,有領養、代孕、或是孩子來自前一段異性婚姻。我們也發現目前臺灣的同志家庭繪本資源中,都是以描述男同志居多。女同志的繪本我們只找到一本,在這方面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相關繪本故事能夠介紹給孩子。

▲(左)孩子們觀看同志結婚紀錄影片,並討論為什麼穿白紗的哥哥在哭泣。藉由討論,讓孩子們同理因為性取向與大眾不同,一路上遭遇的辛酸。希望孩子們可以學會即便不認同,也不要刻意用言語行為去傷害別人。(右)閱讀同志家庭繪本《誰來參加母親節派對》。藉由故事繪本的閱讀,讓孩子們知道家庭的組成有多元的樣貌,兩個爸爸或是兩個媽媽的家,就和孩子自己的家一樣,都有兩個有愛的大人來愛護照顧孩子。

看見性平小種子在發芽茁壯的路上

在一系列的課程結束後,我們看見了改變!

在班上我們看見
● 孩子們對於玩具和興趣,沒有性別限制的性平認知,能夠表現在日常作息,遊戲時間可以看到男孩女孩一起玩娃娃、玩車子,班上再也沒有所謂「男生的玩具」或是「女生的玩具」。
● 孩子能知道男女生外在打扮穿著可以自由多元選擇後,在閱讀繪本時,不會只憑角色的外貌和穿著來判定性別。
● 顏色沒有分男生和女生,男生女生都可以使用任何顏色。
● 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喜好和選擇,並且在自己或其他人遭到質疑的時候,站出來說每個人本來就可以不一樣,那是自己的選擇。
● 孩子知道同性結婚的意義,和其努力爭取的過程,在班上沒有孩子會任意用言語傷害批評同性婚姻者。
● 藉由繪本認識各行各業傑出的男生女生後,班上的孩子未來的夢想也擴大了眼界,他們說我長大也想做這個工作,我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家長的反饋
● 雖然不是每個家長都對性平課程熱情回應,但是我們一路上進行消弭性別刻板印象的活動,例如:男生體驗穿裙子一個上午、男女生的變裝秀、同性戀婚姻議題,都沒有遭受到反對的聲浪。
● 甚至也有少數家長反饋,一開始覺得這個議題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太深了,但隨著課程活動一步步進行,帶著孩子思考,家長覺得課程相當有意義,拓展了孩子的視野變得更廣闊,能夠去尊重包容多元的事物,進而成為一個內心成熟又溫暖的人。

結語

透過這次的性平繪本的分析及桌遊設計,我們不只性平精神,也一起在這場旅途中或的了更多的養分,例如:

● 性別平等得來不易,反思過往、珍惜現在。
● 性平意識、性平教育從小紮根
● 桌遊設計過程互相合作腦力激盪、接納不同觀點與協商合作。
● 設計遊戲的同時我們也認識更多臺灣的女性運動選手。
● 邀請孩子一起桌遊,結果發現孩子對於臺灣女性運動選手以及運動項目都有更多的了解。

此外,帶著學齡前的孩子探索性平,孩子們能夠更認識自己以外,能夠明白在不刻意傷害別人的前提下,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並且更能包容尊重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和選擇,無論是人、事、物,或是他們的人生伴侶。更可貴的是,孩子能夠向有性別刻板印象的人說明,歧視和偏見是不對的,請尊重每個人的公平權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