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駭客微入門:用戶與數據們

Vik W
Gogolook 設計團隊的學習筆記
10 min readMar 6, 2019

Growth Hacker 是個老名詞,記得是在 2012 年突然開始流行起來,我大約是 2015 才接觸 Growth Hacker(以下簡稱 GH),雖然現在 GH 分享有點過時,但當遇到問題時還是會翻翻 GH 的方法看有沒有機會套入。

之所以會碰 GH 是三、四年前朋友公司一款 App,想優化 User Flow 但卻不知從何改起,所以找了設計師和工程師一起合作,並用 GH 這本書進行產品健檢,而當時很菜的我有幸一起參加了這個專案,就跟著一起跑了大約一、兩週的研究。

入門的方法是看 GROWTH HACKER 成長駭客(范冰,2016)這本書非常平易近人,就算是當時剛出社會,完全沒碰過數據也可以好好上手。(雖然第一次還是做得亂七八糟…)

本篇為基礎入門,適合對 GH 有興趣的新手設計師 、內容為實際應用心得與部分書本內容。前半部為解釋 GH,後半部為 GH 實作步驟分享。

GH 是什麼?

我自己對 GH 的解讀是:

擁有線上的數據們,了解線下的數據們。

這裡的線上線下不是 O2O 的數據融合實體店,但有異曲同工,Growth Hacker 的線上數據是指,App 裡面埋的使用行為數據紀錄點 (User Behavior Log);線下指的是走入用戶生活觀察他們的環境、文化、習慣… 理解真實世界的用戶們。

再說得更細一點,「Growth Hacker」直譯為「成長駭客」,把「成長」拆出來看,指的是產品成長的核心目標,而成長的對象並不是只包含用戶的累積,更囊括了產品生命週期中,各個階段的重要指標和目標。

是什麼人組成呢?

Growth Hacker 是一群以數據驅動行銷、以市場指導產品,用技術化手段貫徹成長目標的人。他們通常既了解技術、了解用戶心理、擅長發揮創意、繞過各種限制,且用低成本讓產品持續策略性成長。

成員應該要包含多職能,需要不同面向的專業一起看,才不會有盲點。

大家一起來!

在過程中,團隊會不斷的從數據中獲得啟發或新的機會,並設計各種實驗來驗證每個人的假設,不斷迭代。

(然後就會做一大卡車的 A/B testing 驗證假設)

AARRR 是什麼?

GH 根據不同階段的用戶參與行為、深度或類型,將 GH 拆成五個階段的漏斗模型:AARRR

漏斗模型 AARRR

(說是說漏斗啦,但我做的時候根本沒漏斗感…)

Acquisition 獲得會員:從多個管道曝光

指讓潛在用戶首次接觸產品,或更廣泛地解釋為「吸引流量」、「用戶量成長」。例如:搜尋引擎、點擊網站廣告進入、媒體報導下載等等。

在這階段很重要的是導入第一批種子用戶,選擇正確的種子用戶,可以建立正確而且充足的數據,將能成為產品持續成長的原料。

Facebook 全球最大社交平台,起初只開放給哈佛大學的學生使用,兩個月後才逐漸在各名校間開放再擴大到全美、全世界。他們在一開始就累積了非常大量的高品質種子用戶,勾起外界對菁英社交圈的興趣(當然也對 FB 新社交平台感到好奇啦),奠定日後擴張的穩固基礎。

Activation 提高活躍度:註冊帳號後用戶第一次使用的感覺

獲取種子用戶後,下一步是引導用戶完成某些「指定動作」,使之成長為長期活躍的忠實用戶。

這裡的「指定動作」可以是喜歡一個貼文、拍一張照片、參加一個行程、追蹤一個用戶、註冊帳號…,建議為產品的 MVP 功能,執行使他們正確且高效地使用產品的行為。

gif by Max Osichka

LinkedIn 在初期註冊用戶中有 50% 是沈默用戶,產品活躍度止步不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GH 團隊決定針對用戶註冊後,第一次使用的感受做優化。

他們在 A/B testing 的過程中發現,當註冊者到「邀請好友」頁面時,如果頁面上建議邀請的朋友數量少於四位時,註冊者都會直接忽略此步驟;如果多於四位,會讓註冊者焦躁或麻煩;而不偏不倚,剛好四位的話,可以達到最大程度的邀請轉化率,讓沈默用戶逐漸減少。

Retention 提高留存率:留住用戶繼續使用很多次

用戶來的快,去得也快,產品缺乏黏性導致的結果是 − 新用戶不斷湧入,但也快速離開。因此,提高使用者留存是維持產品價值、延長生命週期的重要手段。

一款產品一定會有用戶被流失掉,這是用戶新舊交替中無法避免發生的痛,但流失用戶的比例和變化趨勢能說明,產品是否打中使用者痛點或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換句話說就是:產品成長的用戶 - 流失的用戶 = 真正的用戶。

Referral 推薦傳播:介紹朋友一起用這個產品

只要是能營造熱門話題、控制輿論導向、引導主動傳播來達到宣傳產品的效果,都是推薦傳播。

比起電視上的廣告宣傳,通常用戶會對於和自己有關、由信任的人所推薦的產品更生火,藉由這種傳播方式,讓你和你朋友你朋友的朋友朋友朋友,都被產品生火,一發不可收拾。

gif : murat kalkavan

推薦傳播的手法有很多種,分享書中一個讓我記憶深刻的範例:
事情發生在 2013/6/21 夏日晚上,中國各大論壇、微博、QQ、微信都在傳一條消息:

百度網雲支付系統出現大 bug,所有 GB 數套餐價格都變成千分之一,原本 100GB 要 RMB500,現在只要 5 毛錢,快搶!

這個 bug 出現了將近一天都沒修復,在事發後隔日的半夜才修復完成,並在幾天後對外宣布用戶量突破七千萬人,而且每日以二十萬人次成長中。

種種跡象看起來都不單純,他們利用用戶貪小便宜的心態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用戶,且還帶來源源不絕的後續效應。(這方法這兩年根本被用到爛)

Revenue 付費收入:從用戶身上賺到錢

產品通常都是需要賺錢的,比較少人創業純粹個人興趣或慈善企業,最終目的通常是為了從用戶身上賺到錢。

產品一定需要有穩定的獲利來源,可能會透過制定行銷策略、拓展業務、提高廣告分潤等其他方式來增加營收。

雖然現在的軟體或網頁產品幾乎都是免費服務,但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企業也沒有燒不完的預算,總有一天會開始向用戶收費,只是看是用什麼形式從用戶身上謀取到足夠的利益。

gif : https://gph.is/1tVhNGF

Dropbox 剛開始給用戶 2G 免費的使用空間,付費後可以達到 100G,但其實剛開始用戶的使用量不到 2G ,怎麼樣都無法轉換他的用戶成為付費用戶。

他們的做法是,推出一個能在幾個步驟內,把自己的照片分享給朋友的新功能。首先要先把手機裡的照片同步到 dropbox 上,但新功能只提供 2GB 可以同步,容量馬上就滿了。Dropbox 看準通常會用這個功能的用戶一定是很珍惜這些相片,也很想分享這些相片,所以基本上不會把相片刪了,這時當然就成為付費用戶了。 🤑🤑🤑

以上就是 GH 核心 AARRR 的五個基本概念。

接下來該怎麼下手?

先說,以下方法是過去使用的方法,GH 沒有告訴我要怎麼做,沒有對與錯之分,只要能夠找到問題並優化的做法都是好方法~

下面步驟我會用 Instagram 的功能簡單舉例,方便大家帶入情境。

第一步:確定產品的核心功能

通常我會先想一下要救的產品的 Product Market Fit (PMF) 是什麼,確定好產品的核心功能是什麼。

假設:Instagram 的 PMF 是社交型產品,需要有很多人在上面互動。

第二步:確定所有功能和流程

接著我會把產品拆解成一目了然的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A),搞清楚產品到底有哪些功能、可能的流程…,然後將他們分類放進 AARRR 中。

我把漏斗模型稍微連線,讓各項目可以再流動或回流,並加入 AARRR 每階段可以調整的方法,幫助在做優化的時候更一目瞭然。

黑色小字:各階段可以優化的方法/綠色小字:Instagram 功能分類

第三步:看數據找破口

先檢視目前產品有記錄哪些數據,看是否有缺少,並盡快補上,觀察一定時間後尋找有機會可優化的數據。

假設我觀察 Instagram 的數據後,發現有幾個破口:

(1) 很多人下載 app,但註冊轉換率只有 0.5% 不到。

(2) 跟上個月比起來,刪除 app 的人數明顯上升 10%。

(3) 在這些註冊者裡,有 60% 的沈默用戶。

將找出來的破口分別對照回 AARRR,確定隸屬哪個階段。

最後一步:決定這次要優化的 MVP,並開始驗證

排序這三個破口的優先程度,決定哪個問題要先優化,接著定義需要優化的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是在哪一段。

假設,我覺得 (3) 在這些註冊者裡,有 60% 的沈默用戶,這個最重要,我要先做,這破口與「Activation 提高活躍度」有關,可能是用戶第一次使用產品的體驗出了問題(這裡可以多列幾種可能,再分別進行不同的假設逐一驗證)。

通常,除了找出 AARRR 最直接有關的階段外,還可以往上、往下看看相關連的階段有沒有相近流程的解法可以一起使用。

Activation 提高活躍度

我定義的 MVP 是:「成功註冊,進到 Instagram 的第一個頁面後,推薦追蹤用戶」的這一段流程。

接著我開始列假設:

(1) 如果我在這步驟推薦最多追蹤人數的 Instagram 用戶給他,就可以讓他知道 Instagram 有多好玩,以吸引他開始頻繁的經營自己的帳號。

(2) 如果我在這步驟強迫用戶同步 Facebook 朋友,且強制追蹤所有朋友,就可以讓他的 Intagram 有更多內容可以看,以吸引他開始頻繁的經營自己的帳號。

blah blah blah…etc.

可以列非常多假設,然後再選出值得製作的 Prototype 的幾種方案進行驗證。(這裡才是最煩的步驟,但跟 GH 沒有太大的關係就先不提細節)

大致上會歷經這四個步驟,可以再自行看狀況增減步驟,不用這個步驟也沒差,反正沒有對錯,有找到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GH 的反思:換位思考

當完成第一次 GH 時,我覺得自己一百分 💯💯💯,儘管成效沒有很有可信度,但提升了一些數據還是覺得很棒,冷靜後對書中有個點說的非常有共鳴:換位思考,把你自己當被 GH 的用戶。

產品的主要功能到底是什麼?真的是市場上的痛點嗎?如果體質本就低落,卻用一堆很浮誇的 GH 行銷手法來強壓在用戶身上,逼他們進行一些與本身想法矛盾的行為,這樣真的是好的嗎嗚嗚嗚…

執行 GH 方法時,先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用戶,看到這樣逼我就範的手法會不會反感?手法的界限在哪?如果你都沒辦法接受,還想要你珍貴的用戶接受實在不合邏輯,「不做一個推廣」和「導致用戶大反感」,哪一個損失比較大應該不是很難判斷。

最後最後,

GH 不是萬靈丹,很多的假設和測試結果都會失敗,只能從中學習點什麼 🤗🤗🤗

感謝帥帥和水水看到最後,這文章好長,內容不盡完美,第一次文章寫求鞭小力一點,如果有問題或想法歡迎告訴我,我們可以一起討論,一起成長 💖💖💖,順手按拍手會有福報也是一種美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