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的成長之旅與自發性

Vik W
Gogolook 設計團隊的學習筆記
9 min readMar 28, 2022

過去作為一位專職的 Product Designer,在比較大的成長轉捩點時,偶爾會陷入一些伸手不見五指的職涯道路,在那個滿是霧氣的道路中,我非常迷惘到底要不要離職,可是我不知道離職後哪些公司才是真正適合我的,幫助我走出這些迷霧的是自我能力的認知與選擇想要的 super power(當然還有當時的主管和心靈導師們 🥰),希望透過這個文章,也能夠協助正在這些迷霧中的你,找到自我成長的路徑。

Developing your skills 開發你的新能力

通常第一個轉捩點,也就是迷惘的時期會是落在 Junior Product Designer 轉 Senior Product Designer 的時候,也就是大家熟知但不會出現在 JD 上的 Mid-level Product Designer,這時期的你正處於 Junior 能力的滿點,你除了 UI/UX 以外你不確定也不知道自己還能發展 Product Designer 能力中的哪一些,你甚至不知道 Senior Product Designer 應該的樣貌是怎樣。

而第二個轉捩點,大約會落在 Lead Product Designer 轉 Manager 或是不轉,但必須說 Manager 基本上等於轉職,所以本篇主要會著重在成長的方式,和比較偏重在第一個轉捩點。

總的來說,Product Designer 是一個技能樹比較廣的職稱,凡舉 ui、ux、interaction、design thinking、business thinking、data-driven、research…etc 這些都是(好多技能,頭好痛 🤢),但這麼多能力,請問我要怎麼去養成?

識別自己的能力,開始學習,實際運用,接著內化,然後習得,最後教人。

首先,你要自己先識別自己有的能力有哪些,能力又到哪裡,接著開始學習,學習過後你必須真的實際運用,接著你會感受到技能內化成你自己的能力,並且你能夠熟捻的運用,最後你需要把這項技能轉移複製到其他人身上,看他運用的方式,這樣就算是完整的習得一項技能。

最前面的識別自己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起點,你要有意識地去瞭解自己,並且面對哪些是你的弱項,哪些又是你的強項,有意識地去補足弱項,讓強項更強,舉例,假設在我過去的技能樹上,我清楚的理解到自己的強項落在 data-driven,並且想要多多學習 business thinking,那不論是在閱讀書籍、參加 conference、選擇團隊,甚至是挑選公司上,你都可以 follow 這個邏輯,有意識地去做選擇,這樣對職涯和技能樹的發展才會比較健全。

而複製到其他人身上看他運用,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從這裡檢視你到底有沒有習得成功,能不能替他人解惑,他人實作時是否有實際的效果。

Learning Model: ADKAR 學習的模型

更結構性的解讀上面那段學習過程,可以用 ADKAR 模型來分析,這個模型是一種目標導向的變革管理模型,也可以是指導個人和組織變革,由五個首字母所構成的,代表為了個人成功變革必須實現的五個階段:認知 Awareness,渴望 Desire,知識 Knowledge,能力 Ability,鞏固 Reinforcement。

如果用習得技能的過程套用的話可以轉換成以下:

The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of Gogolook Product Designer 走著瞧產品設計師的角色能力職責表

而在 Gogolook 我們 Product Designer 的職等(Grade)與能力(Skill)上有明確的定義,你在每個 Grade 所對應要達到的每項 Skill 的什麼程度,組成一個矩陣的角色職責表。

其實每間公司都會有自家公司對應的一套能力標準,不一定要是 grade 來定義,或許是用 junior、senior 和 lead 來定義也可以,只要知道自己目前在哪一個能力上就好。

你可以透過像這樣的能力分佈確認自己目前的各項技能大概落點在哪裡,並且找出自己的弱點和強項,有意識地提升。

檢視自己能力的分佈舉例

在做這樣的能力分佈時,你可能會有疑問,我到底是要專做 UX 還是 Product Design 還是我要專心於 UI 即可,這裡提供個小想法,以目前 APP 工作內容和現在市場上的職缺風向來看,比較少單純只做 UI 或 UX,因為這項工作還是需要有 UI/UX 以外的能力來支撐,隨便舉幾個例子,假設你不懂研究,你如何懂使用者實際上的痛點來轉化到 flow 上?假設你不懂數據,你如何透過數據交叉分析出用戶真正的行為後,迭代你的產品?

所以對 Gogolook 的設計師而言,UI/UX 是基本,其他能力是讓你成為別人無法取代的設計師,即便你不在 Gogolook 了,對你的職涯來說也是加分的。

建議你,在做完個人能力分佈後,你可以選 2–3 個你喜歡的技能,鑽研它,這會讓你本身的價值更加提高。

分享個人經驗,自己當時候選了 Data-driven 和 Business strategic thinking,選 Data-driven 單純是因為數學能力不錯,發現抓數據解讀的能力也相對反應較快 😆,而選擇 Business strategic thinking 則是因為我對產品的信仰是「能讓用戶甘願付費的產品,才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才是令人心動的產品。」,所以當時選了增加商業思維來幫助我更上一層樓,前陣子聽到唐玄輝老師演講時也有提到類似的概念,商業思維可以讓設計師在體驗與商業中取得更好的平衡。

另外,Gogolook 設計團隊每半年主管與成員會互相對齊每個能力兩方的認知(如下圖),協助成員們正視自己的弱項,和了解自己的強項,並且在每一年的開始,主管也會與成員們討論,新的一年你的產品小隊目標設計部門自己職涯的目標和期望分別為何,透過這些協助成員做長短期的職涯探討與規劃。

分享個小故事,記得第一個成員在與我討論這張表單時,我苦惱了一下是否要兩邊一致,當下與成員討論了一小陣子,我們都覺得,這張表單如果為了對齊而對齊反而失了原本的作用,原本作用是為了讓成員了解自己的能力分佈,主管了解成員目前能力狀況,並且在言談間了解更多成員實作的表現,本就不太相同,所以對不對齊也不重要了,但現實面是否要升等,還是以主管那邊為主哈哈哈。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自我決定理論

要說到設計師的自發性,某次我與 Gogolook CEO Jeff 1:1 時,我們討論到成長對於成員來說的意義是什麼?促使他們想要成長的動力是什麼?

我們都認為成長是所謂實現自我決定理論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的展現,名詞解釋「旨在探討人發自內心的動機,排除外在誘因與影響,其中又把重點聚焦在個人激發與自我決定。」。

而「自我決定理論」理論上整體可以分為自主動機控制動機,舉例:我想讀心理學,或我想做某一件事的原因是因為我有滿足感、我覺得它很有意義、我覺得它是我人生使命的一部分,這些是自主動機。而控制動機則是你做一件事是為了他人的期望,或者想得別人的讚賞、逃避一些罪疚感或是完成社會對你的期待。(出處連結)所以,以理論上在比較好的狀況下,成長是要建立在自主動機上。

如果成長本身目的只是為了薪水,或是職等,在你達成後,很有可能會得到的是失去目標的失落感,我們應該要讓實踐的當下成為 Reward,你的 Reward 不再只是單純的職稱、社群軟體上的佼佼者或是社會規範所要求你要有的成就,你的 Reward 代表的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使你感到滿足、自信與成就,自主做的每一件事,自主動機能讓你感受到內在世界源源不絕的力量,充滿決心,追求你的目標,這才是成長終點的樣貌,就像歐普拉說的:「工作不是你的全部,它只是你在實現自我的路上做的事。」。

最後,希望每一位設計師在成長的路上,不斷的創造自己的舞台,並且不害怕於創造與走上舞台,找到自己的 Reward,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成為更強的 Product Deisgner。

同場加映推薦書籍

  • Data-driven:

《善用數據幫你打造好設計 Designing with Data》手把手教你數據的意義,ab testing 測試方式,數據概念從基礎開始養成。

《成長駭客 Growth Hacker》教你產品每個階段可以做哪些優化,從哪裡著手,大量範例好讀易懂。

  • UX & Research

《設計方法 Universal Methods of Design》一百種設計和研究的方法,適合只知道幾種設計方法論的設計師,有更多想法可以去解題。

  • Workshop

《Google Design Sprint》一步一腳印教你 Google Design Sprint 要怎麼做,從規劃到產出都不私藏。

  • Business Thinking

《商業思維》教你理解營收之於公司之於產品間的關係,理解商業需求讓你的解法更融會貫通。

感謝讀完,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暴風成長的你,如果有問題或其他想法也可以留言與我們一起討論,一起成為更好的產品設計師!💚💚💚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幫拍拍手,你的拍手數是我們寫文章的動力,有想看我們寫哪方面的文章也歡迎底下留言,我們會努力產出好文章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