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當代藝術? — 來自藝術工作者的觀看視角

文|劉倢婷

前言

從我2019年的碩士論文〈東南亞當代藝術在台灣之展現 — — 以亞洲雙年展為例〉標題當中,便有意識的去探索「當代藝術」。當時有個粗淺的想法是認為每個國家的當代藝術展現會有其國族文化風格,但在實地去觀看2017 橫濱三年展(Yokohama Triennale)以及2018年的曼谷雙年展(Bangkok Art Biennale)之後,發現全球化的今日,「當代藝術」的這個概念已有某種跡象可循。

Yokohama Triennale 2017

Bangkok Art Biennale 2018

碩士畢業後,我進入到私人畫廊工作,畫廊以「雙向地引介國內外的當代藝術」為己任,我也因此接觸到許多當代藝術的生產者。這三年間對於「何謂當代藝術」的思考並沒有減少,反而延伸出更多想法。想法是很個人的,但若是我們對於它的討論愈多,這團迷霧是否就成型地愈快?所以我訪談了幾位藝術工作者,其中包含藝術家、策展人與媒體記者等,想共同將這個定義釐清。

趨勢

「我會將『當代藝術』定義作『趨勢』,是一個藝術圈子裡面關注的、很喜歡的方向。」

「在藝術圈有權有勢的人,認為某個趨勢很好,就把這些趨勢推到一些機構,或者是一些大型的策展裡面。然後這成為漸漸成為一個當代藝術的走向。」 — — 受訪者A

其中一位受訪者是這樣認為的 — — 當代藝術即為一種「趨勢」,即為情況演變的趨向。將他的回答更為精確地表達的話,就是一種尚在發展的流行,這個流行有一個模糊、尚不明確的目標與動向且緩緩地改變中。

在這次的對談尾聲,我稍為做出個小結並點出一個可供我思考的方向:「『當代藝術』是現在流行的藝術創作方式,但是我同時也在想,它可能不是線性的;所以它現在流行,再過個十幾、二十年,甚至不到十年,會不會就『不當代』,就退『流行』了。我會想說會不會當代這個詞,其實就是就是現在流行的東西而已的這種感覺?」縱使談論的主題不同、當地文化生態不同,但表現的形式卻有意識無意義地遵照某種「系統」?類似於某種時髦的時裝、時尚的髮型,是一種流行的美學表達。

然而,「趨勢」這個詞同時也使我與「全球化」產生聯想,聯想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因為這個全球一致性的走向為現在的「流行」。當代藝術因為全球化,得以將雙年展(在此指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件展、聖保羅雙年展等世界大型年展)內的藝術主流品味推至全球,天時地利,某種受矚目的美學形式/主題便迅速地從西方中心蔓延至邊陲,造成流行。這則又帶出了另一個思考方向,「當代藝術」是否可以稱為國際雙年展品味的「當代藝術」?而這個趨勢又會在何時結束?

可延伸閱讀:全球化與「當代」藝術的告別,沈伯丞2021.01.15

線性發展

前文提到的「線性」,所欲表達的是「線性的藝術史觀」,並非特指一個清晰的理論,而是將藝術史視為按時間順序有序發展的。

「當代藝術也代表一種非線性的發展、演變方式,由於它是非線性的,所以以我們現在的理論、框架或是思考方式還沒有辦法很明確地來給當代藝術一個定義。因為我們通常是用線性的思考方式去整理出一個東西『它是什麼?』、『它們是什麼?』」 — — 受訪者B

1960年代以後,藝術開始有愈來愈多新的表現方式,進而產生不同的主義、不同的派系與不同的形式;已知的藝術理論被分成眾多類型,涉及的作品也超出了(當時的)藝術本身。當當代藝術向四周呈擴散放射狀發展,就很難以一個標準或風格去定論,也合乎上述受訪者所提及的 — — 難以用先前線性概念去梳理。與此同時,我們也得到線性藝術史已終結的想法。

將當代藝術放置回藝術史觀中看待,則給了我另一個視角來思考。當代藝術1960年代發展至今的軌跡,脈絡尚稱完整,從抽象表現主義的結束、杜象的出現、普普藝術、形式主義到晚近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中間並無遺漏或空缺。藝術在這個時期無法被以過去思考/歸類藝術史的方法來定義是因為它脫離了某種守舊僵化的狀態,對藝術家來說,在這個時期所有概念都有挑戰性,所有想法都能被挑戰;沒有發言權的觀點得以被聽見,不受重視的主張得以掌握話語權。也許就是這樣變動性,讓當代藝術無法被確切定義,無法被舊的準則衡量。

在當代,藝術不再線性發展,而是在「線上」發展。

當下就是當代

Dave Chappelle,《Chappelle’s Show》第二季第一集

正所謂「當代問題需要當代手段」,當我們想借助網路的力量來釐清一個未解的問題,維基百科就是一個好幫手。在其中,關於「當代藝術」的條目裡,有一個定義是這樣說明的:「『當代藝術』這個詞指的是那些藝術作品的藝術家如今還存活著。」,這剛好與受訪者C的想法有某種相似之處:

「我就是一個當代的、選擇繪畫作為媒材的創作者。我在創作上的一些想法或是會驅使我去做繪畫、做延伸的媒材創作,都是在這個時代下給我的影響以及我自己的對身處的環境的觀察。」 — — 受訪者C

C的回答讓我有新的領會:或許我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當代藝術簡單來說也許就是在下一個更具代表性的理論及主義出現之前,「現在」、「當下」發生的事情罷了。我當然可以以這個回答來概括當代藝術這個涵蓋多且廣的概念,但若是可以有藝術史、藝術家與策展人的不同視角來觀看、思考,或許有些新的理解。

「我不會去追求古典的畫法,也不是為現代主義者,那我就是一個當代藝術家,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當代的創作者就是他是否對一個媒材或是狀態有沒有興趣、敏感度,然後透過自己的造型語言或是對媒材的想像去實現一個想法,其實就這樣子而已。」 — — 受訪者D

對於我所提問的「當代藝術是什麼?」,受訪者D並沒有正面提出一個見解;取而代之的是,他提出了對自己身分的看法。身為一個以油彩作為主要創作媒材的藝術家,D常常被質疑所謂「當代藝術家」的身分。也許是因為先前討論地沸沸揚揚的「繪畫是否獨立於藝術史」之議題,D馬上踩好立場與表明個人態度:當代的藝術家早已不若以往(創作的技法與題材等都不全然以古典的方式先行),在諸多媒材與千奇百怪表達方式的當下,只要去實現藝術家內心的想法,就是當代藝術家。

說不定D以看似無關的答案回應了我最初的提問,在他看來,當下就是當代。

小結

2022年我首次前往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回頭看這篇文章,更加理解了一些的回應,對於當代藝術的體會也更深刻。在這篇文章當中,我盡可能地探尋不同藝術工作者的想法,礙於篇幅的關係無法窮根究底每個回應,不過卻也稍稍為自己解惑了。也許最後我並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 — — 關於「何謂當代藝術」,但我覺得更有價值以及部分樂趣的是讀者(也包含我自己和前文中回答的藝術工作者們)動腦的過程,「如何得到這樣的結論」很重要,也十分值得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