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hop.August2022∷綠島人權探訪

綠島紀念園區與綠島人

前言、史地教育

進金老師從1960雷震事件談起,認為對於白恐期間發生的事件,若未遭迫害,可能讓台灣提早10年進入民主化過程。

進金老師:現今課綱改制對於歷史的分配比例有很多討論,但很多時候學生對於遠古的歷史很清楚,卻對於近代20年的政治歷史事件卻鮮為人知。而有「只知中國不知台灣」的言論出現,根據1990才將二二八事件進入教科書;白色恐怖,國立編譯館時代從未入書;108課綱才以「國家暴力與轉型」敘述白恐歷史。

另外,還有歷史中許多名稱:

  • 烏孫「叛漢」,是站在大帝國主義。為什麼不說烏孫抵抗大帝國主義?
  • 北伐時期,是站在南方的政權角度去理解。
  • 不同時期對於原住民的稱呼。

>>習以為常的說法,有時候是帶有偏見的,因此面對白色恐怖也應該用多元視角去觀看。

一、時間:監獄島與人權島

在島上做的任何事、建築都不能忽略綠島居民的感受,當時在蓋人權公園時,經歷2次抗議,若增建地上建築會擋到將軍岩等天然地景,於是後來人權公園則以低於地面設計建成。

垂淚碑上的姓名不一定是在綠島待過,是有徵詢受難者或其家屬同意。

人權紀念公園
*時間更正1951–1970

二、人權島

綠島監獄沿革:

1.法務部,研議將綠洲山莊改建為綠島第二監獄(1991)
2.交通部,「綠洲山莊規劃成立史蹟館或紀念館」(2000)
3.文建會,「台灣人權綠島園區」/「綠島文化園區」(2006)
4.台東美學館,「綠島人權文化園區」(2008)
5.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綠島人權文化園區」(2011–2018)
6.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園區:(2018-)

  1. 人權紀念公園與人權紀念碑
  2. 展覽活動與園區復原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也經常舉辦各種展覽活動,其展覽的空間也是當年政治受難者被關押的場所。更重要的園區建築的復原,目前已經復原新生訓到處時期第三大隊,以及根據政治受難者陳孟和先生提供的資料所致做完成的模型圖,重現了當年綠島的原貌。

陳孟和前輩,還原綠島監獄地景。

補充資料

陳孟和前輩口述史影片:https://youtu.be/Cjvx6cdpX-4

陳孟和與新生訓導處的重建:https://youtu.be/iW2MJ1rsUz4

3. 人權教育

白色恐怖綠島園區每年會舉辦「人權營」活動,也會與各大專院校或人權團體合作開辦人權教育研習營,推廣人權教育。例如陳文成基金會也每年都會辦理青年人權營隊。最重要的人權活動則是每年的「綠島人權藝術季」活動。

三、空間

(一)新生訓導處
(1)「新生訓導處」大門與新生大隊營舍

https://i0.wp.com/whogovernstw.org/wp-content/uploads/2015/07/11.jpg

http://4.bp.blogspot.com/_BPNWztDibe8/SaSfIDdl0sI/AAAAAAAAAvs/VxyrScBYEyE/s280/D-d-45_%E5%94%90%E7%87%95%E5%A6%AE-%E9%BB%A8%E5%8B%99%E6%A9%9F%E6%A7%8B%E5%8F%83%E8%A8%AA+copy.jpg

(2)「醫務所」
「新生訓導處」營區的「醫務所」,是「園區」另一個重要的記憶空間。興建於「新生訓導處」時期的「醫務所」,位於流麻溝西側一隅,如曾任職於「醫務所」協助藥劑管理的徐安旦所稱:「醫務所在靠近流麻溝的地方。」 而其建築形式,則如蔡寬裕前輩所稱之一層樓的「克難房」建築:「醫務所在『新生訓導處』時期時是在流麻溝旁,是一間很簡單的克難房」。然而,此一位於流麻溝側的「醫務所」,是舊的「醫務所」,興建於「新生訓導處」時期。

民國62年(1973),遷至目前「園區」所見「莊敬園區」西南一隅之「醫務所」所在位置。搬遷之後的「醫務所」仍是座落在興建於「新生訓導處」時期的平房,如萬迺祥所稱:「醫護所則是在東邊的流麻溝,那是舊的醫務所。之後,莊敬營區蓋起來後,醫務所則搬遷到圖書館旁邊的平房,那是新生訓導處時期蓋的。」爾後,在綠指部杜健指揮官任期內,於民國75年(1986)5月起,原一層樓的「醫務所」經「原址重建」為兩層樓建物,並於同年11月12日落成啟用。

(3)「中正堂」

http://1.bp.blogspot.com/_BPNWztDibe8/SaSgmEHqOGI/AAAAAAAAAwU/kFhyzHwQGI0/s280/D-d-40_%E5%94%90%E7%87%95%E5%A6%AE-%E8%99%95%E5%AE%98%E5%85%B5%E8%88%87%E7%B6%A0%E5%B3%B6%E5%90%84%E7%95%8C%E6%85%B6%E4%B8%AD%E6%AD%A3%E5%A0%82%E8%90%BD%E6%88%90+copy.jpg

「中正堂」也是「園區」中較為特殊的一個空間,因綠島居民也得以進入該地方從事娛樂性活動,但是「中正堂」的位置與建築形式也曾經變化。根據曾於舊「醫務所」任職的徐安旦,在其於綠島服役的民國54年,「中正堂」已經在「新生訓導處」營區,主要作為開朝會之用。換言之,「中正堂」在「新生訓導處」時期,已出現在營區西側靠近「新生訓導處」側門進來道路南端附近,亦即今日「園區」中「忠貞樓」(原稱「忠愛樓」)前方所在位置(見「王蔡來桃記憶中的營區平面位置圖」)。根據蔡寬裕,該「中正堂」為一木造平房一層樓建築,正如位於今日「園區」所見「中正堂」中的「新生訓導處全區模型多媒體展示區」模型所示。

(4)福利社或「文康福利中心」
除了「醫務所」與「中正堂」之外,另一綠島居民得以進入的營區空間則為「福利社」。在「新生訓導處」時期,「福利社」即已座落於營區側門入口左側,至今在原地仍可見其建築物遺址。換言之,我們可以確知「福利社」的所在位置從未改變,隨其功能不斷變化。

從「新生訓導處」到「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時期,「福利社」之功能雖時代變遷更顯多元,其服務的對象,至少在「新生訓導處」時期也包括一般綠島居民,但是其功能變化的確切時間則難以追溯。其次,我們也可以確知,「福利社」的位置從未改變。再者,我們也確知今日「園區」所見「福利社」遺址之建築並不完全,可能於法務部接管時期遭到拆除。

雖然「福利社」的位置未曾改變,但是根據文獻資料,其建築本體曾於民國59年(1970)經歷改建,其建築物即為今日「園區」所見之「福利社」遺址。根據「福利社」遺址碑文,該遺址建築之正式名稱,在「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至少自民國59年之後應稱為「文康福利中心」。根據碑文,在楊逸平擔任綠指部指揮官期間,於民國59年7月30日始,在今「福利社」遺址奠基興建「文康福利中心」。

(5)「克難房」

「克難房」興建於「新生訓導處」時期,是以硓咕石為建材的簡易房舍,主要充當儲藏糧食、存放農具、飼養牲畜及各大隊中山室之營舍。根據萬迺祥,他於民國55年(1966)第一次在營區服役時,「克難房便已經存在」,可見視其為「新生訓導處」之物質文化遺跡,蓋無誤矣。但是,蔡寬裕前輩認為,目前「園區」所見「克難房」,其實是民國54年(1965)之後,亦即「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時期所建造,隸屬於當時感訓第二大隊之營舍 。

(6)「十三中隊」

「十三中隊」所在區域,對於政治受難者前輩而言,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記憶空間。
「十三中隊」可謂政治受難者的「記憶所繫之處」,但對於一般綠島居民或官兵而言,卻別有意義。「新生訓導處」時期結束之後,感訓第二大隊第六小隊成員,例如張國維、蔡寬裕與鄭清田等人,在春秋兩季都會前往「十三中隊」整理環境,並固定於清明與中元兩個節日,準備香燭、水果,進行祭拜。

(7)「八四六」
「八四六」的功能類似金門「八三么」,長期以來為人所忽略,其位置雖非位於「園區」範圍,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生訓導處」時期,亦可謂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遺跡。根據徐安旦口述,「八四六」在民國55年(1966)之前即已經存在。
在民國61年(1972)之後仍然持續運作。徐安旦的說法獲得多數後來曾於「莊敬營區」、「自強營區」或「綠洲山莊」服役官兵與綠島居民之支持。

三、空間:人權園區的建築
(二)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綠洲山莊)
(1)「八卦樓」及其變化

「八卦樓」空間除了主要作為押房之用,部分空間也充當諸如貝殼部、洗衣部、木工部、福利社與圖書室等活動之場所。「八卦樓」除了關押政治犯的押房之外,部分空間也作為官兵值班或住宿之用。

今「園區」所見「八卦樓」建築與原初建築結構主體變化不大,但在民國80年(1991)法務部接管期間針進行了部分調整。首先,「八卦樓」一樓入口原有噴水池和假山,但目前則已不復見。

綠洲山莊主要建築沒太大的改變,不過押房倒是被改了不少。主要是當時被移交給法務部時,法務部打算整個改成司法監獄,結果被施明德他們阻擋下來,但已經改了一部份,像是有些押房的門改成不鏽鋼的門,廁所也被更動,地板也被墊高,以前站著是無法從押房裡面看到外面,現在卻可以。此外,窗戶以前外面是用板狀的水泥遮住,現在也都沒有了。牢房內的廁所也改成現代式的抽水馬桶。(陳欽生前輩口述)

(2)「行政中心」與「會客室」

行政中心
會客室外/內

除了政治犯「會客室」之外,當時「行政中心」一樓主要作為官兵職員辦公、會議與餐飲的空間,而二樓空間左側有通訊組、典獄長與副典獄長辦公室,右側則有政戰主任等官兵之辦公室。(田林素珍口述)

「行政中心」一樓一科與二科之空間分布,更進一步具體指出一科為行政財務科,二科為憲兵科。其次,他指出政治受難者前往接見家人時,都是由資深的戒護士戒護至「會客室」,而且一旁都有「保安官」監聽。再者,柯穎村對於「行政中心」二樓的記述,則指出二樓樓梯口右側為「政戰保防」的辦公室,再過去則為「典獄長的房間及辦公室」。(柯穎村口述 )

(3)「戒護室、獨居房與禮堂」
值得注意,根據陳欽生前輩口述,「醫務室」外圍的ㄇ字形圍牆,其實為法務部接管期間所增建,原本並不存在,生哥說:「整體空間最大的不同,就是蓋了ㄇ字型的圍牆圍住醫務室,我們一直爭取將它移除,卻因為他已經屬於國家文化資產,反而不能更動。」

根據各時代前輩的記憶可知,其實監獄空間是一直在更動的,並非一開始就建成。

(4)「大、小廚房與洗衣班」
「八卦樓」右側角落,有大、小「廚房」之分。大「廚房」負責「八卦樓」關押之政治犯的伙食,小「廚房」則負責官兵的伙食。此外,平常「洗衣班」工作的地點則位於有兩個大水池的大「廚房」附近近,洗完衣服即可於當地晾曬。然而,根據陳欽生前輩,如今大水池已經不存在,而「廚房」設備也都不復存在。

這裡也是許多外役前輩們共同回憶中的空間。

四、記憶:綠島人眼中的政治受難者

  1. 健康的守護者:醫療衛生

嚴王玉霞說:

醫務所內政治犯醫生的醫術真的十分厲害,除了一般感冒、受風寒的治療之外,還有整骨、婦產科方面的醫生。這些政治犯還沒來綠島之前,綠島醫療水準不太好,那時候如果要生小孩是非常的危險,但是有了這些會接生的婦產科「政治犯醫生」之後,我們的生產過程安全許多了,即使是難產的也會增加了生產的成功率,小時候我就聽聞過一位政治犯醫生救助了很多難產危急的綠島婦女。

田亦生說:

醫務所是當地居民比較熟悉的地方,生病、受傷都會過去接受治療,……即使綠島設置衛生所,當地民眾還是比較信任醫務所的醫療品質,所以都會選擇到醫務所就醫。

「新生」張振騰的回憶提到:

新生訓導處除了些軍醫外,他們也將新生中的一些醫生群組起來,替新生及官兵眷屬等看病診治。當時醫務所由台大眼科主任的胡鑫林博士,擔任住院醫師照顧重病患,新生醫師有:內科呂水閣醫師和陳神傅博士,外科林恩魁醫師,婦產科王荊樹醫師,耳鼻喉科蘇友鵬醫師,皮膚科胡寶珍醫師,牙科林輝記醫師共八位醫師,另有兩位國防醫學院的學生及一位台大醫學院學生,加上數位護理人員,若要辦一所綜合醫院是人才濟濟綽綽有餘。

2. 消費者與農業改良者:經濟發展

陳新傳說:

新生訓導處內時常會需要綠島當地的物資,所以士兵都會帶著少部分的新生到一般街道採買,就我所知的是他們常常和綠島民眾購買漁獲;一開始他們也會跟島民購買蔬菜類的食物,後來他們自己有栽種蔬菜,可能是書讀比較多的關係,在綠島居然將哈密瓜、美濃瓜栽種成功,後來種植蔬果的產量不錯,反而還會將他們種植的蔬菜拿出來販賣給一般民眾。

田亦生說:

原本綠島的土地比較貧瘠,新生當時請農業改良場的人來分析土質,結果他們使用綠島當地的海沙混入泥土,使土更加鬆軟,再以發酵過的糞便為肥料,大大的改善作物的收成量,當時他們種植的牛番茄品質很好,非常大顆,韭菜也十分漂亮。……所以我們也會請教有關於種植的相關技巧。

3.教育文化提升者:替綠島孩子補習課業

王茂雄說:

我就讀國小那時候已經有新生訓導處的新生到我們公館分校幫學生補習。他們的學歷都非常高,有博士也有醫生。大多是利用寒暑假的時間來幫綠島學生補習,新生來補習時都要由士兵領導。不過,我認為新生屬於知識分子,本身就不是會做怪的人,當時曾接受到新生補習的學生成績都很好,因此許多公館學生選擇繼續升學。

林登榮說:

我讀小學時,新生曾經幫我補習過,補習的時間大多都在暑假,……所謂的補習就是接受受難者的課業輔導,最早聽說只有少數學生,後來這些眷村的孩子在新生訓導處內形成一個小型課後輔導班級。新生訓導處唐湯銘處長在任時,將原先形成的小班級補習班擴大為全綠島學生補習性質,我從國小到初中都接受過新生補習,補習的地點大多在現在的公館國小。就我所知,當時大部分綠島的學生都會接受新生補習,讀國小時我們班至少一半以上的人都會參加。

4.「新生」就是家人:戲劇表演活動與綠島姻緣

游鄭財葉說:

餅乾啦饅頭啦都會給我們,好像都自己人,大人在種田,他們有東西就分我吃,也不會覺得怕,覺得人很好,像自己家人。

李伯村也說:

像是有些新生就會偷偷帶著白米來借廚房,然後居民提供番薯,煮好番薯籤飯後大家一起吃。彼此之間就像家人一樣,感情真的很好。

「新生」與當地的女性譜出綠島緣而結為夫妻的,如廖天欣與董冬美、黃雨霆與董石花,經由廖天欣與董冬美夫婦介紹,綠島姑娘鄭碧蓮、陳美英也分別嫁給政治受難者廖明輝、劉秀明。甚至有綠島姑娘拒絕了新生訓導處軍官的追求,而選擇與「新生」戀愛,最後以自殺來捍衛愛情。也有綠島居民將孩子交給即將畢業(出獄)的「新生」帶離開綠島前往臺北唸書者。甚至有綠島的孩子在寫我的志願時說:長大要當「新生」。

從綠島人對受難者的口述歷史是官方書籍找不到的,可以將感受、回憶留下來,更可透過不同觀點了解受難者貼近生活的那一面。

五、結語:

1.從監獄島到人權島的歷史脈絡

2.綠島人民與政治受難者的互動

3.綠島 紀念園區 空間建築與受難者的記憶

4.從多元視角看的白色恐怖與政治受難者

綠島人分享

推薦書籍:綠島鄉誌https://www.lyudao.gov.tw/history/

從小琉球移民過來,以家族為單位,形成特別的姓氏聚落。

蔡家家族遷徙:

福建>小琉球>綠島(祖父輩)

太祖蔡頭於中寮登島,溫泉村居住(第七個姓氏登島),因為算晚登島,所以尋找可住的地方,其中一個分支在流麻溝附近,即在綠島人權紀念園區中重建模型裡。

另外,歐陽文前輩一系列攝影作品中,拍到裸體女人的原因,可能是位於柚子湖、寮子湖、頸瓶湖比較隱密的聚落,當地女人為方便哺乳,經常都是裸上身的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