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hop.June2022∷景美共學筆記

2023年綠島人權藝術季於6月正式啟動!

綠島人權藝術季自2019年舉辦,至今將邁入第四屆,
將透過更長時間跨度深度,了解綠島白恐歷史,進行藝術創作及相關活動。

今年陸續會有共學及前輩共創工作坊、教育推廣活動,
歡迎持續關注
粉專獲得最新消息!

∷白恐歷史的平反∷

  • 黃仁亞:出身廣東省鬱南縣的黃仁亞,雖曾於1958年參加過八二三砲戰。黃仁亞於戰爭期間曾撿起一張〈在家鄉過幸福生活〉的傳單沒扔掉,退伍後住在防空洞裡、新竹頭前溪打石維生,卻因曾經拿傳單給別人看,被控「以文字演說有利叛徒宣傳」判刑7年。
  • 薛根全:江蘇人,被迫退役成為「榮民」,前往中橫開路。因為拿不到說好的薪水,因此跟另一位榮民薛根全,在山路上寫了罵政府的話,因而被捕。
  • 林茂榮:太魯閣族。秀林鄉是「二二八」「白色恐怖」特別嚴重的原住民鄉鎮,但不像角板山、阿里山那樣備注意。判決書指控他盜採林木回家生火,並宣稱他以「國民黨不好,共產黨好,將來共產黨來了,會對山胞好的」等言詞被判刑。病死獄中。

以上三起案件,反映:

#刻板印象必須先被打破

  • 士農工商軍公教都有政治犯的出現,不只有某些特定的職業。

e.g. 1.台北市澡堂抓背工,雙性人,關在綠島。
e.g. 2.高雄市,國營工廠、軍人政治犯特別多。

  • 不只有台灣人被抓,其實將近一半是外省籍。而外省籍不是一個族群,只是有共同背景:離鄉背井、離散,什麼族群都有。

#受難前輩是民主國家之先驅?

90年代想要平反白恐歷史,但進步的同時,卻也帶進一些保守的價值觀。

e.g.醫人治世的先覺者-白色恐怖時期醫師群像特展,反映主流標準(疼惜醫生、所謂知識分子),特別凸顯「菁英」的白恐受難經驗,也反映了我們當代的價值觀。

∷身體與權力的關係∷

  • 在當代,大多數人談到身體,主要關注於慾望、性別。
  • 例如「飢餓」的經驗,或是「胃」這個器官就很少被提到,這卻是逃亡的第一個問題。中部以南,政治犯逃亡的地方,經常是躲在甘蔗田。
  • 刑求、監禁最常被提到,但不只有這兩個經驗。

案例:

-1- 梅濟民 黑龍江人

《北大荒》、《哈爾濱之春》、《長白山夜話》作者,戰後流亡、鄉愁文學外省籍作家。

雖他的著作上都以「教授」自稱,但他不曾在任何學校教書,而是白色恐怖受難者。他的案件發生於一九五零年代的空軍四四一六部隊趙星吾等叛亂案。因為沒有保人而無法離開的外省政治犯,他在一九五零年代,宣判七年有期徒刑,卻足足在牢裡頭待了二十年的歲月,他從安坑軍人監獄、綠島新生訓導處,一路關到綠洲山莊為止。

  • 他出生中國北方雪國,卻在炎熱的太平洋小島監禁,忍受溫差極大、封閉環境、囚禁的身心,透過寫作來抒發思鄉情懷以及身體感受。

-2- 黃廣海 廣東人

1954年,寫家信勸阻將來依親的家人不要來台灣,被以「連續傳播不實之消息足以動搖人心」罪名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於1975年因減刑條例開釋,坐牢20年11個月又28天。

牆面是防止自殺的泡棉+帆布

這顆地球儀是他用撿拾到的廢棄排球,以中學地理教科書當參考資料畫出經緯線,完成克難世界地球儀,看書時透過球體想像去旅行,用此方式讓自己不要有不自由的感覺。出獄後,他利用「補償金」實現他環遊世界的夢想,遊過世界五大洲,將每個到過的足跡用紅筆點在排球上。

20年來最想做的是1個人睡一間牢房。探討長期沒有隱私的生活,如何感受到自由與身體的感覺。

∷女性身體經驗∷

-1- 高草 虎尾女高 日治軍隊護士

  • 1951年被捕的時候剛好來月經,特務卻不讓她處理經血,一路嫌棄她的血汙造成眾人困擾。高草在訊問期間,反覆求生,也反覆求死。她在獄中精神崩潰,絕食、自殘、喃喃自語,甚至咬破食指寫下給「蔣主席」的血書,在獄中寫下情緒凌亂起伏的陳情書,一封都沒有送上去。但他沒有。從投訴書中看見她的混亂情緒與反覆的自我修正。

-2- 黃正、黃玨姊妹

  • 90年代共產黨女性
  • 孫立人提倡女性從軍「女青年大隊」,妹妹黃正帶老友李朋(間諜,外表是記者)到軍事基地採訪,其罪名為「洩漏軍事機密」。
左/姊姊黃玨;右/黃正(黃美之)
黃正、黃玨判決書

黃正後改名為黃美之,晚年出版《烽火儷人》回憶錄,書名隱喻與孫立人之間的情感。

黃玨是孫立人的戀人,在回憶錄中一直強調這件事,軍事審問時她在意的只有孫立人不救自己。而很多年後,他對於白色恐怖的感受,則是因為被捕,他才有辦法強迫脫離那段讓他窒息的苦戀。

或許對黃玨而言,囚禁她的不是牢獄,而是她的相思情愁。做為囚禁跟自由的辯證。

∷權力與身體∷

審訊過程的重要機制

a) 嚴格區分「審訊」與「宣判」
b) 四層隔離:對外、對同案、對同房、對死亡的隔離
c) 審訊話術:使得吐實變成「道德」的行為
d) 誘使逃亡者轉向:「自首」辦法
e) 刑求未必是上策

這8位竹東水泥廠的員工,在準備叫出押房前,才得知自己要死亡,根原本預期的樂觀狀態差別很大。當下每個人面對死亡的態度不同,也是白恐審訊過程中對於死亡的隔離。

∷權力的運作∷

-1- 郭慶(1921-1952),雲林人。

台南師範學院畢業,後來擔任貓兒干國民學校校長,因為經常在公開場合批評時政,一九四八年加入雲林地下黨,一九五一年被捕,當局以「從事宣傳匪黨主義、調查社會動態暨利用三七五減租辦法,歪曲事實,向農民宣傳攻擊政府。」隔年四月一日遭處決,結束31歲的人生。

判決書:

郭慶給家屬的遺書

郭慶與他的好友廖學信,呈現了白色恐怖下,政治犯應訊時的不同狀態。廖學信先被捕,他細膩的記錄了自己被訊問的狀況:沒有被刑求,但自己堅定地認為政府會欺騙他。特務用多種方式輪番訊問--以本省籍的身分告訴廖學信「我也很討厭外省人」、或是問他「毛澤東會知道你在台灣犧牲嗎?」最後,則是另一位特務以閱讀「悲慘世界」的經驗,加上陪廖學信絕食而軟化了他。廖學信相信特務後,交出許多人,最後就導致了雲林大逮捕,並導致郭慶的死亡。

郭慶則是另一種對照。他始終選擇保持秘密,沒有被特務的說法給動搖。在槍決前,走過長廊時,郭慶從口中吐出沾滿唾液的紙團丟到程日華牢房中,展開後發現是一張白紙,告訴程日華自己沒有交出他,那是郭慶的第二封遺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