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up = growth 是全球最知名早期創投 Y Combinator 創辦人 Paul Graham 於 2012 年寫下他對新創的看法,放到今日依舊是歷久彌新,「新創就是成長」也是我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體悟。
我和共同創辦人在 2019 年一起創立了 Hikingbook,協助超過 30 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戶外愛好者能夠安全、自在地探索自然。4 年的創業過程中,我們選擇了零募資創業,在非常有限的資金、人力與其他資源下,我們以成長思維,在公司內部建立成長文化,打造出高效能精實團隊,讓我們能夠每年以 2 倍速度快速成長。不論是否募資,新創之所以稱之為新創,關鍵就在成長,以創新的方式在市場上快速產生價值,推動高速成長,否則就只是一般中小企業。(延伸閱讀:Startup vs Small Business. What’s the difference?)
定義你的「成長」
既然「新創即成長」,那到底是要成長什麼?首先,必須定義自己所認為公司成功的樣子,一般而言,所謂成功的新創公司會有 3 個走向:
- 上市、上櫃
- 被企業併購
- 自己長期經營
這 3 個方向,都有各自的成長目標與手段,但大抵而言,不會脫離營收、客戶數等商業指標。為了快速成長,有些新創內部的組織也會編制「成長團隊」,找出能夠持續成長的方式,推動公司成長。
成長驅動的 4 大要素
每年年末,我們會舉辦一年一度最重要的 Retrospect & Prospect 會議,回顧整年公司的狀況,思考 Hikingbook 如何成為現在的樣子,我們達成了哪些成果,做對了哪些事情,做錯了哪些事情。逐年統整與歸納後發現,在這些目標、成果,甚至是每日工作日常的背後,皆有以下 4 個要素,讓我們持續成長,成就了現在的 Hikingbook:
- 目標導向,以終為始
有目標才能真正的成長。目標提供方向,告訴組織每個人成長後會是什麼模樣,規劃出一條可以抵達目標的成長道路,朝同一個方向一起前進。有了目標,才能清晰了解該投入哪些資源,不該投入哪些資源,確保手上有限的資源能夠投入在最重要且最有效的目標成長項目中。
以 Hikingbook 而言,我們的使命是提供易用且穩定的戶外服務,協助人們安全、自在地探索自然。當我們逐漸靠近使命時,便能創造出極大的價值,讓更多全球戶外愛好者成為我們的使用者,達到用戶數成長。在這樣的使命下,開展出產品團隊、行銷團隊與客戶關係團隊的目標:
- 產品團隊:為了達成易用且穩定的服務,產品開發時最大的原則就是使用者優先(User First),所有新功能或舊功能的優化的規劃就會從此開始,在數據面了解這次的改動是為了優化哪個數據,在設計面要確保直覺簡潔,並且需考慮到網路狀態的影響;在開發層面,除了要維持系統穩定,也要保持 iOS 與 Android Apps 的邏輯一致性。
- 行銷團隊:以「安全登山」為訴求與我們的使用者和剛認識我們的使用者溝通,輔以數據,為了能夠持續優化觸及率與轉換率,不斷實驗找出適合的分眾方式、時機、內容、渠道等,並且擁抱新科技,引進新作法,讓行銷團隊運作更有效率。
- 客戶關係團隊:持續優化 Hikingbook 支援中心,讓我們的使用者遇到操作問題時,能夠隨時取得資訊,試著自行排除問題,不僅減少客服負擔,也能夠即時協助。
成長必須以終為始地持續優化。 - 專注未來,而非當下成果
成長不是成果,而是達成成果的過程。不論你現在是好是壞,有營收還是沒營收,重點是現在與未來目標的差距,以及如何往前邁進。我們追求的是穩定成長,而非穩定成果。因此成長需要足夠的耐心,你必須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相信自己、相信未來,即使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甚至毫無成果。
Hikingbook 創立第一年幾乎沒有營收,說不沮喪、挫敗絕對是不可能的,但那些情緒無法改變現況,我們的眼光始終投向未來,思考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成長,並且轉換成具體的行動。當下的失敗可以是一時的,也可以是永久的,端看你自己怎麼看待、以及怎麼想像未來。
成長是今天比昨天好,即使只有 1 %,而成果是成長的果實。 - 承擔風險,不怕失敗
成長要能夠突破現狀,才能夠變成更好的自己,這也意味著不害怕追求成長所帶來的風險,甚至是失敗。「最大的風險是不去承擔風險」,而新創最大的優勢就是承擔風險的能力與彈性,相較於大型公司,沒有過去的包袱,能承擔的風險大於其他競爭者,組織也更有彈性,能夠因應快速市場變化快速調整,進而取得快速成長,得到巨大的報酬。
4 年的創業,10 次嘗試可能 8 次失敗 1 次成果一般般 1 次成功,當發現成果不如預期或一般,要堅持?還是換個方式再試試?還是直接放棄?當得到一個好的成果,是單純運氣好?還是成功方程式又更清晰了一些?
2020 年 9 月我們與登山嚮導兼健身教練合作,推出了登山體能科學化評估的服務,讓使用者能夠以數據來了解自身登山體能,並提供適其自身體能的登山路線,避免越級打怪,降低登山風險。當時我們認為風險頗高,但也認為是個有價值與成長潛力的服務,於是決定合作,雙方投入各自擁有的優勢資源,包括:產品設計、開發、行銷人力與教練的專業知識和時間,甫推出時,有不少使用者感到興趣瀏覽服務介紹頁面,但幾乎毫無轉換,於是持續優化迭代服務、也投入更多行銷資源試圖突破,然而依舊無起色,在 2022 年 8 月暫停服務。這是截至目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失敗嘗試,也是最極具創新性的功能,如能成功,我相信會為彼此帶來巨大的成長。
成長是一場又一場永不停歇的科學實驗,假設、驗證、優化,假設、驗證、優化,假設、驗證、優化⋯⋯。 - 複利效應
成長就是持續累積,累積與你目標一致的事情。時間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男女老少貧富貴賤,每個人每天都是 24 小時,而這也是新創最重要的資源,把時間放在同一件事,持續專注便能產生巨大且不對稱的優勢。
Hikingbook Pro 甫推出時僅僅只有一個主要功能,雖然訂閱使用者寥寥可數,但並不是毫無一人,這表示 Hikingbook Pro 已經開始產生其價值,只是價值還不符市場的期待,於是我們持續投入資源迭代 Hikingbook Pro ,一開始不見起色,隨著時間累積,逐漸打開市場,逐漸有越來越多的訂閱者,也增加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建立出其他競爭對手難以跨越的高牆,直至現在,我們仍不斷投入資源於其中,保持競爭力。
要成長,就要持續累積,即使剛開始毫無成果。
新創,不成長毋寧死
以成長驅動新創,才能挑戰不可能,承擔風險,突破現狀;以成長驅動新創,能以創新的方式切進市場,為市場注入活水,產生更多可能性;以成長驅動新創,能夠與市場有更多連結與對話,創造出具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以成長驅動新創,讓公司內部更有彈性與活力的面對未知的挑戰;以成長驅動新創,驅使你更專注在最重要的目標上,讓有限的資源效益最大化。成長就是新創的生存之道,而你需要持續地投入,並且耐心地等待開花結果。
Be urgent about your execution, but patient about the ultimate outcome.
— Dwayne Sye
不成長毋寧死,讓我們一同成長:
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歡迎拍手與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我: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zhengxiang.ke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zheng-xiang-ke
Hikingbook: https://hikingbook.net
加入 Hikingbook:https://www.cakeresume.com/companies/hikingbook/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