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筆記
在一開始的時候,對於要不要來這個展會其實有些許掙扎,但我很慶幸自己果斷買票,一切值回票價,並且讓我找回許多初衷,因為現實而導致的短視在講座中也被慢慢導回我一直想前進的大方向。
不得不吐槽這次的展會,在動線標示跟硬體設備方面實在不是很理想,索性講者的專業與熱情拯救了一切,聽了一場演講後會恨不得能分身去聆聽所有的平行論壇。
這次社會企業高峰會分四大主題:銀髮、環保綠能、弱勢就業、食農。因為自己全職照顧家裡長輩後,切身感受到常照的困難以及社會資源整合的缺乏,所以我在這次論壇專攻銀髮主題,並且希望就已有的服務做學習觀摩、甚至尋求服務以外,能找到更多機會,在這個全球議題找到好的切入點、找出問題,並提出具效益的解決方案。
以下我會針對我所聽到的重點做筆記,一定會有個人觀點在其中,但希望能分享並做複習動作,大家一起來營造更善於人居的社會。
主題演講之一:幸運小鐵魚
創辦人因為去了柬埔寨而發現當地缺體的情形嚴重,於是有了想解決這個問題的想法。在小鐵魚誕生前,補充鐵質的方式就是去診所或醫院開立補鐵劑。而一是大多數人會認為那是藥物,根本不想吃;另一則是其有怪味、且服用後會有些許副作用。一開始他們做成了一塊小鐵塊,說服當地居民把它丟進鍋裡煮,但沒有人認為那是用來吃的東西。於是他們採取在柬埔寨文化中代表幸運的魚作為外形,並結合當地長老的力量,終於成功讓柬埔寨人願意嘗試。幸運小鐵魚不僅售價低廉、烹煮沒有怪味、吃了也沒有副作用,甚至可以天天使用長達五年。但既使一塊小鐵魚售價不高,對於薪資低廉的柬埔寨人民來說依舊難以負荷。於是他們開始在北美與世界各地銷售,並以買一捐一的模式幫助那些負擔不起商品但需要幫助的人。
在會後問答過程,幸運小鐵魚的創辦人被問及了他對小鐵魚仿品的看法。他對此不會抱持盈利的角度,反而認為作為第一個研發幸運小鐵魚的品牌,其價值就是能擔保商品對人的健康無害且確實有助益。而最後他仍舊強調,企業應找到他們對社會的價值,並將之套入營運模式中。
5/5 第一場:銀髮照護
陪出院服務: 台中市副市長所主持的專案,讓我非常敬佩且有嚮往。陪出院服務是讓符合資格的長者在出院前先完成個案評估,符合資格後再出院後便直接銜接專業照護服務,跨資源整合職能治療、咨商、物理治療、醫師藥師等,讓個案管理者得以提供最完整且專業的照護服務。
台中市副市長有提到,最迫切需要為台灣長照環境改變的有三項:減低照護負擔、跨領域的專業整合與長照專業的職涯規劃。而資源的整合就是最有效降低照護者負擔的做法,當照護者工作負擔降低,相對成本亦得以降低,構成良性循環。最後,如果能給長照者一個令他們嚮往得工作環境、可預期的職涯展望,那台灣的長照便能更加完善。
Home team居家照護服務: 因為家裡面臨了需要照顧93歲爺爺的因素,讓負責人得以感同身受北美長照人員的低薪與長工時。對於這樣不合理且缺乏後援的體系,他讓照護員得以領取合適的薪水、輔以專業訓練,並導入了app,讓照護者得以找尋價值觀較為相似、或他們較為偏好、擅長的對象作照護服務,並且有清楚公開的時程表可自由填寫服務時段,避免重複。app同時具有簡易的確認項目:有沒有吃早餐、洗澡等選項,讓照護者做登記,並且能夠及時訊息回饋給中心人員,以利下一位照護員與個案管理者了解即時狀況。
而我覺得這個平台重要的是,他們在照護之外,同時整合了醫療院所與保險公司,讓接受服務家庭得以減少許多庶務麻煩與時間、費用,因此讓他們得以以節省的資源換取更多的服務。
服務輸送:
這個章節是由公視記者周傳久來說明,他說的非常宏大深遠,但語速實在很快,無法及時記錄。作為一位記者,他看過許多國外的長期照護案例,他提到幾點我非常認同的部分,第一是長照的「服務輸送」,他認為我們需要做的,是去理解被照護者的語言,滿則他們真正的需要。當他們無法再習慣既有的生活模式,應該換一個方式、並主動將服務送到他們面前。例如讓失智者為照護者按摩的按摩器就是很好的範例,藉此不僅能舒緩照護的壓力,也能讓失智者獲得成就感。
而另外讓我倍感啟發的,是他提到一個失能工作坊,要所有參與者體驗被他人洗澡、整日躺床被翻身打背等等失能者無能為力的事。當他講完這個部分,我受到很深的震撼,因為在照顧長輩的時候,我總是想著「為何事情不能照著我想的進行」,切從沒想過,被照顧的人他們對於無法自理、或者讓照顧者失望,他們自己其實更是難過自卑。他們也是人,是相對弱勢的人、也需要自我實現,而真正的長照,不僅只有身體的照護、也讓失智者維持為人尊嚴、並達成自我實現的全人照護。
「你是怎麼看待失智的人?」當你用他們的視角、做他們需要的服務、滿足他們的需求,其實失智者他們能做的事情,是超出你所想像的。
5/5 第二場:社會設計
袋鼠杯: 一位九歲的女孩莉莉,因為看見帕金森氏症的爺爺拿杯子喝水常常翻倒,所以就畫了袋鼠杯的設計圖,並在父親得支持下得以在Kickstarter與Indiegogo上募資成功並且量產。現在高中的她,給我們最有力的建議就是,不要覺得自己的力量渺小,量產並不困難,只要身邊的人支持,善用群眾募資工具,你也可以成為社會企業的一份子。而且群眾募資能夠為自己的商品建立支持社群,他們將成為你商品最可靠、直接的回饋者,幫助你發明的商品更為「正常」。
而我特別想分享的,是這位女孩用「正常」這個態度,對待他們的商品。一方面是因為失能長輩在心態上,其實希望他們用的東西與別人「差不多」。也因為得到這樣的回饋,莉莉他希望讓袋鼠杯是人人都能用、想用,而且可以解決更多不方便的杯子,例如讓手抖的人也能使用的很好。另一個方面,「正常」的商品才能有平易近人的價格,莉莉說她不希望這個商品只是一個昂貴的醫療器材。而我想這是我需要好好學習的態度,不放棄的用一項商品,解決更多人的問題。
長者電視互動:這是另一個讓我非常有共鳴的服務。因為想要滿足奶奶希望能夠常常看到在外地自己這樣的願望,於是開始了瑪帛科技的服務。最初是建立一個簡易的硬體與軟體的視訊組合,讓長輩可以在電視上安裝攝錄鏡頭與應體盒子後,輕易撥打、接通視訊電話與家人連繫。而後發展更多家庭秘書、陪伴聊天等的服務。對於缺乏社交生活、卻又寂寞需要人輕吐的長者做視訊陪伴,並引導他們說出心裡的想法。
我這裡特別想分享,瑪帛執行長提到他們美個月都會做社區服務,而在服務過程中,他們不發問,就是從旁觀察並記錄長者使用行為,來修正所有商品細節:案件的靈敏度是否帶高、是否直覺、好操作等等。對於這樣能夠修正商品細節、同時回饋社會的方式讓我想記憶學習。
論壇收尾:
在這個部分,主持人做論壇收尾時,我記錄了幾個特別想分享的部分。首先是關於老人歧視,我們總是用「我們是為了她好」諸如此類的詞彙,來包裝我們對長輩的刻板印象與控制。而這個狀態不僅只有長輩、也出現在失智的部分。出於不了解、或是不願了解的狀態,於是對他們有了刻板印象,在對待的言行透露了不尊重與壓制。這部分我申字檢討,因為我對失智症狀了解,卻也不夠了解,導致總是會希望長輩按照字記的思維邏輯而行為,但根本的出發點就不對。
第二個是長輩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這回到了「我們怎麼看待」議題。當我們把掌被視為一個有能力、完整的人,當他們的需求被滿足,他們其實就只是年紀比較大的成人而已。
5/5 第三場:第二人生
有本生活坊:有本生活坊是靜宜大學教授創辦的一家整合型咖啡館,藉由青銀互補 :年輕人的熱血結合里長的在地人情,使長者與照顧者得以在這個平台交流、傾吐、並獲取資訊,例如居家護理、照護與移工的媒合,讓有長照需求的人可以有更平易近人的管道被滿足。在這樣的平台,不僅是咖啡館的員工得以獲取長照需求者第一線的需求,照顧者也能有喘息空間。有本更開始嘗試讓長者在咖啡廳工作,讓他們追求成就感,同時也降低了人力支出。有本不僅是咖啡館,更是社區的照護服務所。
5/6 第一場 Belu Water
Belu water 是世界首個零碳足跡的瓶裝水品牌,演講者是這個品牌的創辦人。我特別欣賞這位創辦人,既使他整場演講以進出傳教的口吻訴說著我們正面臨的各種環境危機,但是他依舊務實地告訴我們行銷的重要性。
首先,創辦人提到了幾個我們環境正遭遇的危機,但這也相對的是我們的機會:氣候變遷、海洋酸化、空氣污染、臭氧層破洞、肥料使用過度、化學藥劑氾濫、乾淨水資源漸乏、土地使用的不當,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削減。 這些都是我們正在面臨,有些已經迫在眉睫的問題。他呼籲企業要負起社會責任,將外部成本量化在會計報表中,對於地球環境的保護責任,企業責無旁貸。
接下來他開始介紹 Belu Water 產品研發到銷售的整個流程。我特別想分享他介紹的銷售想法 — Blue marketing,對於綠色企業來說,主要消費者是「深綠消費者」,那些非常關注還就議題、並且不計代價身體力行的人,但這只占了中消費者中的少數,雖可能足以盈利,但要做到永續經營可是遠遠不夠。所以想要永續經營,產品必須也要讓「藍色消費者」也願意消費。藍色消費者指的是那些也在乎環境,但是更在乎 cp值 的消費者。所以產品不僅品質要好,價錢也要有競爭力,而這只是基本。接著,要讓這個產品的動人故事被願意聽見。那我們要如何與藍色消費者溝通呢?
Belu Water 瓶身有一個圓形企鵝圖章,上面寫著 ’’Penguin approve, No global warming’’。這個圖章的作用是什麼?對講者而言,他希望用企鵝這樣親人的動物形象,讓人引起情感共鳴,而願意去聽這瓶水的研發背後,比較生硬的環境議題、以及這個品牌的故事。
最後,他給了幾個想要創建社會企業的朋友幾個忠告:首先是要深入去了解我們想從事的產業,以及其生命週期,並且善用身為新鮮人沒有框架的優勢,去問每一項你想改變、卻沒被改變,或改變緩慢的事情:「為甚麼?」,這些都是能夠切入的機會與優勢。他期待我們向他的偶像馬克思一樣,做破壞式的創新,用全新方式詮釋、優化產業,並且用有趣的故事改變這個世界。
5/6 第二場 跨域合作
這場次集結了與社會企業相關的關係人:政府端、銀行、社會企業、行銷語社企孵化器。雖說講這陣容堅強,但也因為參與的講者太多,每一位講者很難有深入的演說內容。以下我截取了一些自身有共感的內容來做分享。
首先是專精於社會企業育成的 CEIS 執行長,他認為社會企業與企業在各司其職之餘,他們可以相輔相成。社會企業往往缺乏包裝行銷的能力,可以由企業提供;而企業可借由與社會企業合作與採購,提升公司的公關形象。
接著是唐鳳政務委員,在最後主持人請每一位來賓用一句話總結的時候,他說:「萬事萬物都有缺口,而缺口就是入口。」我覺得這句話完全體現作為一位問題解決者應有的態度,創業者更是要以這樣的態度去發掘商機、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而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董事長說的是「合作」,他希望社會企業別單打獨鬥。而合作應該要注意什麼呢?首先,當然是自己的產品要夠好、能力要夠強。第二,要替合作對象想好合作方案,有時候別人想要幫助我們,但是卻不得其管道而入,幫他們想好方法,不僅可以增加對方合作意願,更可以避免他人的好意幫助反而造成麻煩的窘境。最後,他希望我們能找比自己強的人合作,不僅享有更多的資源,也能讓自己更強。
最後,臉書的公共政策總監希望社會企業創業者們可以更大膽所為。他認為,所有企業都可以成為社會企業。發揮創意,讓我們在個個領域裡面都能善儘友善社會的責任。而且總監希望我們重視數位化對企業的重要性,在物聯網與人工智慧世代的進行,我們不能與市場脫節。
5/6 工作坊:如何打造社會企業商業模式?
這絕對是我這幾場講座裡,讓我收獲最多的。這位講者是社會企業孵化器的執行長,他在工作方中分享了他認為的社會企業三種回饋社會的模式,分析其利弊,並要求我們現場發想一個社會企業的商業模式。在每一項介紹後,他都會給我們數分鐘做小組討論,並且讓我們舉手分享。我很享受這樣腦力激盪的過程,與不同背景的人討論可以看見更多可能、激發更多想法,得以使每一個學習項目更完整化。
社會企業的三種回饋模式:捐獻、併行與直接回饋。
- 捐獻:以直接捐獻的方式回饋,例如紐西蘭的 Eat my Lunch,買一份他們的餐,他們就捐獻一份餐給需要的人。優點是簡單直接,缺點是除非企業極為成功,否則其回饋有限。另外,收益中做社會回饋的比例多寡也會經常是需要被討論的問題。
- 併行:讓需要幫助的人參與公司的營運,幫助他們獲得維生計能。例如紐西蘭的 pomegranate kitchen,他們創造就業機會給有難民背景的人,並且提供完整的教育訓練,讓他們有能力自力更生。優點是只要收支打平就能夠幫助到人,缺點則是當切頁要擴張時,會受限於企業能扶植的員工人數、以及人員流動率可能較高的問題。
- 直接幫助:產品或服務本身即具有社會影響力。例如幫助補充鐵質的幸運小鐵魚、以及孟加拉的Grameen Bank,一間以社群關係作擔保提供借貸服務給貧窮人的銀行。優點是商品與服務本身直接影響社會,而缺點就是在前期要找到對的消費者,且相對需要投注較大資本。
對講者而言,社會企業成立有兩項不可缺乏:社會目標是否被解決、以及公司經營是否能夠永續。對於創業,講師則給了我們三項建議:快、低成本、不停調整。他只給了我們十分鐘,要我們構思一個完整的社企商業模式,並建議我們把問題簡單化、並將目標客群縮小(但依舊需要兼具全球化視野),能夠幫助我們找出最簡單卻有效的解決方案。構思完成後,開始行動並且不停測試調整,直到其完整可行。
下圖是講師提供我們的表格,他在檢視社會企業是否值得育成時,這些是他認為必須要具備與構思的。
攤位概覽
由於我實在太喜歡跟每一個我有興趣的攤商負責人聊天,總共六十幾個攤商,我實在沒辦法一一列舉,但我會針對我深究的幾個主題攤商做詳細說明,社會企業的執行者總是我感動萬分,我希望我不忘初心,也走在這樣的友善道路上。
輔具家:
輔具家做的是,就是輔具的pchome。替相對小眾的輔具市場建立平台,有效的快篩機制,讓需求者更有效率的找到符合需求的輔具。而最貼心的是,輔具家在快篩選項底下會附加詳細的說明,讓沒有照護背景的人也能明瞭這個功能的作用,也算是另一種衛教功能的體現。輔具家有line平台,如果真的不知道適合什麼,可以在line諮詢,會有專員針對個案狀態分析,告訴你適合什麼樣的輔具。盈利的方是事項廠商收取上架費,費用不高,目前在銀髮輔具也已經有很足夠的商品可供選擇。
一起啡吧:
負責人是咖啡老爹,偶然看見了人安基金會幫助弱勢賣番薯自力更生的新聞,發現即使弱勢者有一份賣地瓜的專長,他們販售的前三名月收入也才兩萬出頭,更別提其餘的人了。於是他希望能以自身對經營咖啡館的知識,協助弱勢者經營「行動腳踏車咖啡館」,在技術與知識之源之餘,更免費提供器械、協助找尋合適地點,陪伴經營。 這位咖啡老爹雖然不算富裕,但依舊動用他身邊的所有資源來協助弱勢者。他從來不主動提這個企劃受服務者的弱勢背景,與其讓客人同情而做被動消費,真正有意義的,是讓品質吸引顧客做主動消費。
我與這位老爹深入地聊了一些,他跟我說她覺得台灣對弱勢者最不利的,反而是因為弱勢福利太好。因為在現行制度下,某些弱勢失業者每個月可以拿到約三萬元的補助費用,但當他們找了一份工作補助就被迫取消。以普通人的角度而言,如果可以不工作就有三萬元的收入,人們自然會傾向於不作為,更何況就業條件更為不利的弱勢者,他們可能能獲得的工作月薪遠不及三萬。而我也因此明白,有時候過度的保護,對於保護者反而是一種揠苗助長,無法讓他們獲得真正的尊嚴與脫離弱勢狀態。
岩生築見:
岩生築見負責人,原本是一位NGO志工,專門在協助、陪伴弱勢農民的產銷。但他發現,因為制度上的不完整以及人性,導致本意良善的幫助陪伴可能導致弱勢農家在長期陪伴過後依舊無法改變弱勢狀態,進而導致資源的浪費。
岩生築見希望提供「經濟發展途徑」的重新設計,以偏鄉弱勢農業為目標,藉由導入成本不高卻能有效提升產值的技術、以知識導入改善其生產環境,並承諾購回品質達標的農產品來幫助他們,讓他們有意願去積極改善生產模式與環境,永續其優化的生產能力。他們在收購這些農民的農產品後,研發一系列的農產品的料理包做品牌包裝行銷,作為他們的盈利模式。
深入與負責人了解後,發現這件事情不僅僅只是顧問的工作這麼單純。他舉了一個例子,岩生築見可能會要求農民在固定的時間要去照顧他們的農作,但他們也必須要了解這些弱勢農家的生活習慣,如虔誠的農家可能週末都會固定時間上教會做禮拜,或者某些農家會有一些對他們而言重要且固定的習慣。唯有在與他們的生活和平共處的情形下做改變,他們才會真正的接受,並且能夠達成目標。而我也因此領悟真正的幫這一個人,不適應是強加你的觀念或技術在他身上,而是在尊重對方人格的狀態下,給予適合他的幫助,他感受到了尊重,就會往好的方向前進努力。
不老夢想125號: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這部電影,這就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所創辦的活動。而弘道不僅將這部電影當作商標,做更多的圖像與週邊產品的創意創作以外,他們的最新的企劃 — 不老夢想125號,是一間位於台中市長官邸的咖啡廳,裡面大多以長輩作為店員,結合長照諮詢與服務規劃、喘息空間、以及照護工作坊的舉辦,不僅讓長輩得以經驗傳承,獲得成就感,也讓個案管理者與照護員有一個優質的環境可以休憩合作。
當天只見那些熱情的長輩們向我推銷他們的創意口味碗粿以及廢油回收製作的肥皂等等,積極外向程度完全不輸給年輕人。我很開心有這樣的空間與機會,讓長者得以有第二人生,一起研發產品與傳授技術的過程,也讓長輩獲得成就感、並且維持身心健康。
— — — —
呼,終於結束了。
在這大約破萬字的分享中,我複習了我在活動的所見所聞,更讓我重溫了當下的感動。我感恩這個社會充滿了這些溫柔的人,更希望自己也有這樣的能力、以及熱忱,去幫助更多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而這就是我前進的動力。
讓我們一起創造一個更宜人居的社會。感恩一切,一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