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複製的領導力 】 — 10 大領導技巧:幫助職場無往不利!

Hack Everything
HackEverything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Feb 3, 2019

親身經驗:少了領導力,超卡關!怎麼辦?

每個人在職場上都同時兼具領導者、管理者與執行者三種角色,只是因職位高低、工作性質、個人認知而有比例多寡不同。剛好我的角色除了 50% 是執行者,另外 50% 更是專案跨部門的領導者與管理者。

在 2018 下半年,我最常私下跟公司外的朋友抱怨,話題圍繞在:我明明制定出了明確可實踐的方案,但某些成員就是參與度不夠、執行積極性不高,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

我把不盡滿意的結果歸咎於團隊的執行力有問題,並一直幻想者,如果特定的那些人,能有和自己一樣「使命必達」的責任感和執行力就好了。我甚至還搬出更高層的管理者施加壓力,希望能運用人怕被責罰的心理特點,提高對專案的執行力。

但我倚重外力來達到目的,無論所借重的優勢是職位、權威、學經歷或社會地位,若發生變化甚至消失,又該如何是好呢?再者,也妨礙順從的一方獨立判斷與自律能力的發展,對彼此關係弊多於利。

我發現,運用批評、督促、懲罰從後面推,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會讓他們產生反彈心理,喪失對工作的積極性。

我重新思考、再次檢視自己目前工作上的問題,發現自己急迫需要提升「領導力」,才能讓團隊執行力更高效、讓成員是「自主」想做得更好而全然投入,而不是因為怕被責罰才做到剛好及格而已。

2019 年後的我,想要用升級過的領導力,讓專案走得更順利、讓合作溝通更順暢。套一句愛因斯坦說的話:持續不斷地用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卻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叫做荒謬!

我相信每一種能力都是可以學習的,領導力更不是天賦、也不是不可意會的藝術。透過朋友的介紹,我看了「可複製的領導力」這本書,真心推薦這本書,因為看完之後會發現,原來「領導力」可以用標準化的法則去執行,有興趣的朋友非常推薦進一步購買閱讀。

以下分享「可複製的領導力」這本書提到的,領導力的10個可行技巧:

真正的領導是什麼?

執行不好,究竟是執行者的問題,還是管理者?

可複製的領導力

1.讓成員尊重你,而不是懼怕你
2.確認執行者完全理解
3.適度有效授權,不要怕執行者犯錯
4.設立明確的團隊願景、用共同的目標管理
5.制定清楚的遊戲規則
6.建立即時的回饋系統
7.自願參與的遊戲機制
8.找到自願參與的人,一起設置期望值
9.學會傾聽,建立與成員的情感帳戶
10.正面反饋與負面反饋最佳比例 4:1

真正的領導是什麼?

領導是出自成員對於領導者一種「尊重」與「信任」所展現的態度。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善於營造團隊氣氛,懂得將公司的價值觀與制定的方向,清楚地傳遞,促使團隊上下齊心、士氣高昂,都是源於信任和尊重領導者,才會長出的事。 by Smart M 世紀智庫執行長 許景泰

領導者透過他人完成任務,最大限度地激發他人的潛能和創意,調動他人的激情,讓團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成為自己的主人。

也就是說,以往的管理,可能靠的是嚴格約束。但現在要讓每一位成員都成為團隊的戰略合作者,靠的是「互相吸引」

在團隊定義上,領導者應該將團隊定位為「這是我們的船」、「我們是一支球隊」,大家聚在一起是為了進步,贏得最終勝利,讓團隊變得更加優秀,這個目標是大家共同的利益。

執行不好,究竟是執行者的問題,還是管理者?

這本書讓我重新反思,什麼是執行力?

作者提到,執行力並不是員工的能力,只是培訓課程市場化的產物。在西方的管理學中,員工的執行力和領導者的管理能力密切連結。

管理能力強悍才能衍生出執行力的堅決。如果團隊的執行力不強,代表的是領導者的管理能力不及格。

可複製的領導力

讓成員尊重你,而不是懼怕你

這裡作者提出溝通視窗 (圖1–1),也稱周哈里窗,是一種關於溝通的技巧和理論,也被稱為「自我意識的揭露 — 回饋模型」:

1–1 溝通視窗

公開窗格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熟悉的部分,其社會影響力大,讓人們產生信任感。在職涯中,工作經驗、人脈、團隊歸屬、承擔責任多寡,這些個人工作的進程、不斷成長的過程,就是公開窗格不斷放大的過程。

要讓成員尊重你,就要擴大公開窗格。當公開窗格變大,別人對你的態度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會更加尊敬和信任你。

靠成員的懼怕來約束的行爲叫做「管理」,靠成員尊重和信任來約束的行為才叫做「領導「。領導力的核心就在於得到成員的尊重和信任,一個人如果有足夠大的公開窗格,就會擁有優秀的領導力。

這部分正是我欠缺的,在職涯剛起步不到兩年,沒有足夠的公開窗格,如何召喚成員更積極主動完成專案呢?

作者提到,方法是,把別的窗格切格出一部份來,補充到公開窗格去。以下為兩個方式:

自我揭示:將隱私窗格轉化為公開窗格

可以和成員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自我願景和規劃等較私人的部分,呈現一個生動立體的形象,無形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當我心裡正說著,如果不想要有過多接觸,公事公辦不行嗎?想不到下一句就是作者對我的回應:如果管理者只是公事公辦,沒有與成員建立起私人感情,就會發現工作很難進行下去。完全是我的寫照…

懇請回饋:將盲點窗格轉化為公開窗格

透過客戶和成員的回饋及時發現管理者的自身問題,能夠有效提升團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確認執行者完全理解

「一遍就要懂,不要讓我說第二遍」在職場上非常常見,導致執行者無法全部理解管理者的想法,只能靠猜測,造成最初設定的目標和最終的結果之間產生巨大的差異。

我以前也會犯這樣的錯誤,聽到一個任務,就會立刻說:好。然後直接去做。我們以為對方說明一遍就可以理解並執行,就能被相信是聰明的,細節則是完全靠直覺,先做再說。

但事實上是,分派任務的時候只說一遍,是不可能完全「了解」的。我們應該問得更清楚,如果遇到突發狀況該怎麼辦?哪些事情我們可以做主?哪些需要彙報?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真正了解所面對的任務,才能圓滿地完成。

當執行者聽到一個任務直接去做的時候,可以用以下三個問題,引導執行者更理解任務:

  1. 你覺得這個任務的目的是什麼呢?
  2. 你覺得這個任務會遇到什麼意外?接著探討什麼情況要向管理者彙報,什麼情況可以由執行者自己做決定。
  3. 你對這個任務還有什麼更好的想法和建議嗎?

針對預期的結果與時限進行溝通,寧可多花時間討論,確定彼此認知無誤。討論重點在於成果,不在方法。並確認應守的規範、可用的資源、責任的歸屬。

適度有效授權,不要怕執行者犯錯

管理者要學會授權,不要每天被瑣碎的工作支配得團團轉,無暇做戰略性的綜觀規劃。

執行的過程中,一定不可避免會犯錯,有時候必須要忍住不說,給執行者嘗試錯誤的空間,培養屬於執行者的責任感,讓他感覺這件事情跟他自己是有關的,是需要他自己想辦法解決的。

另外一方面,管理者不要執行一有小錯誤就立刻檢視,忍住不說,培養執行者的責任感之外,也保有難能可貴的工作熱情。

要想充分調動執行者解決具體問題的積極性,就應該讓執行者去搭建屬於自己的工作系統。只要執行者始終保持認真負責的態度,即使偶爾有不周全的地方,也無需全然責備。

設立明確的團隊願景、用共同的目標管理

目標是個人內心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是企業發展的最大驅動力。

作為成員,如果沒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就會在低層次中跟團隊管理者鬥智鬥勇,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共同的宏大願景下,執行者會認為任務和自己有關,也認為企業的成功與否與自己有關,願意為企業提供更多實質幫助。企業便能以非常低的成本獲得源源不斷的高價值資源,最終越來越接近自己的宏大願景。

建立宏大的願景最好的方式是全員參與,根據不同的討論結果找到所有人共同認同的願景,畢竟願景不只是管理者的個人意志,還必須要得到所有成員的認可,成為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在這過程中,有些成員可能因時間推移、工作任務繁雜,而漸漸忘記當初的目標,管理者一定要讓成員清楚意識到,這不是企業的目標、不是管理者的目標,而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標,然後讓成員看到目標實現後可能帶來的變化,讓成員心甘情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另外,我們也要了解到,不是所有人都跟我們有同等高度的認知。我們需要一遍一遍地向他們傳達我們的想法和理念,在企業日常經營中,我們同樣需要不厭其煩地向成員傳達我們的共同願景。

而關於目標的制定,作者先提出非常著名的「SMART 原則」,為團隊成員制定科學、合理、可實現的目標。

並透過「目標書寫公式」(圖1–2)和「目標管理模型」(圖1–3)這樣的工具,帶領我們一步一步設立明確的目標,和細化執行的方向。這部分非常建議透過這本書,更詳細了解制定的法則。

1–2 目標書寫公式
1–3 目標管理模型

訂立全體共同的目標,絕對不可能超捷徑,這需要時間、誠懇、正確的原則,以及調整制度、架構與管理風格所需的勇氣與意志,才有可能形塑共同的願景與價值,而且一定是奠基於正確的原則才有可能施行。目標會在人們內心與思考中形成參考架構,成為一套標準或準則,當作行為依據,毋需別人指揮、批評、控制,組織成員早已把組織的本質與不變的核心價值存在心裡。

制定清楚的遊戲規則

遊戲的前提是規則清楚,人人遵守。Uber 擁有一個共贏的規則:表現好的司機可以接到越多訂單,表現差的司機則訂單數量越來越少。透過這個規則激勵司機表現得更好、獲得更好的聲譽,乘客則透過互動參與,獲得更好的服務品質。

建立即時的回饋系統

每個人的內心都需要來自群體的認可,在團隊中工作生活的成員,也需要來自老闆的回饋、同事的回饋、客戶的回饋。如果成員無法獲得即時回饋,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從而迷失努力的方向。

自願參與的遊戲機制

作者以過去經驗提到,不建議利用「恐懼」這種情緒來管理企業。畢竟,玩遊戲的時候如果受到脅迫,還有哪一個玩家會有興致繼續玩下去?

管理者需要認知到,執行者和管理者的合作需建立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管理者不應該採取任何強壓姿態,如果執行者願意做,是因為他願意,傷害了這種意願,這個合作注定長久不了。

要把你要成員做的事,變成他自己要做的事。也就是強化成員會自己工作的觀念。

小米科技創使用雷軍還在金山工作時,會在新員工入職培訓的時候,對他們說:

「在你上班的第一天就要告訴自己,我在這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來增加我的能力、擴展我的接觸,豐富我的經驗,我不是為公司工作,也不是為老闆工作」。

為自己還是為老闆、企業工作,直接決定了他們工作的結果,也就決定了團隊管理工作的成敗。

找到自願參與的人,一起設置期望值

職場上有三種人:
第一種 自燃型: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有幹勁的人。
第二種 點燃型:需要別人提點才能激發內在能量的人。
第三種 阻燃型:無論外界如何變化,都很難激發內在動力的人。

如果能找到自燃型和點燃型的主動型人格,無需管理者持續推進督促,也能自主完成企業目標。而透過設置成員的期望值,能盡可能點燃執行者的工作熱情。

可以了解成員的在這間公司的目標,想要待多久?在這段時期內希望做到什麼職位?可以如何一起達成這個目標!讓成員知道,管理者會一起實現承諾,並讓其抱著感恩的心態去工作,工作成效自然是事半功倍。

學會傾聽,建立與成員的情感帳戶

領導不僅僅是不剛愎自用,願意傾聽他人的意見,以最大化企業的利益。更要讓成員感覺到管理者願意跟他們一起工作,尊重並信任他們,隨時隨地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並真心為他們著想。透過認真傾聽,管理者和成員之間建立起豐厚的情感帳戶。

而傾聽不只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行動,在專注傾聽和思考後,管理者需要盡可能有對應的作為。作者也提到,累積豐厚的情感帳戶,也是在累積「罵人的資本」。

累積「罵人的資本」的好處在於,未來管理者因為某些原因批評成員時,成員不會一昧的覺得委屈、不公平,認為只是無意義的責怪,而更能理解管理者的想法,往更好的方向思考。

接下來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細細品嚐這本書後,發現自己的領導力還有很多可以優化的地方,在這邊也分享接下來我自己將朝的方向:

  1. 重新檢視願景和目標:明確規劃短中長期計畫、細化和完善執行環節、打消成員的疑慮。找出方案中不太完美的地方,盡可能去完善它。實現目標的分配資源不足,要用突破性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
  2. 不要過於公事公辦,私下要建立與成員的情感帳戶,獲得更多尊重與信任:擴大公開窗格,自我揭示與懇求反饋。
  3. 養成靜坐習慣,不帶情緒,以更加客觀理性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4. 確認執行者完全理解任務本身、目的、討論可能遇到的狀況。
  5. 讓成員看到目標實現後可能帶來的變化,讓成員心甘情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其他想了解的地方,也歡迎留言給我,讓我們一起討論!當然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鼓掌讓我知道:)

--

--

Hack Everything
HackEverything

正在FMCG產業想盡辦法提升顧客終身價值。將過去的經驗重新整理,運用文字分享於此,希望每天都有所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