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生月記(二)

當新鮮感轉化成日常

Hadesophic 數字妹
Hadesophic
Apr 2, 2019

--

無驚無險又過咗一個月,初嚟到嘅新鮮感已經冇咗,取而代之嘅係日常生活嘅循環。我好多謝以前嘅自己,有勇氣、有毅力寫低當時所有嘅新鮮感,到而家我已經懶得將每個細節記低,當我睇返轉頭就會錯過好多當時嘅情感。

其實去oxford最大得著唔係啲景同建築,係一間咖喱屋私房菜(全部都即叫即煮,連naan都係,好癲)

二月尾到三月頭去咗倫敦一轉,去busking、走水貨將blender運返屋企之餘,亦都重新認清自己身處嘅環境(我講哥德堡唔係香港呀)。以前去旅行嘅時候發現有文化差異時,第一下諗起嘅係「香港唔係咁架,香港會點點點⋯」,我今次去倫敦呢幾日就突然發現,我所比較嘅唔再係香港同外地嘅分別,而係瑞典同外地嘅分別。

水貨佬嘅packing…

廢物分類、廚餘處理等等我以為係歐洲生活好正常嘅習慣,原來只係瑞典、甚至哥德堡入面先會咁做(註:我知道德國都係咁~)。同樣地,見得朋友多先發現,自己以為好平常嘅生活習慣,喺身邊嘅人眼中係啲只有我先會做嘅奇怪事。

人地話去旅行係為咗發現世界嘅美好,但我去旅行就令自己珍惜本來有嘅嘢。

(當年申請交流要面試,其他人講緊自己可以點樣認識新朋友、獨立生活嗰陣,我真係咁樣答。)

相比之下,倫敦嘅食物多元化好多。啲蠔大隻啲,連芝士都新鮮啲特別啲。去左八日,淨係得兩餐係自己煮,見朋友嘅時候又會覺得豪一次半次無咩所謂,結果啲錢就倒水咁倒。

呢舊一切開就好似心太軟咁流出黎…仲有少少煙燻味,超好食

但同時佢嘅治安都幾差,幾乎身邊每一個留學及港人都有被搶劫嘅經歷。朋友由第一日已經叫我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小心隨身財物,連tote bag孭喺外套出面都好易成為目標。結果,獨行嘅時候一直都提心弔膽,啲人行近少少都下意識避開,其實都幾大壓力。我覺得自己喺度長住嘅話會心理唔平衡…都係留喺哥德堡生活舒服啲。

另一個旅程

本來月初會去Lapland雪地玩雪橇狗,最後因為自己擔心走曬堂會學唔到野(大家係咪覺得呢個原因好荒謬😂),結果決定放棄旅程,蝕讓咗個位俾人(總好過血本無歸!)。可能自己本來認真底,明明去exchange合格就夠,都係會唔放心走堂。加上我成功報名參加Innovation Weekend,一個只限瑞典西部學生參加嘅社會創新活動,有得去其他城市唔通唔見識下咩~

雪地睇極光幾時再去都可以(有錢有假嘅話),但以後未必有機會拎住學生名銜周圍試。而且我無帶單反,去到都係咩都影唔到㗎啦(史兄話架)。

喺阿拉伯市集幫襯food truck,結果肚痾咗幾日(但佢係幾好食㗎)。喺電車食到一半已經覺得唔對路唔敢再食,點知最後痛咗四日,每食一餐就痾一次,飯後半個鐘就嚟料。上網睇病徵似係急性腸胃炎,托賴嘅係我只有痾,無嘔無發燒無頭痛。

由於瑞典睇醫生有啲煩而且又無藥食,就算一個唔好彩要訓醫院都只會等痾無咩做到,倒不如留係屋企休息,飲多啲水、排多啲毒、同我嘅喇叭牌相依為命(兩個月食左半樽係咪有啲離譜…)。

獨自在外,最考驗嘅係求生智慧同照顧自己嘅能力。無人會幫你落街買藥,暖水袋都要自己煲定水、無得唔肯自己做飯。話俾家人聽都幫唔到手,只會令佢地擔心,所以就無專登同佢地講啦。呢個時候,我終於同張敬軒有相同感受,有病痛都話自己無事、一切安好。

睇一分鐘就知我講咩架喇~

唔計屋租機票,總共用左兩萬蚊啦。奧斯陸2300、倫敦3800、布拉格2000(未去),去親都係高消費地方,如果唔去旅行應該可以使少八千嘅。用嘅錢可能唔少,但如果我想喺香港有一樣嘅生活質素,應該會貴好多。我買文具、我食三文魚、我食火腿、我煮意粉會落好多cream,所以,承認自己唔係窮遊嘅材料啦。

不過呢個月以嚟,我慢慢掌握到買餸究竟要買幾多。呢句聽落好廢話,但自己一個住、喺香港唔使自己煮、呢邊仲要只係住五個月,要買到啱啱好嘅份量真係唔係易事,我連一磚牛油可以食幾耐都唔知呀。尤其瑞典嘅廢物分類分得好細緻,有幾多嘢最後食唔曬要放落compost就更加明顯。了解自己消耗食物嘅速度、浪費少啲食物,都係對環保同荷包出一分力。

不多不少剛剛好,正正係lagom嘅重心。

話說我整咗個budgeting excel俾自己,每日track住自己用幾多錢,數字控嘅我睇住個表好有滿足感。大家有興趣知多啲嗎?

交完take home exam,又搞掂一個course,two more to go.

其實呢堂係值得上嘅。今個課程講發展中國家嘅唔同發展狀況,提出咗好多我無諗過嘅見解,睇paper竟然覺得好有趣,覺得自己學到嘢而唔係純粹為考試地速讀。相比之下,平時我對貧窮國家嘅認識可能只係從鼓勵捐款嘅宣傳片度睇到,頂多只係做義工嘅時候講過兩句,好少由學術研究方向去認識。幾鐘意今個月上嘅堂,希望上個月上堂悶親嘅經歷只係唔好彩啦。

其實兩地好難公正地比較,我喺香港讀嘅多數都有標準答案,呢邊就讀development economy同entrepreneurship嘅課程,好多時係open end,注重你嘅個人見解。平時習慣練past paper睇正確答案,過去兩個take home exam都唔係好習慣。考試寫開短答案快狠準(通常唔識嘅時候先會長篇大論搏同情分),呢邊郁啲就要寫幾千字,我覺得佢考我作文功架多啲。加上上堂節數唔多,其實學生本身嘅見識同寫作能力比起有無專心上堂更加重要。同樣地,上堂學唔學到嘢同考試寫成點都唔一定有關係。

可能被瑞典人嘅獨立感染,無認識到好親密嘅朋友、依然無自己玩開嘅圈子。除咗無群體活動好似差咁啲嘢之外,仲有啲實際考量嘅:去廁所要拎曬啲貴重物品去、旅行無得同人share apartment、食飯無得叫多⼀碟黎試。雖然自己去旅行係自由好多,但有時都會想偷下懶,等人地帶自己周圍行下。

而且只根據自己喜好遊覽,難免因為個人偏好而錯過其他有趣嘅經驗。去景點又會太遊客mode;完全跟自己生活模式又可能太局限於某啲體驗,失卻當地嘅本真(authenticity)。其實作為旅客,本真(authenticity)又可能從旅行中實現到嗎?定係我地嘅出現就已經塑造緊新嘅本真?

就等我聽日去布拉格繼續唸呢個問題。

--

--

Hadesophic 數字妹
Hadesophic

寫寫咖啡旅遊四拍文具社會創新生產力。鍾意捉錯別字,唔好介意:D Volunteering ¦ stationery ¦ ethical purchase ¦ travel ¦ Racketlon player | languages | hadesophi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