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好好流眼淚了呢?

YUI
半路,媽媽
Published in
Jan 4, 2021

很多時候,比起「我快氣死了」「那人真是個爛人」更難說出口的可能是 「我好想哭」「我好想念那個不在的人」。

憂傷如縷,扎實纏繞。

關於傷心的繪本我涉獵不多,但非常喜歡《下眼淚雨的一天》

這是台灣繪本創作者盧貞穎的作品,內頁是水彩、剪紙、疊色的風格,帶著光影感的畫面非常美麗。

美得要命但我相機拍不出來,請大家務必去買紙本啊啊啊啊

故事中小熊起床,循著哭泣的聲音前行,一路遇見了好多哭泣的動物,有著各自哭泣的理由。有些人悲傷,有些人痛苦,也有人喜極而泣,笑到流淚,甚至還有切洋蔥的痛哭流涕,小熊野溫暖的幫忙一一想了對策。

我非常喜歡當小熊遇見想媽媽的小長頸鹿的段落,小熊說的不是「不哭不哭媽媽很快回來」或是「媽媽一定也很想你啊」這種不著邊際順帶否定了長頸鹿情感的安慰話語。

小熊說的是「我了解…你一定很愛你的媽媽……」

這話溫暖的認可了長頸鹿的想念,並柔軟的在身旁擁抱著他。

我很佩服作者的細膩,很多大人輕易呼隆過的情感她都細細地處理照應。這本繪本不但帶著大人與孩子一起認識哭泣的各種樣貌,也帶著大人看見,各種不否定對方的安慰。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地流淚了呢?

不帶著愧疚感或羞恥感的流淚。

且讓這繪本裡的小熊和其他動物,陪你好好走一段下眼淚雨的時光。

*********************************

連續寫了兩篇關於情緒的繪本文,雖然中間拖拖拉拉過了很久,還拖過了博客來的年度百大盤點,前幾名的童書都跟情緒有關,由此可見大家有多焦慮(?)

也許正因為這些焦慮,關於情緒的繪本很多,非常多。但我內心各種地雷,所以喜歡的不多,另一本我覺得蠻不錯的繪本,是網路上隨便就可以找到一大把介紹的《彩色怪獸》

這本書將情緒感受比喻為色彩,教孩子練習收納情緒,我覺得這個比喻還蠻有意思,收納指認與分類也是重要的議題,畢竟可收納就代表也可能放出來,不是嗎?

因為網路上很多人介紹於是我就懶得再寫介紹的狀態…

兒童的前額葉還在發展,正是需要練習的時候。

說到練習,我想起偶爾還是可以聽到的論調:父母要先在某件事苛刻待孩子,讓他提前體驗社會險惡,未來才能面對。

這說法真的是很毋通,充其量只是滿足大人想把小孩壓落底的心情。而,反正遲早都會遇到社會險惡,何不讓他明白無論多麼險惡,都有人能陪他一起思考?孩子缺的是他真實遇到的困難裡,能有大人陪他好好思考練習。由爸媽來擔任這個陪練員的角色,就別當那個推他入坑的討厭鬼了吧。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的左右腦處於分裂狀態!》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大人指南。

書裡介紹了「上層腦(額葉)、下層腦(邊緣系統)的概念」,讓爸媽可以簡單地理解在越是年幼的時候,邊緣系統會越發達。也就是,要一個兩歲的小孩去面壁思過好好的想一想,其實是蠻無用的行為。
#他也許可以面壁_但恐怕想的不是你希望他想的那些

書裡也講了解方:協助孩子辨認感受、啟動額葉運作。

約莫就是這篇兩篇文章裡提到的繪本,嘗試運作的事。

《下眼淚雨的一天》
作者、繪者:盧貞穎
出版社:小典藏出版

《彩色怪獸 》El Monstruo de Colores
作者、繪者: 安娜.耶拿絲(Anna Llenas
譯者: 李家蘭
出版社:三采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的左右腦處於分裂狀態!(0~12歲的全腦情緒教養法) 》
The Whole-Brain Child: 12 Strategies to Nurture Your Child’s Developing Mind
作者: 丹尼爾.席格, 蒂娜.布萊森 (Daniel J. Siegel, M.D., Tina Payne Bryson, Ph.D. )
譯者: 周玥, 李碩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

半路媽媽也有IG和FB喔!
FB這邊請
https://www.facebook.com/hahatochuu?locale=zh_TW
IG @hahatochu.
https://www.instagram.com/hahatochuu

--

--

YUI
半路,媽媽

NGO的社運人生走到一半就忽然變成了媽。 什麼都還在路上,什麼都只會一半,走到哪,寫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