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2019,年度總結

shih
Han_Shih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Feb 22, 2020

又到了年度總回顧的時候的,今年也算是遇到了不少事情。在此做個較有系統性的整合,讓自己好好反省,這一整年到底浪費了多少生命 (誤

Photo by Danielle MacInnes on Unsplash

關於職涯

年初收到公司要組織調整,公司還很佛心地給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內部媒合 (求職自習室)。準備了將近一個月,內轉面試後,對方卻說不收人了... 只好出來外面看看求職市場,拔草測風向。

因為人生一路沒甚麼大的挫折 (或是說自我要求不夠高?),再加上前東家的主管都是大好人,因此並沒有很精實的打好底子,我也不知道這樣算是幸運還是不幸。只好硬著頭皮衝一波~

身處於產品開發 team,基本上工作內容可說是包山包海,唯一的目標就是想辦法把東西做出來,至於用甚麼方法 ... 你懂得~
就這樣模索了快兩年,甚麼都會,但都只會一些,頗有梧鼠技窮之感。但是,看到實際有人在使用我們的產品,那種感覺實在是蠻有成就感的。

在求職過程中,我一直在 "要和研究所專長有關" & "先將技術底子磨練好",這兩者間擺盪。面試過程中,也曾被質疑,"搞清楚自己要的是甚麼再來找工作"。就這樣,我幸運地找到了一個介於兩者之間的工作,主管也同意讓我的工作內容可以在兩者間自己者平衡。

關於日常

因為轉職的關係,原本每天通勤 2.5HR 瞬間降到 1HR !!! 省下來的時間,改成每天進行低強度的居家肌力訓練。以往都是直接去前東家的健身房用到爽,現在才知道要惜福。自己買啞鈴在家裡練、做些基本的 TABATA 動作(但從來沒跟上節奏 XD),顯然效果還是有差。
PS. 或許該考慮一下健身房,內科這裡的健身房密度真的是蠻高的

Photo by Felix Mooneeram on Unsplash

平常和朋友都喜歡去京華城看電影 (不是因為有甚麼特別的賣點,單純是為了人少、安靜的影廳),從大學就開始想,這鳥地方怎麼還撐得住,沒想到今年 11月就真的收攤了 !?!?!
不過往好處想,試著開拓一些平常不太會去的地方,找人少的電影院,擴大自己的活動範圍也是不錯。

Photo by Icons8 Team on Unsplash

另外,我也開始花些時間來研究料理。上 youtube 逛逛,看到有興趣的就試著做看看。最近迷上烤箱,把各種東西 都塞進去烤~ 牛排、披薩、麵包、地瓜 ... 等,全都試一輪。目前還在努力中,感覺常常不小心烤過頭呢 XD
一些簡單的咖哩飯、炒飯、義大利麵等,我還是辦得到的~

自助旅行

因為無心的一句 : "有人揪就走啊 ! ",我首次嘗試歐洲自助行。過去都是家人安排出遊,我總是跟著走,玩得不亦樂乎。現在輪到自己要規劃一 趟旅行,還真是有點令人頭疼 ...

於是,作為一個自助旅行新手,我決定將各種踩雷全都記錄下來,避免之後又犯了類似的錯誤。

關於理財

如同上述,通勤時間省了下來,我轉而投入理財投資這個坑中。去年一開始先是看了 cmoney 理財小學堂,了解基礎知識&名詞。以及一些在台灣較常接觸到投資工具、商品等。

今年則開始在 youtube 上找些頻道來學點更偏向操作概念、技巧相關的知識。畢竟影片也比純文字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力,且講授的方式也較活潑、有趣 ~

將所有影片中的內容重點節錄成筆記。一開始是打算記錄起來自己看的,沒想到有人會來拍手,看來我還得花些功夫把內文稍微再雕琢一下,整理得更有條理。未來也會多看些其他人的投資策略,試圖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自我省思

不免俗地,和去年一樣。來盤點一下我今年到底又虛度了多少光陰(誤

我有把時間過得有價值嗎 - 找出時間黑洞

Photo by Aron Visuals on Unsplash

過去一年,總的來說,因為我的興趣嗜好相對少,所以平常基本上也都是: 聽/看新聞(1HR) > 上班(9HR) > 耍廢 > 新知學習 > 運動 > 洗洗睡(8HR)

實際上,標註為斜體的幾項算是變動比較大的,常常因為臨時有些事(惰性發作,而改變這部分的時間分配。如果真要說有甚麼可以改進的地方,大概可以列出幾點:

  1. 花太多時間看 youtube 廢片 (明明就是在找知識型影片學習,結果就 ...
  2. 自從有了 steam 帳戶,常常一個不小心就買了些遊戲,然後就進入精神時光屋 = =
  3. 平常在家用餐都是吃飯配影集/綜藝節目等等,很多時候,其實不到半小時就用餐完畢,但因為還沒看完,反而坐在那花了更多時間,而且還不知不覺地吃了一堆零嘴! (我的肥肚子阿 ...

我的舒適圈有變大嗎 - 越困難成長越快

這邊單純就職場來說,剛到新公司後其實的確是有感受到舒適圈快速縮小。第一件事就是需要寫 daily review,記錄自己每天做了甚麼。一開始以為是個非常注重效率、精實的團隊運作方式,讓我一開始的確有些小緊張。

但後來才發現,因為和大主管 review 的頻率有點高 (我前公司的大主管一年也只 meeting 一次,基本上都是和一階主管匯報),為了避免 review meeting 時寫不出東西,所以才要 team member 做紀錄。

不過到現在也半年多了,已經開始覺得有點"舒適",是時候要找點麻煩事給自己 XD

哪些事情我做的比以前還好 - 學會觀察自己的優勢

前份工作的開發項目主要是對外部使用者,所以會是多人開發、分工比較細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每個人就像生產線上的一個小螺絲,專務於 APP 中的一部分功能的開發,且要嘗試做到最好 (畢竟要直接面對消費者),有點偏校鑽研某個很小的東西。

Photo by Christina @ wocintechchat.com on Unsplash

而現在,因為是在 IT 部門,所以是針對內部同仁提供服務。相較之下,比較不需要在 UI\UX 等枝微末節的部份下太多工夫 (還是只有我是這樣? 其他同事其實很 care ?!?! )。但不管怎麼說,使用者體驗對於做產品而言,可是比技術更加重要,畢竟沒有人願意付 $$,還管你用甚麼技術~

也因為如此。我反而可以有更多時間,用更高層級\抽象 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比如說: 系統架構該如何設計才能保有 scalibility \ robustness \ maintainable 等等特性。盡可能留下"技術資產",像是開發一些共用的 library、通用的開發框架等等,而非製造 "技術債" (當然我也能體諒,在時間的壓力下,甚麼糞 CODE 只要能解決問題都好)。

最後,也因為公司政策的關係,我的開發內容已經和雲端服務提供商密不可分了。淺移默化中,我也學了不少雲端應用開發的技術。同時也獲益於此,在各家 cloud services 間流轉,在 free-tier 限度內開發各種自用的小工具

Photo by Green Chameleon on Unsplash

哪些事我換個方式做會更好 - 在時間/精力/財富間的取捨,擁有主導權

時間

  • 可以更有自覺地,用餐完畢後就強迫自己中斷影片,這樣一周估計至少可以多出 3.5 HR 可分配時間
  • 沒事別亂逛 youtube,盡量訂閱知識型頻道,避免一不小心就看個沒完

財富

  • 最近同學向我推薦 "JG 說真的" 頻道,目前仍在努力學習中,磨練自己買賣股票的紀律。其他人都是拿自己辛苦賺的錢進場在輸贏,如果沒有做好覺悟,我早晚會 "畢業" ...

職場

  • 感覺與新公司的同事間的互動,僅止於上班工作交流、休息時間閒聊。可能是因為 team member 的個性使然,不像前東家有一堆 “嗨咖”,動不動就辦活動,生日趴、聖誕趴、升職慶祝、下班聚餐\約健身房\揪慢跑\揪單車 … ,有夠熱血,我都快頂不住了。希望能多和同仁們混熟一點~

我學到了哪三件最重要的事?

轉職

  • 時時保持警惕,努力磨練自己的實力。同時也不要只是埋頭苦幹,盡量往對公司有貢獻的方向去思考,累積實績。免得哪天突然被掃出門,才發現自己與就業市場脫節,到時候就麻煩了。
    P.S. 聽前同事說,年紀輕這樣幹還行,若再晚一點,可能就會有些公司考慮要不要收人了...

旅行

  • 出去繞一圈才知道身在台灣有多幸福! 雖然總是戲稱要逃離鬼島,但今年去了一趟歐洲後,再次體會到台灣的生活便利性、安全性、醫療照護優勢等等。讓我出去一周就開始思鄉 XD
  • 另一方面,可能是位年紀也到了(誤),對一些國家之間歷史人文的事物開始感興趣。觀察歷史,可以鑑往知來 (只能說多數情況下適用),進而理解每天新聞中,國際局勢、經濟情勢的變化。也稍微能看懂那些新聞上常出現的大人物們到底在搞甚麼 ~
Photo by João Silas on Unsplash

記錄下來成功的事件 -激勵自己

  • 養成運動習慣
    新公司沒有健身房,合作的健身房位置又很偏僻,只好在家種自主訓練。買個瑜珈球、瑜珈墊、啞鈴、彈力帶,整個家都是我的健身房 XD
    每天逼自己運動至少 30 min,為自己存健康資本
  • 首次自由行
    從目的地、交通、住宿、消費、網路等等,全都不假他人之手。長時間的計畫也趕不上現場的變化,當發現事情無法如你所想像地進行時,瞬間會有種無力感,但又必須馬上振作起來找解決方案。感覺是很適合自我磨練的一種方式~
  • 養成紀錄交易日誌習慣
    為了盡快達到財富自由,除了工作上專業職能要精進,也得多累積理財知識。盡快擺脫沒有紀律的操作方式
Photo by salvatore ventura on Unsplash

接下來 2020,也要好好加油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