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度回顧

shih
Han_Shih
Published in
13 min readJan 9, 2021

想必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難忘的一年。從年初疫情開始蔓延全球,造成全球經濟停滯。接著是史上最大規模的紓困計畫,資金行情前所未見,金融市場陷入瘋狂 (就只有我賠錢 😭,你們賺的錢說不定是從我這裡流過去的,還不謝謝我 😒)。當然,也有好的部分,國家政府、企業等組織,原本預期 10 年才有可能達成的數位轉型,在疫情的刺激下,不到一年,一次到位! 再加上各國對中國進行夾擊,也為台灣的電子產業帶來前所未見的榮景。

Photo by Jamie Street on Unsplash

年末總結的時候到了,該面對的還是逃不掉 (我知道我又墮落了~ 可是,我真的很需要那些酷酷的東西)。定期鞭策自己一下,希望哪天能夠突然頓悟 ...

職涯

工作 💻

來傳產 IT 也已經 1年多了,適應良好。工作上則是集中於 python 開發 (data pipeline、自動化、 data science 相關)。維運方面則以 GCP 為主,看了非常多的 GCP components 並應用於專案中。但未來可能轉向 Azure (被 M365 綁架了),目前只能且戰且走 ...

也因為我剛好是團隊中"相對"有開發經驗的人,過去較少接觸的部屬、維運、系統穩健性、可擴充性 ... 等等,一些需要從比較大 scope 去思考的開發要點。基本上,剛剛提到的每一項 "水都很深",有各式各樣的 solution。而如何挑選出最適合目前專案的 solution ,則是 senior 與 junior 關鍵的差異。我也很慶幸有這樣的機會能夠在實務上練功一波。💪

技能樹 🌲

去年曾經困擾我的問題 — 【要和研究所專長有關 OR 先將開發底子磨練好】,現在也有明確的答案了。看了些網路的分享文章、影片,以及朋友的經驗後。我決定還是先將技術底子打深,之後技能樹要點多廣再隨意分配。於是先從 Python 基礎開始,仔細地重新讀一遍 (進行中),希望能夠達到大神所說的 【當你精通一門程式語言後,要學其他語言會變得非常快】的境界。另外,因為業務上接觸不少 SQL,我也稍微深入理解了 MySQL (以前就單純爽用 ORM,語法也沒多複雜),包含優化技巧、設計上的 conventions,但實戰經驗還有待加強。

真實世界的 ML 專案,有 50% 以上的時間都是花費在枯燥乏味的資料前處理。尤其是目前的東家是大型企業、非科技產業且已經算是老牌企業了。資料面其實有不少比例全 IT 也沒人能夠解讀,懂的人都退休了,讓我們想在內部進行 data science 相關專案時,總是窒礙難行 (我想多數企業應該也都是如此,沒有從一開始就設計好資料管理規範就容易變成這樣 💥)。

我也因此看開了,決定先切入較能夠快速得到反饋的純功能開發項目,而非看不清方向的 DS 項目 (不然定期 review 時,沒有明確的 key result 可以說嘴,覺得不太妙 💩)。實際上在業界做 data science 的,還是由博士主導,像我這樣的碩士也只能當他們的工具人,幫忙驗證想法 (和學校其實有點像)。另外一部分則是偏 BI 相關,專攻視覺化、報表的人。這個我們公司還不少人在做。畢竟這是幫助 CXO 們最快速掌握資訊的方式。

喔,對了! 還被公司派去參加 hackathon。感覺像是 M$ 的宣傳大會 😛

學習如何 "學習"

不得不再重申一次,我來到這個公司、這個部門,算是蠻幸運的。過去的我,只管在時間內把功能寫出來,其他甚麼都不知道。也較少有知識分享的機會,只有基本的周會盯進度,了解一下其他人最近在幹嘛。現在想想,當時也沒有做任何紀錄,再過個幾年後,那段期間的經歷不知該忘了多少。到最後變成一片空白也說不定 ...

剛到新東家,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 "紀錄"。工作明細要記錄、因應工作需求而學習的技術也要建立學習筆記,這樣要是其他同仁有問題時,直接把連結丟給他。自己要複習時也方便,一舉數得! 強烈建議大家要寫筆記,人腦真的不可靠 👻

個人目前所使用到的各種紀錄工具 (若有 "上位版",麻煩推薦一下🙏):

  • 技術文件 — HackMD
  • 專案文件 — 安全性考量,.doc 放在內網 file server,或是在 Azure DevOps 內編寫文件
  • 個人工作紀錄 — airtable,應用方式還蠻多元的。只要分成多個 base 就能爽用免費版
  • 個人 blog(public) — 因為懶得自己架,直接就用 medium。不過用 Github 來做應該也蠻 geek 的,值得一試
  • 個人生活雜記(private) — 各種不值得分享的瑣事,純紀錄。目前是用 Notion,不過它的功能有點太強大了,我暫時還無法做出一目了然、精美的排版

日常

很幸運地,2019 年末自助旅行一波。2020 新春剛過完,全球停機,哪裡也去不了。也讓我今年從肥宅變成 “真” 肥宅。疫情最嚴重的那一兩個月,公司也試著實行 work from home。對 IT 來說實在是一大福音 (除了一些有的沒的防火牆規則之外),對於個人的定力也是一大考驗。意志力薄弱如我,家裡有其他人在時,總是會不小心和他們聊個幾句 😅

除了最基本的,出門必備口罩、酒精,餐廳等人口較密集的室內空間改採梅花座,到處都都有 camera 檢測體溫,其他倒也沒甚麼特別不方便的地方。(可能跟海島國家隔離起來比較容易有關❓)。真正對我衝擊比較大的,也是我少數的興趣 - 電影,多數都受到疫情衝擊而延期。甚至有部份等不到電影院上映,直接轉戰網路串流平台。大概也就剩 TENET,其他都掰了QQ

去年一時衝動買的烤箱,現在也差不多玩膩了。頂多就烤蔬果、肉類、地瓜 ... 等,幾乎不需要任何技巧的料理。懶得開火就拿來把各種食物加熱,當電鍋用 XD。我對外一律宣稱 "走【原型】食物路線",既然都沒在上健身房了,只好從飲食下手,食材切好、撒上香料、看心情淋一點油。但其實真的是既簡單又方便,而且還算健康,也沒甚麼人工添加物。尤其是烤茄子,真是出乎意料的好吃 🍆

此外,今年唯一比較特別的事情,大概就是公司搬家了吧。把散布各地的同仁全部集中到一棟大樓。通勤時間倒是沒甚麼影響,但通勤費一個月多了 500。位置坐落在商辦一級戰區,除了餐廳沒甚麼座位外,外送也經常誤點。唯一的小確幸大概就是椅子真心覺得好坐,有點想把家裡的椅子也換成同款。此外,我也每天逼自己爬樓梯上班,把握每天唯一的運動機會 🐷

理財

一個"慘"字,2月下殺時,有正確地執行停損。但之後心態上卻一直認為還會下跌,認為基本面爛炸,可能會出現 2008 的狀況,所以一直空手看戲。結果卻是跌破所有專家的眼鏡 🤓,上演 "經濟越爛,股市越噴"、"新手軋老手,內資軋外資" 的狀況。全球釋出的資金大量地往疫情輕災區流竄。證券新開戶人數也創新高,大量新血趁勢進場。而我也一路就這樣軋空手,直到創新高(沒錯,我在寫文章的現在,還再創新高 😰)。 【錯不在賣出,而是沒有在趨勢改變後再買回來】,看來得好好檢討,之後再補篇反省文了。十年一次的大行情,就這樣被我放水流 ...

總結

盤點時間~

我有把時間過得有價值嗎 -找出時間黑洞

其實和去年幾乎一樣,也不知道該說是維持得很好,還是都沒有進步 😕

起床>聽/看新聞(1HR) > 上班(9HR) > 聽/看新聞(1HR) > 各種學習(英文、leetcode、理財) > 運動(0.5~1HR,徒手練比較容易偷懶) > 各種耍廢&做家事(1~2HR) >洗洗睡(7~8HR)

Photo by Thibault Penin on Unsplash
  1. 看 youtube 廢片的時間比例有稍微下降,因為訂閱內容逐漸轉向 "軟體開發"、"健身"、"料理"、"理財",大部分沒營養的訂閱都被我清過一輪了。(除了少數遊戲實況,因為沒時間自己去玩 ...)
  2. 今年還算克制,已經開始把 steam 當成課金的遊戲了。
    "都花錢買遊戲了,幹嘛還花時間玩 😬"
  3. 用餐時配影集/綜藝節目,這個真的是戒不掉。如果不看影片,一餐半小時內就可以結束,平均一天可以多出一HR!!!
    看來得想一點強力的手段來戒斷了...

哪些事情做的比以前好 - 學會觀察自己的優勢

和前一年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已經非常習慣紀錄工作中的各種大小事。千萬別小看這點,總是會在意想不到的時機點,發揮奇效!
[迷之音] 像是 service 上 prod 之前,突然被其他部門的同仁 GANK 之類的~

而工作內容方面,逐步從 junior 朝向 senior 邁進。因此,現在接到專案時,不會再像過去直接埋頭狂 coding。會把專案的源起、目標、未來可能發展先想一遍。

有的時候,其實事情非常簡單,靠一些現成的工具就能達到,也別因為自己是開發 team 就一定要 coding。身為一個專業的工程師,前萬別重複造輪子!

也有可能遇到目標訂得難以達成的情況,這時就需要考慮是否改用比較迂迴的方式。比如說,user 只要再多做一個小動作,但 developer 可以省下大量開發時間。甚至是提出一個和 user 預想完全不同的 approach,但也能夠達到類似的效果。

另外,在開發時,我也會特別注意 scalability,設計成容易擴充的架構。這也讓我在不同 location 要上線新的 service 時,輕鬆許多。多看一些 design pattern、clean architecture 之類的文章,穩賺不賠 👌

舒適圈有變大嗎 - 越困難成長越快

今年只有上半年稍微忙一點,但其實大多數時間都還蠻舒適的(誤)。絕大部分手上的工作都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方向,深入 survey 並給出 solution。這可能也跟我漸漸脫離 data science,轉向 engineering 有關。工程相關大部分的問題都能夠在網路上找到類似的可行方案;而研究類型專案則是完全相反,和讀研究所比較接近,可能一整年都沒有產出,精神壓力很大。當然,就算是工程類的專案,偶爾也有幾個在被 Assign 時, 讓我腦袋一片空白的案子。

雖然看起來我是在逃避,專挑一些對我來說輕鬆的專案來做 (是對我來說相對輕鬆,術業有專攻。不是真的薪水小偷,千萬別誤會)。但若想要在職場生存,還是得在自己有把握的領域深耕,先建立起 "護城河"。等到有餘裕時,再將觸角向外延伸。

另外,今年公司目標要導入 DevOps (以傳產來說算是非常積極),估計 scrum、CI\CD 實行後,我的舒適圈又會快速收縮了吧 ~

哪些事換個方式會更好 - 時間/精力/財富間取捨,擁有主導權

[職場]
希望能在每次 meeting 之前 (尤其是跨部門討論),先準備好一些資料。不要空著腦袋去,這樣很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最後搞到自己累得要命。我發現,通常有準備完整的方案再去開會,這樣事情比較容易導向你所希望的方向,各位不妨一試~

從另個角度來看,若在會議中有發言,也比較容易讓主管留下印象,之後有甚麼事情也比較會找你。這點我還需要多加努力,我在 meeting 過程中大多時間都蠻安靜的 ...

[理財]
我最近慢慢覺得,吸收太多資訊反而讓自己的操作變得無所適從。因此,為了不讓投資影響工作,我著手開發回測工具,嘗試找出能夠讓我不求多但賺得穩的方法 📈
希望在今年就能夠有初步的成果,這樣我也不用再花大量時間看產業面、基本面等資訊,然後又不知道是否該出手。
另外,雖然一直有在做交易紀錄。但並沒有規劃事後的 action plan,無法有效地優化自己的操作原則。這部份也得多加努力 ...

[人際]
我覺得我應該可以算是防疫模範生 😷。除了公司和家,我幾乎是與世隔絕,盡可能地不出門 (不是懶,是為了公共利益好嗎~)。
還好新辦公室的配置沒有隔板,比較容易和同事有互動。不然我可能每天就是 "早安"、"掰掰",結束這一天。今年也意外地 "被加入" 員促會,估計應該還會多認識些人吧 ~

記錄下來成功的事件 -激勵自己

20 到 30 歲這段時間,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可塑性最強的黃金時期。我希望到時候能達到自己所訂下的目標,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我現在都已經變成叔叔了,才看清這點。希望不會太遲 …)

  • 協助團隊導入版控流程
    團隊成員以 data science 人員居多,而我正巧是"比較懂"的那一個。那就順水推舟,讓自己稍微複習一下 Git,順便進行推廣。導入之後成效十分明顯,也成為我將來為團隊引入更多好的開發流程的動機。
  • 養成刷 leetcode 的習慣
    一開始只是發現 daily challenge 的存在,後來變成只要有空就去寫一下,保持腦袋的靈活度。也是抱著 "說不定哪天會用到" 的心態。

Reference

參考其他大佬的年度總結文,感覺我還有好多東西需要精進阿 ...

有大大用 Notion 紀錄生活瑣事應該蠻讚的,排版又好看。可以考慮花些時間研究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