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Read 樂讀
Happy Read
Published in
May 3, 2022

【讀書心得】《匱乏經濟學》:為什麼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

書名:《匱乏經濟學》:為什麼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

作者:森迪爾. 穆蘭納珊、埃爾達. 夏菲爾

類型:決策管理

評價:✩✩✩

忙碌的人總渴望找出時間陪家人和朋友,如果想從忙碌的行程表裡擠出這種時間的確是很大的挑戰,最後結果可預期的是成為忽略的犧牲者,甚至當你擠出時間,歡樂的心情早已沒了,你的心思也想著別的事,想著要是不在這裡的話更可以做多少事。就我們所知,這就是所謂匱乏心理作祟。

這本書《匱乏經濟學》是由一位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家穆蘭納珊,加上一位普林斯頓大學認知心理學家夏菲爾兩人都是各自領域中的明星,兩者一起設法結合科學的嚴謹性以及人類在困境下的扭曲引發判斷觀點,巧妙地將故事與學術研究闡述他們的創見。

閱讀本書之後,讓讀者可以了解到匱乏的邏輯如何適用於富人和窮人、知識份子和文盲,才明白匱乏的感受會窄化我們的眼界、扭曲判斷,甚至會以種種想不到的方式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兩個作者是為我們所有人都可能經歷不同類型的匱乏,伴隨著同樣狹窄的注意力和其他地方失去注意力的代價。

究竟什麼是行為經濟學?傳統的經濟學認為人是理性的,會仔細分析前因後果,經過縝密的計算後,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但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卻不是如此:面對困難的問題時,人們經常傾向使用簡單但不完美的解法。

當人們做決定時處在有限理性的狀態,態度前後不一,該做的事卻又一直拖延,事後才來懊惱悔恨,做出錯誤的決策一再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同古人有云:「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天有蟲多有雪,讀書最好在明年」是最佳的寫照。

匱乏是一種思維模式(mindest)

當匱乏擄獲了人的注意力,它就會改變我們的思考,由於一直盤踞在心頭最重要的位置,它會影響到我們該注意什麼,如何評估選擇,如何自我說服,以及最後我們如何決定、做出什麼樣的行為。

就像飢餓的人心裡只想食物一樣,我們體驗到任何形式的匱乏時,我們的心思也會深陷其中,心智會自動地,而且強有力地導向ㄧ個個未能實現的需求。

對飢餓的人而言,他的需求就是食物;而忙碌的人,心頭想的可能是一個未完成的計畫,手頭拮据的人,想的可能是這個月的房租;孤獨的人,想的則是沒人陪伴。

匱乏不僅是因為東西太稀少而感到不愉快。
它會改變我們的思考。
它會佔據我們的心智。

這是一門關於匱乏的科學:經濟學就是在研究如何運用我們有限的管道與資源,來達成我們無止境的慾望;人與社會如何去管理在我們生活上匱乏。

在經濟學中,匱乏是無所不在。

我們每一個人的財富都是有限的;即使是最富有的人也不可能買下全世界。只不過我們認為,實質上的匱乏雖然無所不在,匱乏的感受卻並非如此。

我們心裡有多想要將它完成? 買這個東西到底有多重要?這類的欲求都是由我們的文化、生長環境、甚至是基因學塑造而成的。所以,匱乏感不只關乎我們能獲得什麼有關,也關乎我們的品味。

本書的重點是以匱乏原則的邏輯以及它所產生的連串後果:我們覺得自己有的東西太少時,心裡會發生什麼情況,而它又如何塑造出我們的選擇和行為?而最終的目的不是要做出定論。

它是對足堪玩味的古老問題,提出一個新的觀點。隨時都可能出現新的思考模式,也隨時有新的意涵可以去挖掘、有了新的資料需要去解讀,核心的研究結果需要被理解。探討幾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 為何社會福利計畫幫不到窮人?
  • 為何員工訓練的效果總是有限?
  • 為什麼人們會陷入沒錢沒時間的匱乏地獄中?

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他自己實質建議,告訴我們如何避免陷入匱乏的僵局。

匱乏的優點

當我們將心力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就能獲得專注紅利,更有效率地使用金錢跟時間。以「時間」為例,大家一定有過在死線(deadline)限期的工作經驗,這時注意力將特別集中,也變得謹慎,因為根本沒有犯錯的餘裕。

以「金錢」為例,和直覺相違背的是,窮人比富人更為「善用」每一分錢。因為他們沒有選擇,他們必須靠有限的錢生存。

匱乏的缺點

但匱乏也有缺點,因為人的認知頻寬(mental bandwidth)跟心智(mental mind)不是無限的,光一點噪音就能讓我們分心。無論來自外在環境或內在念頭,這些讓我們產生隧道效應引發隧道視野,只將注意力集中在手邊的匱乏,而使整體表現下降。

研究發現:貧窮會降低智力!印度農民在收成時會拿到一大筆收入,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收成前後的行為大不相同。他們在收成前一個月有78%的人會去典當東西,收成後一個月後只有4%的人會去當舖。

研究人員讓這些農民進行瑞文氏推理測驗跟史普楚作業,以衡量其流動智力跟執行控制力,結果發現農民在收成前(貧窮時) 的智商收成後的智商低了九分,執行控制力的速度減慢11%,錯誤率增加15%。

所以貧窮的確會增加心頭負擔,因為貧窮一部分的心智已經被匱乏給俘虜了。

匱乏陷阱

只要有時間,到哪兒都是不行可到的距離。 — 史蒂芬. 萊特

匱乏陷阱(scarcity trap)之所以會帶來的痛楚,原因在於如同書中的印度小販的情況也許不會省下五盧比一樣,認為存下來的錢太少,收入太少,總感覺似乎只要再加把勁,一旦擺脫所有債務,感覺就可以脫離這種負債惡性循環的擺佈。

但隨著期限到來才赫然發現如陷下入隧道視野,一件急事接著另一件急事不斷迎面而來。我們片面且暫時地「解決」了問題。

我們在當下做好我們能做的,不過它給未來又製造新的麻煩。即所謂『拋接球效應』(juggling)

工作進度持續落後的人會用比較少的時間來完成工作,有很多時間是用在追趕進度,但永遠進度落後的人總是哀嘆:「要是我有再多一點時間就好了,我一定可以把事情完成,保持進度領先。」。

不管是買新東西或做新投資決定,如今都必須循著這個日益複雜的拼貼結構。

前面每一個決定都會牽扯到最後每個決定,讓它變得更複雜艱鉅。隨著拋接球效應,我們因為自己的行為而把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不只是在時間上的忙碌而有所延誤,而是心裡同時想許多事情。

一個人的認知頻寬有很大一部分被空中即將落下的那一顆球所佔據。匱乏陷阱中的生活就是你實際有的,要比你能夠擁有的還要少。

而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匱乏下的行為造成。那麼,為什麼我們走不出匱乏陷阱呢?

不只「金錢」跟「時間」總會讓人匱乏,「節食」和「孤獨」的人也會出現類似的狀況。

匱乏是許多重大顧慮糾結在一起,就像是電腦一次開了太多的應用程式,導致效能不彰。

人們會因為認知頻寬低而變得分心、善忘、衝動,讓辛苦的生活變得更不容易。

怎麼對抗認知匱乏?

  1. 給餘裕跟選擇:不論是組織或是個人,有餘裕才能從容工作,讓績效更好。

窮人面臨著金錢與時間的匱乏,在急需用錢時,銀行貸款跟政府的社福政策對他們來說都緩不濟急,只好去地下錢莊或用信用卡以債養債。

作者認為政府應該推行小額但快速的貸款,這樣可以給缺錢的人餘裕,不至於走入悲慘的負債循環。

2. 降低所需要的警覺力(Vigilance): 如果將工作自動化,我們就能減少心智耗損在不必要的地方。

例如:歐巴馬說:「我穿的襯衫不是灰色就是藍色,這樣就不用每次還得煩惱要穿哪一件。我不想花時間去思考每天要吃什麼或穿什麼,因為還有其他太多的決策要去思考。」

書中一例是申請自動化繳費,因為每個月去繳費耗損認知資源,水電瓦斯、信用卡、稅單…….那麼多帳單,一不小心就被信用卡扣延遲繳費了;但如果申請自動轉帳繳費,你只需要申請一次就搞定。

3. 排定重要順序:因為我們的認知頻寬有限,要妥善的做能量管理,First thing first (要事第一),將最有效能的時段排給最重要的事。

反正時間永遠不夠,抓大放小才能長久。

我們也可以將做決策的時間調整在心智頻寬最充足的時候,例如:在清晨起來寫作,在同事跟客戶還沒到時,就先進公司將電子郵件的信回完,以免受到干擾。

『留有餘裕』是閱讀本書帶給我的啟示,一直以來,我總是無意識地企圖把工作塞滿每個時段,沒有留一點轉圜餘地。最後反而因事情做不完而感到沮喪,或把寶貴的時間虛擲在不那麼重要的事上。

本書佐證歷歷,把「匱乏」講得講得很生動而且深刻,讓我更加警惕自己的時間運用的方式。原來經常將自己的行程安排滿檔,不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有弊無利,而在最後一刻趕工更是創造力與績效的殺手。

現在,想到最實際的應用方法,是集中火力!每年的目標不應該設定超過三個,而每天專心集中最重要的工作只有一個,以免貪多嚼不爛,反而陷入認知匱乏跟負面情緒之中。

2022/05/03 by Elisha Wang

Happy Read
Happy Read

Published in Happy Read

<Happy Read樂讀>是由一個喜愛閱讀的家族所成立的閱讀社群 每週不定期分享閱讀心得筆記

Happy Read 樂讀
Happy Read 樂讀

Written by Happy Read 樂讀

Books Review | 分享閱讀心得,所有書籍都是從台北市立圖書館借閱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