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縱走飲食規劃

陳 摸摸
交換日記
Published in
9 min readFeb 24, 2019

吃飯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大概需要10000小時。換算下來大概就是每天操作八個小時、一周至少要練習五天,五年後就比較有可能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準備縱走飲食是不需要一萬小時的練習,但的確是很需要行程來累積經驗值,並從自體實驗中去調整個人準備的需求值,以及從隊員行為中學習可應用於自體的部份

登山這件事有趣的地方在於,因為在山下隨時能取得的資源與支援都將完全消失,每個人都必需測試「個人耐受度的最大底線」。

自我誠實地「認識自己」將是縱走行程中各方面規劃中最重要的評判標竿!

怕冷就帶衣服、怕餓就帶食物,別想著冷一下就好或想減個肥什麼之類87想法,或是預期著隊友能給予支援。

登山食 & 超輕量登山野營技巧

不敢說自己登山經驗多老練,但自理過多次的縱走行程後,對於打包、裝備以及飲食等有點進入經驗值下意識運行狀態。但因為接觸小腳丫的同學們,需要重回初心,會開始回想當時沒什麼概念時是如何去揣摩各種情境。

除了詢問前輩之外,參考書籍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式。

這二本都是有不錯的基礎概念。

真心覺得現在登山客很幸福,以前這方面的書籍相當少,連參考都沒的參考。

起士吐司vs馬鈴薯燉肉

不過書籍選擇與個人需求有相當大連動,不見得我說好就是好,而且很多書裡頭「實際建議指南」與書籍撰寫者及發源地有相當大的關係,不見得書指出的準備方式就是好,需要個人智商自行調配

真心的麻煩大家都要正常發揮運用個人智商。

日系登山飲食準備起來就是美味、美觀又簡單,但是台灣就是沒有那些現成的調味料(遠目)或是行程也不容許煮一頓午餐搞一、二個小時。

Trangia Mess Tin & ST-310

不只是專門針對登山飲食準備的書籍,個人在後期也參考不少跟營養相關的書籍,也曾嚐試把行動糧換成GI值(升糖指數)低但熱量高的食物,以減低血糖高低浮動維持整體心情與體力耐受度的表現。

▸摸體實驗是相當喜歡GI低熱量高的作法,以達到血糖不爆起爆落但也能有效補充能量作法,基本上巧克力、牛奶糖這類的行動糧是不會出現在我的清單之中的,但這部份算是個人喜好。

本次行程時間相對尷尬,南國媳婦農曆春節期間跟著張公移地回高雄,若是要主綱共炊大廚光是準備食材就有點頭痛(餵了那麼多次,飯大家真的不難),因此夥伴們商量採取白飯共煮、小組共炊方式(後來龍老大說這叫做「半自主/半炊」方式,有些隊伍也會採取這種方式),以期營務、食務都能效率完成的方式。

無印良品各種口味調理食品

雖然半自助,但移地回南國這回事還是存在於飯自己這件事上。

本回出發前本煮就打定主義要採取調理食品作戰,鎖定無印良品1人份90克包裝的各種口味調理食品以及沖泡湯品。

無印良品;兩種口味咖哩、兩種口味沖泡湯包

把想法報告給本煮最大尾,食客似乎對口味有些疑慮,因此本煮還進行了試菜大會(拳頭微握)

就跟某間傢飾名品一樣,有情門就是無情價!無印良品口味怎麼可能不好,就只有價格不好而己!

◎早餐:麵包、奶油馬鈴薯、雜炊粥(搭配旗魚鬆)

麵包、饅頭等麵粉製品頂多放個三天就差不多了該GG了?若是不壞還能吃,相信肯定是內含不少豐富的化學物質(遠目)。

頭二天把麵包消化完之後,使用的是先前分享過的奶油馬鈴薯當早餐外,這回天數拉長,馬鈴薯揹多也是很重,因此也把易攜不易壞的白米當做早餐選項。

無印良品沖泡湯塊

同步使用無印良品各種口味沖泡湯塊當做湯底調味,一包不到10克的重量真的是相當方便,一包下去調味全足,就算份量稀釋再稀釋,還是有很足夠的人工調味感,相當滿足。

至於煮粥有兩種方法可參考:

龍頭與我們一樣有將粥納入早餐選項。龍龍的操作方式是請煮夫茂森在共炊晚餐白飯時一併將飯煮好。

個人是比較懶的先交先掏米,再加上睡前找點事做也是剛好,因此以自理的方式處理,重點大致分為份量、水量與時間三點:

份量以一人半碗飯來估算(約30~40克)、水量為米量的6~7倍(煮泡用不需一次加滿),最後烹煮的時間點我抓在把所有事務處理完準備睡前的20分,將米水混合物上爐煮開後再滾個5分左右即可熄火,將鍋爐蓋好移到安全不會打翻的地方,用餘溫悶蒸整晚,次日即有米心已熟的白飯。早晨只需要依自我喜好加入水份,將飯加熱煮成適當稀度的白粥,懶得帶配菜的就用沖泡湯塊調味,勤力的可以帶肉鬆、香鬆等當佐料。

睡前煮悶整晚的好處是米會熟、省瓦斯也省力氣去顧飯,次日加熱時米飯的糊化程度也不會在碗裡留下令人抓狂的難以處理剩餘,沖點熱水刮一刮就能處理相當便利。

▸煮到某一天突然想到這次竟然忘了帶大燕麥片來!這玩意兒明明就比白米還方便,連前一晚處理都不需要,當天早晨熱水煮滾熬一下馬上就是碗稠穀粥了!

▸本次人體實驗,耐飢程處由強到弱分別為米粥〉馬鈴薯〉麵包〉沖泡飲,餓了就走不動是真的,若是打算將重量節約在正餐部份,行動糧份量就必需連動調整增加。

MARUTAI拉麵張公跟我都覺得不錯

◎午餐:日式泡麵、真空滷蛋、蔬菜

看完行程評估水量與可休息時間,主線還是以泡麵為主,符合兩人共炊的爐具配置。

同行的夥伴們也有人帶乾燥飯,佳螢日日不同品牌輪耕食用,看起來也很不錯,唯一缺點,只有貴;龍老大這回帶上了進化版地瓜,以往山行就常看到龍龍啃蒸煮地瓜,這回龍大嫂提供烤地瓜,收乾了水份就能比水蒸的放更久。

MARUTAI出品的多種口味拉麵

近二年山行若是要帶泡麵,偏好MARUTAI系列,主要是因為包裝扁平且有塑盤包護麵條不會碎化、份量剛好(符合本隊一餐二人份)與口味多元,加上調理時間大約都是在水滾後3分以內算是相當快速。

動作熟快者,午餐快掏爐具上水上火下麵大約10分鐘開伙沒有問題,就算午餐只有半小時也可以煮麵餵飽自己。

左:無印良品烙餅(Pic by螢) 右:被包裝圖示吸引購買而困擾的野地煮婦XD

好像講了很多無印良品的好處?來講一下壞處。

某天隔壁掌廚的蔡小螢說這回無印大餐他有買印度烙餅。我一聽大驚!這玩意我有看到,但它要揉麵跟煎烙,調理時間是半小時以上吧?本團沒有到極精實但好像也沒什麼時間玩這個!以為打開就跟包裝長一樣的蔡小螢也傻眼。

千萬不要只看美好的圖示就相信,要小心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啊XDDDDD

香煎雞捲 & 高麗菜奶油濃湯

◎晚餐:咖哩三人份5晚15包、七份蔬菜(洋蔥、紅蘿蔔、四季豆、小黃瓜、高麗菜;視易壞情況優先並與耐放蔬菜混合使用)、厚切培根(炒小黃瓜)、臘肉(炒四季豆)、香煎雞捲

本煮開菜單通常都以「三具」為主體考量,最好是能具備蛋白質(肉)、澱粉(飯麵)以及纖維質(蔬菜)。

共炊晚餐視當日情況會補充培根、臘肉(實際變成最後一晚把培根當團體加菜、臘肉也同一天出清),蔬菜則直接與湯包共煮,除了能補充水份之外也把纖維質補足,一菜一湯也能達到攜帶最少爐具(含煎盤蓋湯鍋)即可出菜需求。

野地隨處都是行動糧(大誤亂說不可信,菇菇不懂就亂吃可能會GG在山裡)

◎行動糧:果乾、堅果、鳳梨酥、可麗露、肉乾、魚鬆(兼摸晚餐配菜)、太陽餅(兼若午餐不方便煮時的備案)

個人喜歡選用GI值低、熱量高的食品當做行動糧,撇除個人喜好也沒有什麼訣竅,行動糧最終還是以個人喜好、嚼得下為最主要選項。這回以可麗露進行山胞飲食外交,向蔡小螢換取了不同口味的行動糧XD,發現鹹味葡萄乾、小號營養口糧也相當不錯適口,可納入下回選項。

瑞典Light My Fire野餐盒

行動糧份量如何有效規劃也是大學問,因此誠實的認識自己是很重要的事。該吃多少就包多少,建議以每日攝取量進行打包分裝,最後並多增加1~2日的份量當做備品(不只是為自己準備,也可移做分享給夥伴們的Quota)。

以「日」當單位分包裝管理行動糧是一招,可以避免太快將行動糧消化完或是督促自己要攝取足夠的份量。而當日的行動糧管理法,我與張公某次山行向老潘學習的方法是拿個小盒子當量取單位,同步能知道消耗了多少行動糧外,小包裝放在頂袋或胸前袋也方便休息時快速拿取直接補充。

KATADYN Befree個人濾水器

乾淨的水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近期入手覺得不錯用的濾水器;濾水時流速快,軟式輕巧容易收納,也可以直接當做水袋使用。

喀特博拉溪午餐ing

飲食規劃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重量,這回沒有刻意斤斤計較,3人共炊食材大致都抓在7餐5公斤上下,與張公的個人餐食也沒有特別去算,該揹就揹,覺得重的就往前拉趕快消化完畢,整體來說食糧規劃是「剛剛好」,下回若是要再調整可能會再增加一些備品,完全是有備無患兼可分享夥伴的概念。

拉拉雜雜也是一大篇,心得是一直進化中的,怎麼說似乎也說不完。哪就祝大家出門走跳都天天有活水、餐餐吃飽飽,都做個快樂的山林好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