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巴黎舞會Le Bal de Paris de Blanca

陳 摸摸
交換日記
Published in
Apr 27, 2024

感覺訊息進入腦內,重新學習用視覺組織感知。

過年前最後一堂課體驗了VR,當時獲得的感觸很特別。

戴上裝置後,所視的畫面會讓大腦告訴你,這些事情都發生過,而身體也有所反應。

那天玩的是超級高樓獨木橋,身理觸發機制(懼高)來得即真實又快速,因此心起動念,揪了朋友再來玩看看更長時間的巴黎舞會。

本劇目強調沈浸式互動的展演體驗,得稱讚主辦方的用心,在正式使用VR前都有場景及人員引導進入舞會設計情境,引導人員也都熱情有禮貌。

但是,問題是:

自我身分切換及高訂禮服在代入舞會情境後完全看不到,以第一人稱視角(我還是我的情況下)看到的都是別人的Avatar(自我代入感不強)。

頭戴裝置、四肢追蹤器的傳感不特別準確,進入場景後的肢體位置顯示具斷裂感。另外,因不具備細部動作,如舉手可以但手指動作無法展視,在視覺與知覺的傳遞就無法達到真實沈浸(誰的手會是蠟黃色的布袋戲偶手?)。因此,與他者也無法達到良好的互動,在場景內彼此都可以感知大概方位,但要做細部動作時更多時候是用撈的(像是最簡單的牽手就是瞄準手臂去撈手掌)。

追蹤器佩戴位置影響?舞伴大文選的衣著為後方開衩的長裙,但Avatar站著看來內八?張公的Avatar看來一直都駝背?很多Avatar行走時動作有如陰屍路的喪屍(據說別人看我好像也是這樣,顯影都歪歪的?)。

主要舞者在做大抬腿迴旋舞動時衣服破圖?角色身上出現肉色的不知道什麼東西(難不成Avatar也穿肉胎衣)。

頭戴裝置一度斷線(定點舉手後很快IT人員幫忙修復),視覺黑屏變成待機畫面至少5秒。

視像回傳斷裂,一度出現引導人員解說時表示的「肢體分離」的狀態(低頭看身體,身體位置位移,好像魔術師的斷頭遊戲)。

另外。

前後情境設計與劇目並不連貫,呈為有引導但可有可無的表演(第一幕要求選擇頭像但進入情境後頭像是跟著服飾變換,那前期選頭像營造的期待感不就沒意義了?而且發現這個規則後就明白這套定的行程很制式,所謂的客制感也消失了)。

巴黎舞會畢竟是西洋文化(若能原創屬於台灣的劇目就更好了,跳土風舞說不定我會更開心),會跳交際舞的台灣人我不知道有多少,至少我不會(雖然大學體育課我有修過國標舞但我連恰恰都會踩到舞伴的腳),整個行程更多時間是在亂扭加上逛視覺花園。

視覺設計乍看震撼細看五毛(主要視角外的場景與動作設計基本上、仔細看就會發現都是鏡像、複制貼上或定景)。我後半場都沒有認真跳舞,都在探索場景邊緣。譬如走在水面上、把頭鑽進草裡、把頭鑽進舞者裙擺裡或是穿牆進入別的房間。

個人目前對VR的用途還是覺得用於認知行為治療、職能訓練會更佳。這種娛樂式的,該體驗實境、真實的事,就還是歸還給真實吧(若是登山不再需要考驗肉體、真人實境,只給我看高山美景,我可能就不會迷戀登山了吧。某些事物還是要reality)。

似乎寫了很多非讚言,但真正的總結,還是推推。

跟上時代科技的發展拓展自我知覺的邊緣,也算是滿有趣的體驗(相信科技推進技術會做的更好,這個劇目是2021年威尼斯影展最佳VR體驗獎作品,之後的視覺必能再往前推進)。這個價格完全是反映軟硬體、場地以及人力費用。

至於價值,每個人感受肯定會有所不同。

個人覺得最有趣的大概是看到穿戴前張公面對科技的侷促感(傻呼呼的張公巨可愛的啦),以及大文面對劇碼情境設計時必需的人際互動,感覺腳趾尷到可以摳出城堡的表情。

社牛來一定很開心,社恐就,加油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