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Trangia Mess Tin、Sierra Cup

陳 摸摸
交換日記
Published in
Apr 13, 2021

十年前的登山風氣,輕量化還不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概念,當時的選購也沒好好想過「減重」這件事。

這回要過死亡稜線,有比較認真考慮減去不必要重量。

對輕量化也有點掙扎,可能是老派思維作崇,覺得保留重量是為了保留操練身體負重的機會吧?

可認真思考輕量化,減重不見得就要吃得很可憐、睡得很辛苦、穿得很凍寒。

反倒是個機會好好去省思每樣物件必要性,可替代性的過程。

重新思考、選擇的過程。

若不需要,當然也可以選擇不要減重。畢竟打重量這頭怪獸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銀彈,輕量最先看見的就是被減量的荷包,荷包不足也可以不要減啊XD。

這回重掌團炊,加上幾次試驗下來自覺「白米」在能量提供上有其必要性,所以購進大號的Trangia Mess Tin,同步將餐鍋具整合。

新版:434g
Trangia煮飯盒 / 270g
SnoePeak鈦叉匙 / 64g
Captain Stag Sierra Cup / 100g

舊版:541g
Snow Peak Titan Trek Combo / 385g
SnoePeak鈦叉匙 / 64g
SnoePeak金屬單層杯300ml / 92g

感覺成效不大?不過能減100g是100g。

《山と食欲と私》第14話〈豪快オイルサーディン丼〉

瑞典品牌Trangia的Mess tin便當盒在《山と食欲と私》第14話〈豪快オイルサーディン丼〉初次登場,而後廣大的日本朋友追進、學習與再現的推廣下,蔚為流行成為一方之霸。

幾年前就在某種因緣際會之下購入了Trangia Mess Tin TR-210,這回添購TR-209,並重新學習煮飯技巧。

TR-209的最高容量為三合米。

用煮飯盒煮白米的方式與一般大同小異,洗米(高山可省或帶免洗米)、加水、煮沸、煮熟、燜蒸。

米與水的比例依海拔高低調整,高海拔水量需增加,由1比1.2至1.4皆可(個人是很懶得量,直接用指節測試法,水量需達到食節最前端哪節的1/2)。

加蓋、上爐、大火煮沸,記得壓適當重量在便當盒上以免盒蓋被蒸汽推開。

如何知道煮滾了沒?簡單,因為有加蓋,它一定會「噗」出來讓你知道。此時要將火力轉至最小,緩慢加熱時需要用心聆聽盒內動靜(個人都用指甲尖端觸抵盒蓋感受滾動震盪,很像Snowpiercer裡瑪蘭妮感受列車哪個動作),當嗶嗶啵啵的聲音會隨著水份慢慢收乾消失。

待水聲消失、米香傳出、便當盒不再流口水時就可以熄火,將飯盒用厚毛巾(或便當飯保溫袋)完全包覆並翻轉便當盒(利用逆蒸汽加熱上層白米),運用熱能燜蒸至少20分後可開動。

三杯米解壓縮後的確是滿滿六碗飯

適當的米水比、合宜的火力控制、恆穩的溫度保持,掌握這三項大致來說在哪裡都能用這構造簡單的飯盒煮出理想的白米飯。

除了水量有時沒加好,米心夾5%生之外(夥伴都很好不會講米硬硬的),無明甘薯死稜中央尖哪四天都沒有焦底過,基本上飯盒回收後算是非常好清理。

說真的,神器未必能讓人神氣(讓人生氣的機率也是很大)。

網路有許多操作影片,日本許多朋友製定米水比例並使用固態酒精,讓調整火力這一項最困難的變數值降到最低。

操作以及縱覽資料後會發現某些販店將Trangia Mess Tin神格化成煮飯神器的作法,我覺得有點誇張。

有看到一個比較合適的稱謂叫「1合メシを炊くための最強の道具」。

「最強の道具」是一個不錯的名稱,道具的利用是靠人的操作來發揮它的功能,而不是任誰拿到使用都能展現「神」一般的效果。

修整同樣的倒木枯枝,使用同一把山刀,拿在龍老大手裡跟拿在我手裡,怎麼可能會展現同樣的效果。

人就是最大的變數。

簡單明瞭的道路根本不存在於任何地方,想要神氣還是努力增加實力比較實在。

至於這回上山都打算帶飯盒了,所以午餐想用包飯糰的方式解決,靈感則來自於年前散步行程,阿比提供了野味自造自炊飯糰的好方法。

出發前有試做過,操作後的理解將其視為紙包料理en papillote的延伸。

只要前一夜把白米炊煮成白飯後調味、捏製成形並用烘焙紙包好,待第二日要食用時,加適量水入鍋蒸煮至水份全數收乾,就能得到熱呼呼、米粒不乾硬的飯糰了。

一般捏飯糰時要準備水、鹽,趁白飯還熱時操作,將想要調味的材料拌入並順成手掌角度捏製成三角形後用烘焙紙包紮妥當。

至於上山包飯糰可不比在家裡操作方便,尤其是抓了一整天樹枝跟土地,要維持乾淨的手相對困難,此時準備一個塑膠袋(便利店裝茶葉蛋的哪種袋子)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其餘流程與山下無異。

因為懶,這回自製飯糰只製行了一回,然後倆人就去打劫蔡小螢的尾西乾燥飯。

不得不說,尾西除了貴之外,真是沒得嫌棄。不論是飯粒泡水復原後的口感與調味,都跟真實的白飯幾無二致。

「以後公糧就開尾西一人一包,晚餐就燒熱水就好」。

同行夥伴聊到此處,不得不讚嘆日本食品工業的強大,也不得不感嘆可能有一天傳統的登山伙食就要滅亡了!

這回為了配合Trangia Mess Tin購入的Sierra Cup。

在台北山水時輝榮有解釋其把柄設計的巧妙,可以巧妙借力、花最小力氣就能舉起杯子、也不會觸到杯身而被燙到,但仔細看了才知道,原來這廣口窄底細柄的杯子竟然歷史攸久、來頭不小耶。

跟隨著1876年在北美第一個荒野協會「阿巴拉契山脈協會(Appalacian Mountain Club)」的成立與發展,Sierra Cup逐漸成為戶外人不可缺少的裝備之一(話人們帶著茶杯走入野外的古歷史,最早能推1670~的歐美野外探險期)。

行銷與推廣的方式,過往與現在無異。

AMC為了傳播戶外理念、培訓戶外技能,定期會舉辦活動,提供戶外裝備和路線信息,將刻有「SIERRA CLUB」的錫製茶杯製作成產品提供戶外人選購。從此「SIERRA CLUB CUP」成為AMC的標誌性裝備,也是此後一個世紀裡登山探險的標誌性符號之一。

至於後期各國、各品牌在Sierra Cup的材質或款式上或修改、或進化,不勝枚舉。

滿有趣的,Sierra Cup穿越時空,一直陪伴著各個穿梭戶外的野人們。而Trangia品牌則在將近百年後,在日本因為漫畫提及了Mess Tin而重新振作起來,成為登山人眼中的神道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