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街道

Hermion Au
HealthyStreetLab@ShamShuiPo
4 min readApr 11, 2018

訪問員:Hermion, Martin
訪問日期: 2018年3月25日及4月10日
訪問時間:下午1點至3點;晚上8點半至10點半
訪問地點:榮昌村至荔枝角道一帶
核實日期:2018年4月11日

「你叫什麼名字呢,小妹妹?」第一次和街坊見面,眼前的小女孩害羞的躲在媽媽身邊,小聲地說出她的名字,「小芳。」似乎很害羞的小芳,在打開話匣子後,原來有很多對於街道的看法。小芳今年十歲,住在深水埗區的時間已經佔了她人生的全部,雖然年紀小小,但對於深水埗區的街道她比我們要了解得多。「這家芋圓很好吃,我放學後都會和朋友來吃,啊!」她忽然發出一聲驚訝的聲音,我趕緊順著她的視線看過去,「這裡又開了一家新的水果店欸,不過裝修沒變呢。」

一路上,小芳不停地為我介紹她日常生活中會走的路徑,從學校集體放學,沿著寧靜的深水埗公園,再從荔枝角道一路走到自修室 — — 「我平時不會這樣走的,因為我都是在側門放學,媽媽是從前門送我上學所以才會走這條路,我會打斜走到荔枝角道。」原來,行程相似的兩母女,都會有不同的道路選擇。我猜測,也許是因為時間行程的安排。小芳每日的行程安排比較滿,因此都會選擇最有效率的捷徑。同樣,他們對於同樣的街道也有不同的看法,媽媽最喜歡的北河街街市外的步行街,原來對女兒來說是一個走避不及的選擇。對小芳來說,這條滿佈攤檔的街區只有一個字 — — 「擠」。路面上的攤檔主要販賣成人衣物似乎並不是小芳需要購買的東西,加上往來的車輛,令小芳一般都會避開較多人行走的路面,選擇同樣窄小但更受到保護的攤檔和店面之間的行人路。也許,這是因為成年人和小孩的視野及興趣的差異。我問小芳,比起繁忙多活動的街道,她會比較想要怎樣的街道呢。她回答:「我覺得,如果這裡可以變寬一點,有些植物,最好就有草地和椅子讓人休息,那就最好了。」

不過即使對街道的看法不一,同樣相似的是,她們都覺得街道似乎一成不變。短短的幾個小時談話中,小芳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

「不記得了,反正每天都差不多。」

走路對她來說,似乎真的純粹只是一個通行的方法。但再深入了解後,我發現小芳其實很愛留意街道上的點滴,她會指出很多人喜歡斜跨馬路,也會留意到街道上的一點一滴的變動,甚至公園裡每天發生的活動其實都是她觀察的一部份。那到底對她來說,是走路並沒有什麼趣味呢,還是實際上街道上並沒有值得她關注的事呢?我決定把這個疑惑留到下次和小芳見面的時候,再好好了解一下到底孩子眼中的街道,是怎樣呢?

再次見面的時候,小芳媽媽邀請我們上家裡,小芳正在認真畫畫,小芳的阿姨也陪著年幼的表弟在一旁畫畫。小芳媽媽說,這是她最喜歡的一個活動了,她解釋道:「我們比較少出去玩啦,時間上不太容許,晚上吃完飯孩子還要做作業,一般只有週末才會去。」

「而且孩子也不太愛出去。」小芳姨媽補充。

「你們都不帶我出去,我自己怕迷路嘛。」小芳反駁說,「上次去元州街圖書館還是問人才找到的。」

小芳表示,一般她和弟弟的單獨活動範圍都是在五到十分鐘的步行路段內,主要還是樓下公園和深水埗公園。即使去學校也不需要走太多路,最遠的目的地一般就是位於荔枝角道上的自修室。她一副劃出自己領地的樣子 – —「我的範圍到荔枝角道而已」。活潑的表弟在一旁插嘴表示,附近的公園都已經玩悶了,他很喜歡的鞦韆也被拆掉了,只能期待媽媽和姨媽帶自己去較遠的吉之島玩。原來一家人有空的時候,會從住處步行到半小時以外的吉之島逛街玩游戲,被問及有多久沒有去吉之島,兩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半年了!」

説到怎樣的街道會讓他們更愿意多走走,表弟連忙提出如果街上面也有可以玩的東西就好了。較年長的小芳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兒之後,覺得街上面如果有多一點東西可以看就好了,比如樹或者花草,又或者有些色彩。小芳也不太喜歡道路上的空氣污染,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一般都會盡量避開高污染道路,她喜歡的街道「最好就好像深水埗公園這樣,有花草有東西可以看,而且環境有很好」。兩位大人也加了一把口,提起了不少別的區或者大陸有的孩子玩具,比如説沙池,波波池,一人點唱機等等。他們都認爲,如果有多一些東西可以在街道上吸引孩子,讓他們去看去玩,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就最好不過了。

孩子眼中的街道似乎有無限可能,提及如果可以在街道上畫畫或者玩耍,兩個小孩都充滿興趣。孩子的需要和愛好和成人不同,許多成年人的娛樂像卡拉ok,孩子們亦不能去。孩子們的生活更多是圍繞在數個固定的點,學校、家、公園等。到底道路的設計應該怎麽樣可以考慮到我們的下一代,讓街道不再沉悶,而是成爲孩子的另一個游樂園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