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 Leung
HealthyStreetLab@ShamShuiPo
3 min readJul 31, 2018

--

撰文﹕Eva Leung (Lab Fellow)

對於一條街道,因為參加了【行多步實驗室】,我有了不同的觀察和看法。

以往,我只視街道為一個由 A 點到達 B 點的路徑,就像工廠中的運輸帶一樣,只作為轉送用途;現在,我視街道為生活中的「日常」,每天都需要使用。但如何令這個「日常」變得更適合大家,變得更容易使用,變得更舒服,也令大家更愛上它,正正是今次【行多步實驗室】的目標。

訂立議題方向 攝 MaD Team 同事

先跟從深水埗的居民一起逛逛深水埗的不同的街道,了解他們的「日常」,有些會指出這個我不喜歡,有些會指出我喜愛這個設計,有些會指出這是一個困擾等等。我們把不同居民的「日常」抽絲剝繭,抽取出不同的議題作出分析後,再定立及投票三個不同方向的議題作更深入的討論及實驗。選定了議題後,再落地去詢問街坊意思,嘗試收集更多故事及了解他們對相對應的「問題」看法。即使「問題」是大家以「問題意識」概括出來,但能提高街坊們對身邊的「日常」以另一個角度去觀看,或是提出,也是一個很好的經驗。

落地訪問 攝 MaD Team 同事
落地訪問 攝 Eva

緊接著,就是 Ideation ,整理數據及計劃下一次實驗行動日的方向。我們把要整理及了解的研究目標不停不停縮窄,找出一個較佳的研究方向 – 街道清潔工的「日常」。不論是路上的需要,還是他們有的「特權」,都能反映政府,承辦商等衍生的問題。若果能符合清潔工們使用,想必其他手推車使用者也能合用。抱著這個想法,我們便與他們做訪問等,觀察他們的日常是什樣;也嘗試了詢問承辦商等有關問題,可惜都徒勞無工。因此,我們便跟從了數位清潔工,勾劃出他們的路徑,把觀察回來的資料再作分析。

除了商家未能提供相關資料外,我們也遇上另一個難題。縱使我們很想透過這次機會去把某些方向實驗,如使用馬路其一的行車線作一個街道清潔工的路徑等等意念,但最終因為種種原因都未能如願。我們理解了,學會了政府部門於街道管理的手法,限制。很多的「不」都被附上不同的條件,不是短短數月時間內能輕易理解及解決,都需要更多更多的時間,研究,討論。

不單單理解了商家和官方的考慮,限制,也引發我重新思考「日常」街道的可能性。稱之為「日常」,大抵也有著我們會去適應,這次,讓自己,街坊,官方,大眾一起重新審視了一次我們的街道設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