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察到改造:街道實驗員手記

Yuk Sze Ng
HealthyStreetLab@ShamShuiPo
3 min readJul 31, 2018

撰文﹕Yuki Ng (Lab Fellow)

如果說追求「平、靚、正」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那麼今次「創不同協作」的行多步實驗室似乎是一件完全反其道而行的事。

因為就結果而言,在經歷五個月、由數十名實驗團隊和街坊智囊花上九牛二虎之力製作的實驗後,社區沒有太明顯的變化。

計劃沒有用?現在下結論實在言之尚早,因為作為實驗團隊之一,我在過程中看到改變社區所需要的元素。

用對話創造機會

香港不乏有社會創新意念的人才,但往往難見到創意真正落地生根;即使偶有創新,新意念都容易在投訴浪潮中死得不明不白。這除了可以歸咎於不同意識形態之爭和官僚主義,其實也因為社會未有足夠開放的渠道讓意見自由交流。

在今次的街道實驗中,我們的任務是要發掘深水埗步行環境的不足,然後提出實際的改善方案,並在街道試行。因為目的在於改善步行環境,所以團隊都非常重視用家,亦即街坊的意見。

在初步考察階段,團隊花了不少時間主動和街坊進行訪談和街道觀察。街坊提出許多細微的觀察和發現,但當問到他們希望如何改變街道時,最常聽到的答案卻是「呢度係咁架啦…冇得變」。原來「無可奈何」是不少深水埗街坊對社區參與的直接感受。

另一邊廂,團隊當中有運輸署的工程師一同進行考察和構思。作為前線處理公共交通建設的部門,他們也讓我們看見社會的另一端。當推出每一項創新,部門都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從內到外的徹底審查。改革可能帶來改變,但更多時候帶來的卻是投訴。 公務員當然應該向大眾負責,但當小小的改變都成為投訴的材料;創新就像賭局,十賭九輸,只盼下場可以不太淒涼。

兩種感受既真實卻又矛盾。在「無可奈何」與「投訴有理」之間,究竟丟失了什麼呢?

是「對話」,不帶偏見,拋開角色的對話。

當街坊可以不再是撥打1823的投訴狂魔或躲在螢幕背後的鍵盤戰士、當公務員不是問非所答的機器, 當大家處於同一空間,認知彼此都是有血有肉的個體,而且都願意為社區出一分力,對話便自然的開始了。通過行多步實驗室,我們一起嘗試在「無可奈何」與「投訴有理」之間尋找大家的共通點,以此發掘改變的機會。

事實上,今次實驗團隊提出的設計雛型儘管不完美,但都在街坊口中得到不少支持。即使實驗室會完結,但我相信這一次成功的對話經驗會成為所有參加者展開下一次對話的契機。當有愈多的人展開真實的對話,就會推動社區改變。

走得更遠

當然改變社區並不是輕鬆的事,要孕育出花朵,路還遙遠。實驗室完結,能對社區帶來多少改變,是每個實驗員以至街坊都要思考和承擔的問題。

幸好近年不同的團體都開始思考營造社區的議題,有宏觀的討論,也有在地的實踐;慢慢將意念深化,大家可以做的還有很多。種花不容易,慶幸願意種花的人也不少。

最後必須感謝創不同協作團隊在艱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民、官、商」合作的社區實驗,期待第四回能激發更多創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