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eth Leong
HealthyStreetLab@ShamShuiPo
5 min readAug 13, 2018

--

撰文:Kenneth Leong (Lab Fellow)

是什麼限制了我們對城市的想像?

“The right to the city is far more than the individual liberty to access urban resources: it is a right to change ourselves by changing the city. It is, moreover, a common rather than an individual right…… The freedom to make and remake our cities and ourselves is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yet most neglected of our human rights.” (David Harvey, 2008)

「城市權不單是取用都市資源的個體自由,這種權利要求的是透過改變都市來改變我們自己。它是一種共同的權利,而不只是個人的權利……這種創造與重新創造我們的城市與我們自己的自由,是我們的人權中最珍貴卻最被忽略的權利之一。」(大衛·哈維, 2008)

「好友路」實驗團隊

近年來,香港愈來愈多人討論及推動由下而上的社區規劃,反思一直以來由上而下的規劃發展模式。在兩者的角力之下,行多步實驗室嘗試以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兩種方式同時並進的方式走入社區,為街坊、政府的相關部門及不同專業的有心人創建一個溝通和合作的平台,提出點子冀能重新創造一個更適合步行的社區。

第一次實驗進行中。。。

在過去五個月的實驗過程當中,不論是定義問題或是設計改善方案時,數十名不同背境的實驗團隊隊員不再只從我們的認知、我們自身的經驗出發;相反,我們更重視的是街坊及其他用家的意見,其中有不少從日常生活體驗出發的細節都是我們會忽略的。然而,當我們想跟街坊一起想像出一條理想街道該是怎麼樣、可如何一同重新創造我們街區的時候,大部份的街坊 — 特別是中年和上了年紀的街坊的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是十分疑惑,反問:

「條街已咁窄,點比多些空間行人路?」

「比多啲位行人路,咁車路咪會窄左?」

「呢到已經咁多車,少左車路咪會塞車?」

「比意見有用咩?都係咁架啦!」

理想與現實…可以並存嗎?

究竟是什麼驅使我們失去了對創造一個更以人為本的城市的想像呢?在固有的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下,城市的規劃及發展往往由政府及大財團主導;除非大大影響到自己的權益或可用的資源,否則我們大多數人也習慣了逆來順受,漸漸忽略了自己可以參與城市創(改)造的權利。在實驗時的訪問初時都不難察覺,大部分的街坊都接受了以車為本的街道設計理所當然,難以改變;街坊在訪談一開始時也顯出沒有改變現況的傾向。

第二次實驗進行中。。。

然而,在這次實驗中,我們能邀請作為用家和持份者的街坊參與其中,通過模型和雛型實驗重燃他們對社區規劃及理想街道的想像。當我們向街坊說明我們設計雛型時的願景及舉出一些外國的例子後,他們漸漸便能對我們雛型的概念有了個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並從他們的生活中的經驗說出一些想法及反建議。

街道模型重燃街坊想像
雛型實驗收集街坊親身體驗後的意見

就個人而言,為期五個月的行多步實驗室未必能即時將街道的問題立刻帶來改善,但卻是一次重要的公民教育,嘗試引起區內街坊關注自己社區的規劃發展及反思他們當中扮演的角色和權利。從莫不關心到令街坊有興趣有想法只是第一步,如何跟社區一起將想法付諸行動並能持之以恆便是日後要繼續探索的課題。但我相信,今天為街坊埋下的這一粒種子,待他朝時機適合時,定能茁壯發芽成長!

「『#安全』是一條理想街道的最重要元素!」

#行多步實驗室 #HealthStreetLab #好友路 #FriendZone #UrbanSocialInnovati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