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mion Au
HealthyStreetLab@ShamShuiPo
9 min readAug 7, 2018

--

撰文:Hermion (Lab Fellow)

邊行邊玩的街道?

街道,在你眼中是什麼?是一堆無趣的磚石砌成的一個平面?還是,你根本沒有留意過街道是怎麼樣的?我們每天生活在城市當中,街道是通往每一個目的地的必經之路,但有多少時候,你會真的停下來觀察它們呢?又或者說,街道上是否有會讓妳駐腳的事或物呢?香港的城市設計似乎讓街道成為了一個毫無意義,只是供人通行的地方。但其實,街道可以不止於此。還記得小時候電視上面經常播一個金象牌香米廣告,一群小孩和老人在屋邨街道裡玩耍、捉棋,直到吃飯才回家。似乎,街道除了是一條通行道路,也可以是孩子們的遊樂場,大人們的休憩處。因此,筆者決定探討街道成為遊樂場的可能性。

可玩性 (Playability) 是城市設計中一個新興的設計概念,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城市是否可玩,能否讓人找到樂趣。學術界早已有不少文章解釋城市裡的玩樂經驗如何促進人,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發展,並增加人與城市的連結,達到空間營造(Placemaking)的結果。然而近年,似乎很多孩子都喜歡坐在電腦或手機前,不再願意離開家門到外面玩耍。如果我們能增加城市的可玩性,會不會能讓更多人離開家門到外面遊玩呢?這正是KaBOOM! — — 一個知名美國非牟利機構的宗旨,KaBOOM從1996年開始致力於提升社區環境,讓孩子有一個有趣的童年。他們相信,「玩」不單單是發生在公園裡,也可以在街道上,在巴士站裡,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KaBOOM希望可以透過創造一個「可玩」的城市,讓貧困、缺乏玩樂時間,或者受到各種生活環境限制的孩子能夠享受應有的童年。他們也相信,一個可玩的城市,能推動城市的競爭力,創造充滿活力的街道環境,並大幅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無獨有偶,在英國亦有類似計劃。社區電影藝術中心Watershed和British Council共同發起”Playable City”倡議網絡,從布里斯托 (Bristol) 開始,擴展到8個城市,包括亞洲地區的東京和首爾。他們相信一個可玩的城市會為大人和小孩都帶來歡樂,凝聚社區,增加居民對城市的歸宿感 (“A city plays together, stays together”)。知名建築設計公司Gensler亦在他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城市應該重新思考街道的定義和意義,讓「玩」從在一個固定的、被隔離的地點,變成更加線型、可以沿著我們步行軌跡進行的活動。Gensler更指出,可玩的城市設計會推動可步行性(Walkbility),社會交流,以及人們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見,城市街道作為玩樂場所的所在地,受到不少專業人士的認可,似乎不無可能。

事實上在不少外國城市,已經有將街道變成遊樂場的例子。比如說發起 “Playable City”的布里斯托就有一個由政府支持的“Playing out”計劃,居民可以申請臨時遊戲街令(Temporary Play Street Order),將自己社區的街道轉化為Play Street,最多每星期一次,每次3小時,讓街道成為遊樂場、畫板、圖書館… 於街道創造不同可能。同樣的計劃受到不同政府部門,包括醫療部門的支持,亦在英國其他城市包括倫敦興起。不單英國,在澳洲及美國亦有類似計劃。紐約市有Play Street計劃,分為“Summer Play Street”,只在暑假才可以申請一週五天的計劃;以及“School Play Street”,由紐約運輸處(NYC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管理,由學校發起,可於整個學年執行的計劃。

布里斯托 Play Street 計劃
澳洲Play Street計劃
紐約第78街Play Street

在這些例子中,街道作為街道通行的同時,也把居民和空間連接起來,將平日空閒的街道活化,讓街道成為大家創造共同回憶的地方。探討了數個外國例子,似乎Play Street並不是一個只能流於表面的概念,而是確實可行。那麼,Play Street在香港是否可行呢?

事實上,也許出於交通安全的考慮,香港有不少學校都位於一條相對僻靜,車流低的街道上,甚至是街道的盡頭(俗稱的「掘頭巷」)。僻靜的環境,加上單一的土地用途,並不吸引行人使用,令這些街道除了上學放學時間之外,大部份時間都處於閒置狀態。種種因素使這些場地適合用作Play Street用途,重新活化街道並為上學的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趣味性。由創不同協作主辦,運輸署為實驗室夥伴的全港首個跨界別合作的賽馬會「創不同」社會創新實驗室「行多步實驗室」,就抓住了這類街道的潛質,在深水埗的東沙島街測試Play Street作為街道種類的可行性,從而豐富香港現有單一的行人路分類。實驗團隊於2018年5月19日下午曾短暫地將鄰近聖多馬小學的東沙島街部份路段轉化成Play Street,添置各種街道小遊戲,讓街道變成可以邊走邊玩的街道遊樂場。實驗成功令東沙島街增加了人流,亦深受街坊及小朋友歡迎。

『邊行邊玩趣味街道』Action Day 1

他們已於6月29日至31號推出第二輪實驗,擴大實驗規模,進一步測試Play Street在香港的可行性。這一次實驗得到聖多馬小學的支持,更新增了貫穿半條街,長達70米的地面康樂棋、巨型層層疊、小手作工作坊等等。新的街道遊戲同樣深受鄰近學校的小朋友和家長歡迎。意外地,不少附近的街坊包括輪椅人士和長者,也非常享受在街道上邊走邊玩的樂趣。實驗團隊也在過程中收集了許多持份者的意見。也許,這一次的試驗結果會進一步展現在香港嘗試Play Street的可能性。

『邊行邊玩趣味街道』Action Day 2

除此之外,由行德發起,獲多個社會團體支持的德輔道中電車行人專用化計劃亦於2016年進行了一次試驗性的街道轉換計劃,將金融區中主幹道的其中一段轉換為電車行人專用區。在這一天,這條街道充滿了坐在草坪上休憩聊天的情侶,玩乒乓球的上班族,帶著小孩一起玩的媽媽,駐足觀賞的途人…等等。無論是暫時停下步伐又或者會繼續前行的人、大人或小孩、背景或職業,似乎每一個人都在無趣的街道上找到了一點樂趣。這個活動,也證明了街道的趣味性和可步行性,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家共同關注及認可的議題了。

行德Very DVRC Walk Our Imagination活動日

目前香港的城市設計,似乎過於注重於實用性,以汽車主導,而忽略了行人在城市中的步行體驗。尤其是在以功能為先的香港,街道的趣味性似乎並非優先次序。然而,街道只需一點點趣味,已能為我們枯燥忙碌的日常生活添加了一點亮度。 我們不妨考慮從Play Street開始嘗試,讓我們的孩子的生活更加有趣,亦讓我們的生活重燃童真。

參考資料:
1 https://www.playablecity.com/projects/
2 https://www.theguardian.com/cities/2014/sep/04/playable-cities-the-city-that-plays-together-stays-together
3 https://nextcity.org/daily/entry/playgrounds-public-transportation-cities-family-friendly
4 http://www.gensleron.com/cities/2015/6/18/how-incorporating-playability-can-help-us-design-better-citi.html
5 https://kaboom.org/playability
6 https://www.bristol.gov.uk/streets-travel/playing-out
7 http://playingout.net
8 https://www.londonplay.org.uk/content/30290/our_work/recent_work/play_streets/play_streets
9 https://www.playstreetsaustralia.com/#gallery
10 https://www1.nyc.gov/site/doh/health/health-topics/play-streets.page
11 https://www.pps.org/places/78th-street-play-street

12 http://www.mad.asia/programmes/mad-social-lab/224

13 http://www.walkdvrc.hk/events-detail.php?id=1

--

--